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缓解医患关系的润滑剂——“相约守护”北京积水潭医院体验有感

2015-10-14   文章来源:优酷土豆集团 李自琴    点击量:1828 我要说

  2015年9月14日早上八点半,作为一名时有进出医院的普通患者,我有幸参加积水潭医院“相约守护 互换体验”活动,当起了一天医患关系的观察者。

  积水潭医院是一家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以显著的医疗特色和医、教、研、防综合实力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其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和烧伤科的医疗技术达到世界及国内领先水平。正因为这样,积水潭医院每天车水马龙,全国闻名而来的患者不计其数。

朱以明医生为病人查体

  在积水潭医院宣传科干部于淼的带领下,我跟随运动医学副主任朱以明医生坐在诊室里仔细观察着医生与患者的互动,我时而变成“患者”,面对疾病既焦躁又无助,又时而变成“医生” 面对病患既操心又惋惜。正是这样的角色互换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沟通”对医患关系的巨大作用力。

  通过一天的观察,看得出来朱大夫在生活中是少言寡语的,但面对病人他却一反常态。在病人面前他会主动地谈到很多与病人相关的问题,有些病人即便只是一些三言两语便可打发的小问题,他也不厌其烦的向患者解释如何预防,如何保养,如何治疗,让患者从心理上达到漫长的挂号等待与看病时间之间的平衡。

  肩颈是现代人类最常见的“工作病”,朱大夫会在每位患者离开之前教他们一套预防肩胛损伤的手部动作。但他自己却因为忙碌整整一个上午没有离开过他那把椅子,更何谈运动与锻炼。

  “沟通”并非只是针对医生,患者作为医患关系的另一方主体也应以身作则。一般来说,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是强势,患者是弱势。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患之间的强势与弱势,是可以转化的。当舆论不分青红皂白地“一边倒”时,医生就成了弱势。有时,他们的良苦用心被误解,却又无从辩解;有时,他们的医德医术被无端质疑,却又难于表白。医生生涯难免经历两件事,一件是被“不讲理”的患者气着了,另一件则是被攻击后措辞不当“气到患者”。这无论对医生还是患者来说,都不是件好事。

  在朱大夫的诊室里,我观察到的是一种良性的沟通,大夫尽职尽责地诊断讲解,病人敞开心扉地仔细聆听。进来时病人是愁眉不展,但出去时,病人脸上就多了一份宽慰。

  当前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很多,有些并不是医生和患者本身能够能解决的。对医生来说力所能及的是少抱怨,通过一些智慧和方法,减少医患交流的障碍。对患者而言,需要在沟通中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谅医生工作的辛苦与不易。只有两者都能深刻领悟“沟通”的含义,才能真正从医患关系双方找到缓解医患矛盾的润滑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