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家面对面|对话301创伤骨科大会
2017-03-25 点击量:1576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2017年3月25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十届创伤骨科研讨大会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伤骨科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创伤骨科医生奉献了一场深度、广度并举的高端学术盛宴。在大会期间,骨科在线对部分讲座专家进行专访,针对课程精华再次点睛。
曾炳芳教授:用创新于诚信推动创伤骨科事业的发展
创伤骨科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临床医生从技术到理论知识等各方面都要注重创新,有创新才能实现临床实践。近年来,COA大会中都有专门讨论创新的环节。在今天的大会上,邱贵兴院士也提到了创新和诚信的问题,因此,创新对年轻医生来讲非常重要,创新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但创新的基础是诚信。年轻医生一定要与社会发展同步,有创新、有诚信,并结合临床实践的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并将研究所得应用于临床,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推动临床骨科,特别是创伤骨科的事业的发展。
张长青教授:应掌握股骨颈骨折的切开复位技术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骨折,尤其对于中青年患者骨折的治疗,除关注骨折血供外,更多的是临床复位和固定,尤其在中国,临床医生习惯采用闭合复位的方式,减少患者损伤。但是,常常会面临复位不理想,固定失效,导致关节畸形和术后疼痛,甚至坏死等情况。因此,切开复位是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因为技术、习惯等原因,尚不能作为常规、普及的技术。呼吁临床医生,对于年轻的,如30-40岁的Garden Ⅳ型闭合复位不好的患者,应该采用切开复位。首先从技术上必须要了解髋部切开,建议从前侧切开,髋前小切口,通过恰当的复位技术,使复位满意,再加上良好固定,会使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大家应该掌握和学习这项技术。
刘璠教授:假体周围骨折的高峰期即将来到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工关节置换比例逐渐提升,也相应出现大量假体周围骨折,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则会与骨科事业的发展不匹配,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增高,给创伤骨科医生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临床医生,既要正确掌握创伤骨科手术原则和技巧,又要有人工关节置换外科技术的训练,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中游刃有余。针对假体周围骨折进展有如下几方面:第一,推出全身假体周围骨折的通用分析系统,能涵盖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假体周围骨折,是治疗的一大进展。建议同道花时间学习领会和运用。第二,将微创技术用于假体周围骨折。第三,明确手术目的,即让患者术后通过早期功能锻炼,达到快速恢复。对于假体周围骨折来说,是目前临床医生的一大挑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多学科技能支持。
吴新宝教授: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提高治疗水平
“快速康复理念(ERAS)”已产生20多年,在普外科已经成熟开展。其核心理念,是在安全的条件下,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中,减少对患者的临床操作,降低对躯体和心理的刺激。在传统理念中,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各种常规检查以及各种不恰当的治疗,会导致躯体内平衡的改变,加重患者负担。创伤骨科患者的特点是病程长,精神压力大,ERAS理念应用在创伤骨科,重点关注患者入院诊疗环节,优化、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措施,可全面提高创伤骨科整体的治疗水平,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在创伤骨科领域非常需要加速康复理念,希望大家医生参与到工作中,不断提高治疗水平。
大会上,邱贵兴院士、戴尅戎院士、卢世璧院士、王正国院士也分别从创新与诚信、精准医学、转化医学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等多方面分别阐述各自观点。此外,张英泽教授、姜保国教授、唐佩福教授等精彩讲座,也带给与会者更多的思考和体验。作为骨科医生,需要时刻准备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在积累中不断提升诊疗技能。各位同道,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