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骨科器械学组成立
2017-03-2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白云 点击量:2666 我要说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26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骨科器械学组成立暨“骨科医疗器械前沿技术高端论坛”会议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与会的200余名代表见证了该组织诞生的热烈场面,分享了骨科器械在临床应用的最新成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李利主持了本次大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福利致开幕词;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福到会讲话;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介绍了骨科器械学组成立的筹备情况;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秦宇主持了学组的选举工作;于福副会长代表协会宣布批准学组成立并确认了学组组成人员名单,为主任委员颁发了证书;王福利主任委员为该学组的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证书。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石青龙,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侯树勋教授及数十位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参加会议。
李利主任主持会议
王福利副院长致开幕词
于福副会长兼秘术长讲话
海涌教授介绍学组筹备情况
与会代表通过举手表决选举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李利教授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骨科器械学组主任委员,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洪教授为骨科器械学组常务副主任委员,李放、刘宝戈、钱邦平、桑宏勋、郑燕平、陈继营、林进、朱庆生、梁向党、覃承诃、周方、庄岩教授为副主任委员。骨科器械专业学组常委、委员由来自全国20余个省份,100多家医院的120余位专家组成。
颁发证书
随着近年来骨科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广大临床骨科医生应用先进仪器设备为患者诊治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推动先进诊疗技术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搭建生产厂商与临床医生直接交流的平台,促进产、学、研、用,规范管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骨科器械学组应运而生。
借着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骨科器械学组成立的东风,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承办的“首届骨科医疗器械前沿技术高端论坛”同时举办,会议以“凝聚力量、关爱健康、服务医患、造福社会”为主旨,搭建了临床医生与设备器械生产厂家之间的桥梁,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深入的学习交流机会。
本次论坛分三个节段进行,在第一节段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以“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为题拉开本次论坛的序幕。他在报告中重点讲述了3D打印技术在弥补现行枢椎切除术后颈椎重建缺陷,成就具有挑战性的手术,创造多功能手术内植物,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发展趋势。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在“脊柱侧凸去旋转技术历史与现状”的报告中阐述了脊柱三维空间畸形中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手术治疗防止患者畸形的发展,改善患者外观和生活质量的意义。他重点强调去旋转技术是脊柱侧弯三维矫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避免凸侧胸廓成形术带来的胸廓损伤及对肺功能的影响;肯定了共平面矫正技术的三维矫正效果。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在“创伤骨科对骨移植材料的需求”报告中概述了全球患者对骨移植材料的需求情况,描述了骨移植材料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结构性支撑、空腔充填、维持长度、促进骨愈合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阐释了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在避免自体骨取材,具有可降解性、可注射性,利于血管化及骨长入,抗压强度高等方面的优势。
刘忠军教授授课
海涌教授授课
吴新宝教授授课
在第二节段的论坛中,解放军总医院陈继营教授的“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报告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机器人辅助下为患者实施单髁置换手术的经验,描述了其在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认为采用该项设备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而且具有学习简单,效果稳定等特点。其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设备价格昂贵可能也会带来普及的困难。北京协和医院林进教授的报告“从一例TAA早期翻修谈起”,结合病例情况介绍阐述了踝关节置换手术优于踝关节融合手术,具有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降低手术感染率,防止距下关节退变等优势。他提醒临床医生要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患者,自身要对手术有把握,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林进教授提请参会者结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骨科器械学组成立的契机,肩负起该组织保障患者、使用者等健康和安全的责任,及时发现假体的问题,为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提供依据,掌握假体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国内医疗器械工业健康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磊教授在“骨科机器人研究进展”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展和未来趋势。
陈继营教授授课
林进教授授课
胡磊教授授课
在第三节段的论坛中,北京中日医院李中实教授在“超声骨刀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中介绍了超声骨刀通过释放超声波到人体组织,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的工作原理,及其机械效应对骨组织切割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他通过病例介绍,回顾了超声骨刀的应用情况,描述了用其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兼顾止血功能的特点。他认为超声骨刀能够让术者从各种角度避开脊髓,可以完成椎体肿瘤切除等高风险手术,达到切骨、截骨等目的,为骨科医生带来了更大的操作想象空间。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李放教授作了“DYNESYS的临床应用及长期随访”报告,他介绍了该项系统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在临床中掌握其单节段、多节段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腰椎管狭窄症、Ⅰº退变性腰椎滑脱等手术适应症的必要性,总结了从2008年7月至今开展400余例手术的经验。海军总医院何勍教授在“O型臂导航在脊柱外科初步应用的体会”报告中,介绍了该套设备能够大幅度降低术者X线的辐射量,具有比常规手术精确度更高,可以使复杂手术简单化,比开放式手术更加微创化的优势。他结合临床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醒使用者为了减少置钉失误要将参考架固定牢靠,尽量靠近术区,减少椎体与参考架的相对位移,选择最佳进针点及进针角度,钻孔不宜一步到位等操作细节。北京天坛医院刘宝戈教授以“显微镜技术在颈椎减压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显微镜在骨科应用的发展历史,同传统手术相比所具有的显微镜和良好照明相结合,手术创伤小,能更准确地发现解剖结构,避免对硬脊膜、神经根、硬脊膜外静脉的损伤,组织切除更彻底,术后并发症更小等特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利教授作了“神经监测在脊柱高危手术中的应用”报告。他从介绍神经监测的概念入手,系统阐释了该项技术在即时监测术中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降低术中医源性损伤风险方面所产生的意义。详细描述了体感诱发电位、经颅皮层运动诱发电位、术中肌电图等常用方法及使用范围,提出了SEP波幅降低≥50%或潜伏期延长≥10%的预警标准及其处理方式。他还阐述了影响IOM效果的麻醉、脑血流、脊髓血供、手术室环境等因素,比较了IOM与EMG的特点,强调了脊柱高危手术需要神经监测保驾护航,脊柱外科医生应该学习神经电生理知识的重要性。他的报告内容引发了与会听众的浓厚学习兴趣,大家展开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提高了对脊柱高危手术患者采用神经监测重要性的认识。
李中实教授授课
李放教授授课
何勍教授授课
刘宝戈教授授课
李利教授授课
本次论坛上,讲者们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全面、系统阐述了骨科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设备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让听众切实感受到了骨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虽然会议时间短暂,但是崭新的理念、术者高超的技术让与会者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会议现场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