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首医创伤救治高端论坛闭幕

2016-10-19 文章来源:zhaoyue 点击量:778   我要说

20161019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办的第一届首医创伤救治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本次大会围绕创伤规范救治及颈椎、肱骨、胫骨平台专科治疗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大会主席周君琳教授致开幕词

沈惠良教授(左)周君琳教授(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周君琳教授担任本届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院长唐佩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沈惠良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殿英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陆军总医院刘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刘利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张亚奎教授出席本次大会。

姜保国教授发言

姜保国教授介绍了《严重创伤的救治的中国模式》,发布了对我国创伤救治现状的调研情况。他说,严重创伤救治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已拉开帷幕,即将形成规范救治标准。目前,北京已建立了从一级创伤救治中心到二级创伤救治中心的16个创伤救治点。

他强调了,严重创伤的救治中进行信息连接和进行规范化的创伤救治培训势在必行。而且,创伤救治中心的建立标志着该地区创伤救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核心特质是时效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以全面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及效果。

唐佩福教授发言

在此次会议上,唐佩福教授讲授了《肱骨近端骨折存在的问题及治疗策略》。他认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不好原因主要有3个:1.肱骨大结节的固定不确切,术后吸收;2.肱骨头向内侧移位,导致螺钉穿出;3.肱骨近端内侧骨折缺失后造成的坍缩。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他结合了多年临床手术经验及解剖学研究,并分析目前多种解决手术方案的优劣,提出一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髓内置入具有支撑功能的改良新型内植物;在髓外进行大结节有效固定,能够同时解决肱骨头的塌陷及大结节吸收问题;保证肱骨头的血运,避免肱骨头坏死。

他最后指出,创新是引领行业进步的方向,发展中国创伤骨科事业需要创新精神。

张殿英教授发言

张殿英教授总结了天津812爆炸事件的救治经验。他指出,爆炸事件发生时快速启动救治流程、急救物资储备充足是创伤救治的首要措施,而救治的时效性和及时性的提高是对救治效率的保证。

这些救治经验也反映出面对大灾难时,突显了创伤救治培训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快抢快救、全面检查和防治结合的目的。而在灾后及救治过程中加强康复及心理治疗,也是完善创伤救治体系的一大目标。他强调了关键救治信息连接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对相关救治团队、急诊科救治团队、各科室相关救治团队定期进行救治协作的培训和演练。


   刘智教授发言

刘智教授在此次会议上作了《急性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选择》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颈椎弓根螺丝钉技术的应用方法。他说,在急性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中应减少固定节段,这种治疗方法虽然更为合理,但其技术要求高、风险也高。

他认为,通过牵引复位结果选择手术入路的方法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是易复位也易脱位,需警惕牵引性损伤。对于颈椎骨折脱位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应取决于术者的偏好,应取决于对损伤特点的认知、对颈椎手术技术的全面掌握及合理的治疗理念。

张亚奎教授发言

张亚奎教授在会上作了《胫骨平台骨折IV型骨折的处理》的报告。他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探讨,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同与会者分享了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巧,以及经球囊扩张复位、固定胫骨平台的微创治疗方法。

另外,他还结合众多病例,系统地介绍了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块存在的问题和固定方案。他还介绍了胫骨平台SchatzkerIV型骨折治疗的进展,以及胫骨平台骨折脱位的新认识。


刘利民教授主持

唐佩福教授在会后总结说,与会者在此共同学习交流和分享各自的创伤救治理念与技术,必将推动创伤骨科学科的蓬勃发展。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