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新的起点 ——记第12次上海市关节外科中青年医师沙龙活动
2017-02-05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967 我要说
新年将至,除了发一些新年祝福、和家人聚会之外还可以做什么?让我们看一看上海市关节外科中青年医师新年的正确玩法。
2017年1月19日,在太仓路181弄新世界的Wolfgang Puck举办了第12次上海市关节外科中青年医师沙龙,本次沙龙聚集了近40名上海市各大医院的关节外科中青年骨干。此次沙龙属于上海市中青年关节外科club的学术系列活动,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承办。大家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探讨学术进展,积极讨论交流,开拓思路,着眼于当下新形势,展望未来学术动向。
会议开始前,李国东教授与同行讨论学术进展
此次沙龙的主题为“TKA快速康复之我见”,由上海市瑞金医院何川教授主持,来自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李国东教授、杨春喜教授以及中山医院邵云潮教授就“TKA快速康复的浅见”及“关节置换的快优康复”两大主题,结合文献快报与自身体会进行了精彩阐述。参会的其他嘉宾在讲解过程中积极踊跃发言,就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深入讨论。
何川教授致开幕词
活动开始,何川教授代表主办方进行开幕致辞,就目前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现状进行分析。他指出快速康复的话题是由胃肠外科首先提出,但是近年来备受骨科医生喜爱。目前快速康复在骨科实践中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大家进行更多的临床实践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理论。
李国东教授结合云南双江经验谈膝关节置换的快速康复体会
随后进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李国东教授的授课,他结合云南双江的病人手术康复经验,将双江与上海病人对比,总结出了自己对于快速康复的理解与看法。他认为快速康复的病人虽然大多数预后良好,但是并不代表长期的完全康复,快速康复与完全康复并不是两个冲突的概念,要想达到快速、完全的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需要从患者的术前教育开始,包括手术微创化,术后全程的康复指导,患者之间的相互鼓励等等途径达成。他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病人长期保持联系,对病人进行持续指导。他的看法引起了现场大多数专家的共鸣。同时完全康复的新概念让大家看到了未来关节手术康复的新的评价方向,而李国东教授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将本次沙龙开了一个好头。
杨春喜教授进行文献快报
杨春喜教授就快速康复结合文献与自身临床经验,对关节手术后的快速康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从麻醉师与骨科临床医生两方面的角度看待快速康复,从病人的术前教育、手术麻醉、围术期抗生素、止痛药、止血药的使用、术后康复指导等方面对快速康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李国东教授的个人体会,进一步肯定了快速康复需要长期指导的看法。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快速康复的理念是好的,但是术后的功能恢复、出血、疼痛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践证明。这样的总结让大家了解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对未来临床的探索有了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邵云潮教授介绍来自华西医院的关节手术快优康复经验
来自中山医院的邵云潮教授根据四川华西医院的学习经历,根据中山医院近年的临床实践结果,总结出了一套“关节置换术快优康复临床路径”,调动全科的力量,想出了一套完整的康复流程。从病人入院教育、医嘱、饮食、睡眠、手术麻醉、术中用药、术后锻炼、康复建议等多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关节置换术快优康复体系。并充分调动科室医师、护士、护工积极性,并与影像科、麻醉科、营养科紧密联系,完成了关节手术的快优康复的完整系统。其中的一些看法颠覆了传统,引发了现场专家的热烈讨论。
会议进程中来自各大医院的中青年专家现场讨论
沙龙最后,何川教授对本次的活动进行了一个总结。他认为虽然目前快速康复的理念在骨科手术中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探讨,终将指明一条通向又快又好的康复之路。适逢新春,何川教授展望2017,简单布置下次议题的任务与目标。并放眼未来,希望这样的沙龙活动能够推向全国,成为国内关节外科青年专家交流学习的平台。沙龙在一片掌声中结束,然而大家的讨论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