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寻利器,蔼然见琼枝——第三届华夏脊柱论坛脊柱外科新技术研讨会人气爆棚
2016-10-14 文章来源:文/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汪文龙 孙祥耀 骨科在线 鲁海燕 摄/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安立琨 点击量:3265 我要说
2016年10月14日13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脊柱外科专家及骨科同道穿过重重雾霾,准时聚集到北京远望楼宾馆参加脊柱外科新技术研讨会。没有客套的开场白,没有多余的发言,高大上的会议就这么静静地开始了。
此次研讨会是第三届华夏脊柱论坛暨第五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的首发内容。第三届华夏脊柱论坛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海涌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今天的会议甫始,海涌教授刚开始讲解脊柱侧凸去旋转技术历史与现状,会场左右两侧和后排就开始加座,本届华夏脊柱论坛超乎预料地人气爆棚,会场门口站满了求知的年轻骨科后辈。
会议现场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第一时段:脊柱侧凸去旋转技术
脊柱侧凸去旋转技术种类繁多,在临床中,面对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弯病例,哪种去旋转技术最适合当前患者且矫正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此环节的授课专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阐述了各自对脊柱侧凸去旋转技术的理解。
题目:脊柱侧凸去旋转技术历史与现状
讲者:北京朝阳医院 海涌教授
内容:脊柱外科技术日新月异,脊柱畸形矫形领域更是如此。回顾历史,脊柱矫形方式由前路进展为后路,由无法去旋转逐渐实现椎体去旋转。去旋转目的是矫正不对称扭转,是真正的三维矫形。
脊柱去旋转技术中,整体去旋转较间接去旋转效果好,但整体去旋转部分需结合胸廓成形。而共平面技术是脊柱侧弯三维矫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矫正剃刀背畸形,使患者避免实施胸廓成形术,手术中需注意置钉旋转方向和力度。目前,共平面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验证。
题目:脊柱侧凸共平面矫正技术
讲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宋跃明教授
内容:共平面技术在脊柱矫形方面发展迅速。由于椎体旋转造成的剃刀背畸形往往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旋转矫形越满意,脊柱矫形越好,效果越令人满意。他分析了华西医院实施的30余例去旋转患者,对比共平面技术和传统矫形技术,冠状面矫形效果两组相当,使用去旋转技术能够更好达到矫正椎体旋转,术前柔韧性好的患者效果则更好。
他总结指出,对比其他矫形技术,脊柱去旋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直接去旋转、矫形力臂长;采用长尾螺钉;过程平缓、应力分散、大部分矫形后再安棒更容易;矫正维持生理性后凸。
题目:脊柱侧凸去旋转技术在成人侧凸的应用
讲者:中南大学湘雅二院 王冰教授
内容:去旋转技术目前主要适用于相对年轻、无或轻度退变、Cobb<80°、柔韧度>30%、无明显退变、胸弯为主的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对于腰弯为主的脊柱侧凸,去旋转意义有限,双弯或三弯畸形则以恢复平衡为主,去旋转需仔细考量。
他提醒说,去旋转矫形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对脊柱进行充分松解等。共平面结合辅助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疗效和患者满意度,但仍有待完善之处。对明显退变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更强调的是恢复冠状面整体平衡和矢状面脊柱骨盆参数,去旋转技术的意义有限。
第二时段:脊柱外科手术之利器——超声骨刀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骨刀正逐步替代传统切骨器械,在脊柱外科领域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适用于椎管减压、椎板成形、椎体切除、截骨、全椎板切除、钙化胸椎间盘切除等多种手术方式。本环节的授课专家解读了超声骨刀所具有的优势。
题目:超声骨刀技术原理与临床应用
讲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惠林教授
内容:他主要介绍了超声骨刀的构成(刀头的种类和刀片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其工作原理是:采用22.5kHz电信号,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动能,使机械实现最大切割效果,以此对骨质产生挤压式切割,软组织的反馈肌力导致其与刀片接触形成共振而大大削弱切割力,从而实现软组织保护。
超声骨刀应用于临床具有以下优势:精确切骨,保护软组织;最小化骨损失;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高效切骨,缩短手术时间。
题目:超声骨刀在颈椎手术之应用
讲者:北京世纪坛医院 丁立祥教授
内容:他介绍说,超声骨刀三大特点是安全、精确和高效。各种刀头适应证不同,扁平刀头可以对椎体、椎板进行切开、切除;而钩状刀头适用于对骨赘的切除。
现有的资料报道,超声骨刀切骨速率更快,术中出血量更少,切除的椎板甚至可以原位植回。超声骨刀在脊柱外科应用以椎板切除为主,在颈椎中超声骨刀可以用于切除钩椎关节,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手术中也有较多报道应用,还可对颅骨进行楔形切除,预防后伸撞击和融合等并发症。
题目:超声骨刀在胸椎手术之应用
讲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孙垂国教授
内容:他指出,超声骨刀具有安全程度和工作效率双高的临床价值,它在胸椎手术中主要应用于胸椎管狭窄和胸椎畸形。
对于黄韧带骨化造成的胸椎管狭窄,电动磨钻曾经是切除胸椎管后壁的“金武器”,但是术中切除范围较大,极易出现脑脊液漏等并发症。而超声骨刀能够较完美实现理论减压范围,同时可以保留部分关节突关节,较小破坏脊柱稳定结构;单节段减压时间小于3分钟,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手术疗效明确。
对于胸椎管环形减压术,超声骨刀的无震动切骨,能够安全有效实现环形截骨减压。但是,超声骨刀也可能产生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等并发症,需要深度把握学习曲线。
题目: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整体解决方案+手术演示
讲者:解放军总医院 王征教授
内容:强直性脊柱炎的矫形目标是使患者能够平视、髋中立、膝伸直、平卧、外观美观。他在讲解中通过视频展示了强直性脊柱炎的截骨矫形技巧,术中采用超声骨刀应用于切除椎体外壁、后壁及椎板结构,保证椎体前壁结构,减少出血及脑脊液漏的发生,其切缘整齐,可以在手术操作中应用测量工具,实现精确操作。
他指出,超声骨刀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应用,对恢复脊柱序列、实现合适的CBVA,实现髋关节坐位及站位功能有重要作用。
第三时段:机器人&导航:更精?更准?更微创?
