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脊柱外科大咖中原论道
2015-06-28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鲁海燕 点击量:7021 我要说
2015年6月28日,第六届河南省脊柱外科新进展会议在郑州召开。我国脊柱外科领域的13位顶尖大腕与省内30余位脊柱外科知名专家,为中原大地的同道奉上一道道脊柱外科学术“盛宴”,近600名参会者由此获悉国内外脊柱外科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和新理念。
大会主席高延征教授致辞
河南省人民医院马保根院长致辞
河南省医学会郭万申秘书长致辞
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主委王义生教授致辞
袁文教授代表授课专家致辞
本届会议由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主办,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协办,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高延征教授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了开幕式。河南省人民医院马保根院长、河南省医学会郭万申秘书长、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王义生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文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会议规模超出历届,专家阵容强大,内容新颖实用,且将基础知识和最新动态相结合,涉及脊柱畸形、脊柱退变、脊柱肿瘤、脊柱微创,以及脊柱影像等多个方面。会议设有大会特别演讲、互动讨论、病例分析等环节,所设课题紧贴业内热点,专家的演讲不断触发临床医生的思考,必将进一步促进河南省脊柱外科事业的发展。
与会嘉宾专注听课
28日的学术演讲更是名家云集,课程安排是本次会议的重中之重,全场座无虚席,一些学员只能站着听课,颇有COA时某些会场的盛况。在27日举行的脊柱创伤、脊柱畸形、颈椎和腰椎分会场,已经提前预热,学员求知若渴的热情甚至超出主办方预期。大腕们精彩的演讲自然不会让与会者的期待落空,他们时而诙谐风趣、时而严肃凝重的授课,不时引发阵阵掌声,获得各方一致好评。
会场座无虚席
近年来,医学界刮起一股股强烈的“微创风”,脊柱外科亦不例外。针对这种现象,袁文教授以“颈椎微创手术,未来还是时尚”为题,阐述了微创手术“道”与“法”的关系。他认为,微创是发展方向,但各种微创技术还需要进步完善。
他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对比了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在适用范围、临床疗效、相关风险、学习曲线、接受程度和相关费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他发现,颈椎微创手术在疗效和费用上与开放性手术不相上下,尽管患者对开放性手术的接受程度不及微创手术,但是在适用范围、相关风险和学习曲线方面,开放性手术都比微创手术更具优势。
袁文教授认为不可一味追求微创,要以治疗效果为目标,对腰椎可以无微不至,但是对颈椎内镜微创手术,他认为费人、费时、费钱、费力,还是谨小慎微的好。
学员认真听讲
对此,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骨科主任周跃教授并不完全认可。他临时更改课题,决定与袁文教授现场“PK”。这位我国脊柱微创领域“教父”级的专家认为,微创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人们所争议的微创手术“瑕疵”,往往出于手术医生本身,是他们对这项技术掌握不够所致,并非源自微创技术本身。
周跃教授认为,好的技术不会让一个差的医生变好,它会让一个好的医生变得更好。但是他也同时提醒人们,当意识到一项新技术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风险时,一定要勇于放弃,而不是盲目坚持,比如颈椎前路的微创手术,他在尝试了20余例发现其过大的风险后,就坚决放弃。
专家阵容强大
在这场轻松幽默又锋芒毕露的“PK”之后,其他专家的授课也同样出彩。其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吕国华教授介绍了腰椎前路微创融合术,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慧勇教授讲授了胸腰椎肿瘤手术和相关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讲授了脊柱转移癌的预后因素及外科治疗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姜建元教授介绍了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外科干预时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义生教授分析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手术选择之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跃明教授阐述了胸椎管狭窄症治疗方式选择的原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召民教授分析了脊柱侧凸矫正技术的临床适用性。
专家授课风采
下午的课程精彩依旧,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王海蛟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关凯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高延征教授、河南省武警医院朱卉敏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磊教授、郑州市骨科医院梅伟教授与母心灵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春霖教授、皮国富教授与刘宏建教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周英杰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丁文元教授等省内外脊柱专家,也从不同侧面分享了各类颈椎、胸腰椎疾病的手术及治疗经验。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教授是一位热衷于发明创新的知名创伤专家,已拥有100多项国内专利、10余项国外专利,他从成功有无秘诀的问题铺开,饶有趣味地向到会嘉宾介绍了不均匀沉降理论在膝关节炎临床应用的由来和进展,鼓励骨科同仁在科研上抓住一切机遇,遇到“红灯”勿绕道走,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问题解决了就是创新,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张英泽教授评书般的演讲又一次激起全天会议的高潮。
分会场现场
很多参会医生在会后表示,本届会议非常精彩,这些知名专家的演讲都代表了各自领域的顶级学术水平,对于基层医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他们期待明年能在此取得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