共襄COA2014盛会 再谱中国骨科新篇 —专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田伟教授

2014-11-20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868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六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九届COA国际学术大会召开前夕,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田伟教授接受了骨科在线独家专访,他介绍了此次大会组织、学术内容安排、国外嘉宾邀请等方面的特点,设立“骨科30年”环节的初衷,以及北京积水潭医院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对青年骨科医师的成长的寄语。


  据田伟介绍,此次大会设立“骨科30年”的环节。在中国骨科事业发展30年的大背景下,骨科各种技术发展很快,学术交流很多。但是中国医生的基础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比较缺乏现代医学的系统传承;缺乏高水平的骨科专科医师系统培训;掌握新知识很多,但是多为断片状的知识。医学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复杂的学科,对于前人经验教训的学习特别重要,如果缺乏整体的了解和思考,就不能恰当地使用新的知识。通过骨科30年这一平台,请一些国内外的骨科大家介绍一下相关专业或技术30年来的系统发展、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展望。让参会人员对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开阔视野和思路,从而促进和推动中国骨科医学整体水平的进步。


  COA2014还有一个创新之举,就是首度引入嘉宾国交流活动,今年的嘉宾国选择了在亚洲医学和骨科学领先的日本。届时,日本骨科学会将作为特邀国家代表派出一流专家参与COA的学术交流,展示其学术水平现状和新技术应用情况。据悉,2015年、2016年将分别邀请法国、美国作为特邀国家参与COA大会。


  青年代表着未来,在骨科界也不例外。当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就是为了加强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田伟表示,今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将本着这一宗旨,培育骨科青年医师对技术一丝不苟、对业务精益求精的现代科学精神;在临床工作中既要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还要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在学术活动中主动提问,积极参与对外交流,不断完善医学理论和系统知识,努力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同时,要在临床工作中提升社会沟通能力,注意讲究策略,学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规避风险。


  医患关系现在是医疗界的一个大问题,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目前缺乏系统的严格的骨科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如何能让大夫都成为好医生?田伟认为,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年轻医生经过一个严格的、正规化的培训,中国现在正在建立这套体系。


  最近,国家卫计委刚在全国推行了一个新的制度,就是学习国际的成熟经验,医学生毕业后先到各个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再找工作。这项改革,改变了我们国家医院几十年的用人制度,促进医生水平的均等化。


  2008年4月,原卫生部正式启动国内4家医院的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北京积水潭医院成为骨科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单位,年轻医生在住院医师培训基本合格的基础上,再转变为一个骨科专科医师。中国第一批骨科专科医师就是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诞生的。


  积水潭医院从2004年开始,与香港骨科学院、以及有几百年专科医师培训历史的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合作,引入这两个学院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完全按照其系统对国内医生进行严格的全英文培训和英文考试,承担起中国骨科医师国际化培训基地的重任。


  通过这个国际化训练,年轻医生逐渐懂得手术只是医疗过程的一个很有限的部分,术前的手术计划、和患者的沟通交流、术后的评估和康复训练和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循证医学论证都非常重要。


  在这个培训过程中,医生需经过三个阶段的严格考试才能获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学院会员资格,得到接受骨科高级专科医师培训的入门资格,之后还要经过四年的严格训练、不断考试,再经过更严格的“出口”考试才能获得国际认证的骨科专科医师资格。


  通过这种培训,积水潭医院已经培养了将近10名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的院士,也就是专科医师的合格证书。作为中国第一批获得骨科专科医师证书的单位,田伟指出,其目标就是通过这种培训把国外先进的、成熟的培养医师的办法学习过来,然后在国内不断地去推广。田伟说: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已经有更多的国内其他医院的医生开始加入这一培训试点的队伍。


  他认为,改善中国目前的医患关系需要各方面努力,其中医院要做的就是把医生培训好,提高医生队伍的整体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更精准、有保障的医疗服务。


  未来骨科的发展将更加多元, 分科更为细致, 诊疗技术日趋人性化、微创化、智能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也必将更加广泛,这些因素都对骨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加之中国骨科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全体骨科同仁还需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锻炼技能,为我国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