作为脊柱外科精准医疗的代表性技术,脊柱术中导航技术和脊柱机器人技术在我国已逐渐临床于应用。有文献报道,脊柱术中导航技术的学习曲线为1年到1.5年,而脊柱机器人技术的学习曲线为1年。
该环节的授课专家讲解了这两种技术各自的优劣,以及如何提高这两项技术精准性和微创性的操作方法。
题目:导航与脊柱机器人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发展概述
讲者: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李明教授
内容:在脊柱畸形手术中,如何提高椎弓根螺钉安全性和准确性?目前创新的技术有术中脊髓检测、机器人手术、术中计算机导航技术等,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与导航不同,具有点对点、节段配准等特点。他指出,脊柱手术中实施机器人技术准确度可达98%,与徒手相比准确性明显提高,学习曲线也相对其他技术较短,临床应用前景宽广。
题目:智能机器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讲者:北京朝阳医院 海涌教授
内容:他分享了智能机器人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其在使用过程中分为术前规划、平台固定、三维同步、操作共四步流程。它具有安全高、辐射少、在线注册和实时监控的优势,主要缺点为外展角<60°。
目前智能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后路(开放式、MIS、经皮)和侧路手术。在胸椎、腰椎和骶骨手术中,可以辅助实现脊柱固定、协助完成脊柱侧凸PSF及截骨术、协助骨水泥应用,肿瘤活检等。
第四时段:“脊”聚创新之胸腰椎新技术
在脊柱外科胸腰椎领域,腰椎侧前路椎间融合技术和骨水泥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新技术的代表。在这一环节,授课专家传授了以上两项新技术的基础知识、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
题目:腰椎侧前路椎间融合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
讲者:北京朝阳医院 海涌教授
内容:腰椎椎间融合术是腰椎最常见融合方式。经历百年发展,腰椎椎间融合逐渐由历史上的前方入路发展到后、侧等多方向入路,但椎间融合术的发展从未停止。
前入路椎间融合术适用于多种腰椎退变性疾病,通过前方椎间盘切除、适当撑开,植入较大椎间融合器。它能够有效恢复脊柱序列,神经并发症较后路少,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方式,但可能出现包括前路血管、交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者应该加强解剖结构学习。
侧入路椎间融合术发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包括XLIF/DLIF、OLIF等多种手术方式,手术适应证也较广,手术主要通过撑开椎间隙达到间接减压目的。但报道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同时存在解剖结构较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对于严重狭窄效果不佳、L5/S1节段无法手术等问题。
题目:腰椎侧前路椎间融合技术之解剖学基础
讲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姜建元教授
内容:他介绍了DLIF/XLIF、OLIF的手术特点及解剖要点。对比DLIF/XLIF,OLIF具有钝性分离,避免损伤软组织及神经,实现微创理念。DLIF/XLIF相比前路手术具有能进入椎体前方又能避免椎管内结构损伤的优点。相对于后路手术,其具有减少后方结构破坏及神经牵拉的优点。
其研究结论指出,卧位将显著减少L1-L4节段OLIF通道大小;L4/5节段OLIF通道较小,术中操作应更为甚;国人的OLIF通道相比欧美人种更小;与BMI相比,腰大肌发达程度更能影响OLIF通道大小;OLIF通道有损伤交感链的可能。
题目:骨水泥螺钉加强技术
讲者:北京医院 孙常太教授
内容:他介绍了骨水泥螺钉加强技术在治疗低骨密度患者中的应用。骨水泥加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有四种方式:钉道预先注射骨水泥的实心螺钉、中空远端侧开孔螺钉、中空全长侧开孔螺钉和中空远端膨胀螺钉。他指出,钉道需预先注射骨水泥,再拧入实心螺钉;中空远端膨胀螺钉在注入骨水泥时可自动膨胀。同时,最好的骨水泥加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要考虑到三个因素:安全、可行和力学稳固。
他还介绍了VIPER皮纹空心有孔螺钉在骨质不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其无论是否与骨水泥合用,均可提供良好的抗拔出力;可开放,可微创;它为医生在术中、特别是翻修手术中提供了更多选择。
侯树勋教授寄语骨科后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侯树勋教授对脊柱外科新技术发展抱有浓厚兴趣,他在会后高度评价了这一专题研讨会的现实意义。
“面对新技术,骨科医生应有自己的思考、预测和判断,要以开放的心态,分析和对比新旧技术在适应证、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劣,掌握扎实的解剖学知识,了解植入人体器械的性能,以及其对人体生物力学可能带来的变化,不冒进也不能保守。”侯教授提出,做一名高级医生要有创新精神,不惧权威,独立思考。
作为骨科前辈,侯教授看到专家们各持观点在会场激烈讨论,颇感欣慰。他认为,此次会议鼓励争论,讨论热烈,大家的发言和评论都为脊柱外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0月15日,大会还将分4个时段,分别从颈椎、胸椎、腰椎和脊柱畸形四个方面,对相关领域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现场讨论
台上台下
封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