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四位学者在亚太脊柱学术高峰会演讲
2015-09-28 文章来源:中日友好医院 邹海波 点击量:1884 我要说
在9月27日闭幕的2015年度亚太脊柱学术高峰会上,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的四位专家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作了精彩的演讲,他们分别是北医三院刘忠军教授、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王欢教授,以及代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郝定均院长的黄大耿博士。
其中,刘忠军教授和代表郝定均院长团队的黄大耿博士分别就上颈椎的相关治疗进行了汇报。对于上颈椎部位的手术,本身就是脊柱外科领域的一个风险性极高的手术,而该部位的肿瘤,由于其侵犯广、破坏重而使该部位的手术治疗难度更是加大。
以往,此部位手术后的固定都是“成品”的材料,而肿瘤本身的生长不确定性及破坏性,使手术部位有时用“成品”的工具完成较为困难。正是由于有了3D打印技术,从而使有些患者可以“量身定做”固定材料,从而更加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和效果。刘忠军教授在上颈椎肿瘤的相关治疗中应用3D打印技术,将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革新,获得了参会者们极大的兴趣。
目前,C1椎弓根螺钉技术越来越流行,学者们报道了许多与该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研究,但极少有研究评估应用该技术时导致寰枕关节损伤的风险。郝定均团队通过对100例CT扫描资料的解剖学研究,对应用该技术时导致寰枕关节损伤的风险加以评估。
郝定均团队汇报的第二个题目是《自制后路钉板系统治疗寰椎不稳定骨折》。不稳定寰椎骨折是一类极具挑战性的骨折,2013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发布的指南建议采用寰枢椎融合术治疗,但寰枢椎融合术会造成颈椎旋转功能的大量丢失,郝定均教授的研究团队采用自制的钉板系统对部分不稳定寰椎骨折病例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此次会议期间,作者应用目前最先进的手术显微镜,在会场为参会医生演示在显微镜下使用一种用于模拟脊柱手术的新设备,此设备可完全模拟脊柱手术的过程,如减压、摘除间盘、牵拉硬膜、脑脊液漏以及如何调节术中出血,从而应用者在练习时更具真实感,且可以增加练习过程中的复杂程度。
此次演示过程中,作者还向同道介绍了《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精要》一书,据一位台湾脊柱外科医生透露,他在台湾读过此书的英文版,给其留下极深印象,但是从没有看到过中文版。该书中文版的出版,希望对显微镜下脊柱手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刘忠军教授演讲
黄大耿博士在演讲
黄大耿博士回答提问
作者演示模拟脊柱手术新设备
作者会场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