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科临床器械创新需国家、企业和医生三方重视

2016-12-29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鲁海燕 赵伟伟 点击量:818   我要说

目前,我国骨科临床使用的手术器械及治疗器具多为进口产品。如何才能让国产手术及治疗器械更多地进入临床?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认为,这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企业和医生重视临床产品的改进方可实现。


邱贵兴院士接受骨科在线专访

2016年12月22日,为救助贫困脊柱侧弯患者,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在京举行“爱的支撑-白求恩·康盛脊柱畸形矫正爱心捐助公益项目”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该项目将使用山东康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捐赠的侧弯矫形手术内固定植入物,供受助人群在手术时免费使用,以减轻侧弯矫形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国际骨科与创伤学会(SICOT)的医师会员也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符合条件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手术,帮助接受手术治疗的侧弯矫形患者恢复健康。

邱贵兴院士在接受骨科在线专访时表示,以前由于国产侧弯矫形手术内固定植入物的质量不稳定,临床上大多使用进口产品,以确保手术疗效。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相关的国产产品的质量与国外产品已基本上无大的差别,而且由于多为仿制产品,所以价格相对要低,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邱院士说,此项公益行动在选择产品、企业和医生、医院时,都将质量和口碑放在首位,公益事业≠质量差,此次筛选的手术植入物是优质的国内产品,指定的医院是可信赖的医院,手术也将由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完成。

在临床上,很多医生既是骨科产品的使用者,同时又是发明改造者。临床骨科医生怎样才能研发出更适合中国患者需求的骨科产品?邱院士在专访时给出了他的答案。

“国外产品可能在产品大小等方面并不能完全适合中国患者使用,在改进过程中就需要厂家与医生合作,医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问题,厂家来解决问题。”邱院士说,企业研发人员不能被动等待,应当深入临床跟台了解产品需求;医生也不能只做手术匠,应该考虑如何将手术做得更简单、手术效果更好,而手术器械的改进就能带来更多方便。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企业要信守合同,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支持。邱院士说,过去由于我国对发明人的专利保护不力,医生在与国内企业合作中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致使很多医生宁愿把发明专利卖给外企。

据悉,在美国,即使是政府的基金项目,专利也归发明者所有。而且他们从法律上规定,专利的利润15%归发明者所有,研发团队也有相应的利润比分配。长期以往,团队及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鼓励。

邱院士强调,只有国内企业重视自主研发新产品,医生有改进医疗器械的积极性,国家政策支持自主创新并用法律保障发明人权益,才有助于我国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用的创新产品。他指出,创新只有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创新。

点击一下链接,查看相关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