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加实践,细节见真知——广东省第八次脊柱外科学年会圆满闭幕

2016-06-27 文章来源: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 点击量:1643   我要说

2016年6月24日至26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承办,深圳市人民医院协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八次脊柱外科学年会在深圳召开,来自广东、广西、江西、海南等省区的300余名学员品味了省内外脊柱高手带来的学术盛“宴”。


黄东生主任委员致开幕辞


镇万新教授主持开幕式

此次会议采用理论授课与甄选典型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颈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疗效与并发症分析、腰椎内固定手术失败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全内镜脊柱微创技术的适应证与技术难点,以及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原理等四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融合与非融合:颈椎治疗热门问题


刘忠军教授、吴增晖教授、镇万新教授演讲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讲授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技术与疗效》、广州军区总医院吴增晖教授带来的《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镇万新教授讲解了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技术》,引出了目前颈椎退变性疾病热门问题。

如何通过影像确定多节段脊髓压迫中的责任节段?学员通过组委会甄选的病例与授课,不仅学习了脊髓型颈椎病责任节段的判断方法,还对治疗时机的把握、手术入路的选择和疗效预测都理解得更为透彻。对于临床脊柱外科医师而言,这种关键细节的传授和交流是临床最为需要的知识。

腰椎内固定:指导性强可减少失误


刘少喻教授、黄东生教授、林本丹教授演讲

在“腰椎内固定失败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学术交流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少喻教授分析了近年来所实施的126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失败的病例,脊柱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黄东生教授分享了“脊柱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思考与对策”,汕头中心医院林本丹教授分析了“腰椎术后内植物失败”的原因。

随后讲师团展示了对应的病例,让基层脊柱外科医生从生物力学基础、手术中的组织保护及正确植骨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讲师团从实际病例出发,就术中如何保护重要骨性和韧带结构、如何获得充足的手术空间、如何增加椎弓根钉把持力、如何决定术后是否拆除内固定、如何预防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等细节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与会者反应最为热烈,收获最为丰富。与会人员相信,这种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会议能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学以致用将有利于减少手术失误和医疗纠纷。

推广微创脊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李长青教授、曾建成教授、李振宙教授演讲

在“全内镜脊柱微创技术的适应证与技术难点”环节,来自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李长青教授展示了在现有脊柱内镜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的Endo-LIF技术,实现了内镜下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及失稳,同时术中可以自由的向上、向下调整手术视野,对于椎间盘突出脱垂游离移位等特殊情况均可应付自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建成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李振宙教授根据丰富的病例经验,分别讲述了“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关键技术与并发症预防”、“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关键技术与并发症”,他们结合精心准备的病例,既展示了脊柱微创关键技术的精准和精细,又阐释了有关技术的适应证,特别是通过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如何计划手术方案,对于广大初学者来说,这既是基础理论的传输,又是临床实践的“手把手”指导,受益良多。

治疗脊柱侧凸:手术并非万全之策


曹隽教授、陈建庭教授、杨军林教授演讲

在最后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原理及策略”环节,北京儿童医院曹隽教授、南方医院陈建庭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军林教授等专家讲解了最古老的去旋转石膏支具、最时尚的生长棒应用、最复杂的畸形截骨技术等的不同治疗方法,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提出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

比如,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由于患者年龄小、体重低、肺功能发育差、软组织抵抗力低下、合并的系统疾病复杂,通常需要复杂而危险的手术截骨矫形。但与会专家提醒,手术并非万全之策,治疗干预过程需要全面综合考虑。

这个环节的病例极具挑战性,有挑战超过160度的脊柱侧凸,有挑战肺功能低于30%的手术极限,有挑战多处多节段脊柱结合部的畸形矫正……在惊险刺激的病例挑战中,学员们对先天性脊柱侧凸的自然病史、发展规律以及研究热点难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相关研究任重而道远。

香港专家:实用新颖课题引发省内外医生关注


张文智教授、胡勇教授演讲

6月26日,香港大学骨科学系主任、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RS)候任主席张文智教授还为大会作了《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选择》的特别报告。张教授的演讲内容新颖,结合详尽的经验资料与文献研究结果,解读了退变性脊柱侧凸目前的治疗失误和不足。

参会代表与张文智教授积极互动,从流行病学、生理学、影像学、手术决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嘉宾一致认为,退变性脊柱侧凸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迥异,处理的关键不是为了矫正侧凸获得术后漂亮的影像学结果而增加手术创伤,而是通过尽可能小的损伤代价,判明并解除致病原因,缓解症状。

香港大学研究员、神经工程与临床电生理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协和学者讲座教授胡勇报道了“弥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不仅从科学技术角度判别了脊髓型颈椎病中颈髓受压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还可根据此项技术做到术前判定、术后预测手术减压的临床效果。其前期的临床试验显示了极高的可信度,激发了省内各个医院临床脊柱外科医师的浓厚兴趣,纷纷表示要进一步紧密合作,共同促进此项技术的推广。


会议现场

会后学员调查显示,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高水平学术大会。通过精心选题,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有针对性的阐述脊柱外科疾病的疑点难点和最新技术,通过辩论把热点难点讲讲深讲透,有意识地诱导和鼓励基层、青年医师参与学术讨论,将会使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分会越来越强,学术水平越来越高。

前辈期待:年轻医生走向国内外学术交流舞台

会议还同期举行广东省脊柱外科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演讲比赛。青年医师就各自近年来在脊柱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成果进行汇报,内容涉及骨质疏松、椎间盘退变、脊柱畸形、微创新技术等领域。

选手们从临床问题出发,通过全面观察,严密推理论证,得出独特的研究结果,很好的临床实验反馈,充分展现了广东省脊柱外科青年才俊优良的学术修养和审慎的科学探索精神。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前辈刘尚礼教授对于年青医生的科研修养给与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了各自的演讲不足,对广东省年青脊柱外科医生走上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舞台寄予厚望。

经过激烈竞争,来自南方医院的申星医生获得一等奖,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叶伟医生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江晓兵医生获得二等奖,许俊杰、谢沛根、彭松林等医师分获三等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