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夏意 ——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委员会专题会议第四次在CAOS会场举办

2017-05-15 文章来源:潘 奇 王一岚 张 力 臧建成   我要说

微风送雨,厚厚的云层遮住灼热的阳光,缓和了5月长隆的热浪。第十届CAOS年会如期在万物并秀的羊城召开。12日18点,王岩会长风采奕然地汇报了,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一年的工作和发展情况,一年一度的骨科医师盛会随之拉开序幕。次日,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场如期召开。这是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委员会(CEFS)自2013年成立以来,第四次在CAOS年会举办专场会议。

本场会议专家云集,群贤毕至,气氛之热烈不逊于创伤和关节等会场。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委员会主委秦泗河教授致开幕词,总结了一年来委员会致力于肢体延长与重建国内技术推广和继续教育上的成绩,并指出Ilizarov技术的中国本土化正顺利进行。

秦泗河教授致开幕词

秦泗河教授指出,随着Ilizarov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同道认识到外固定技术和保肢治疗对于肢残患者的重要意义。时至今日,我们在骨科前辈的带领下,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医师的道路,并取得了令世界同道瞩目的成就。我们不再笃信西方学者制定的标准,而是不断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整场会议先后有20位专家做了教程性演讲,他们当中除了德高望重的资深教授,也有不少朝气蓬勃的青年学者。在日渐增多的国内外交流中,许多年轻医生开始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他们的出现,为这个长期被忽视的专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肢体重建的道路亦必将渐行渐宽。

茶歇时间,举办了秦泗河教授主持的两本专著《肢体延长与重建》、《外固定与上肢重建》的首发仪式,它们是秦泗河教授专注矫形事业39年经验的结晶,其中《外固定与上肢重建》为CAOS推荐用书,而《肢体延长与重建》更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书中均配以大量的图片,展示了利用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畸形取得的惊人疗效,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项技术的魅力。两部专著的出版,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无论对从事肢体重建的资深医师,还是刚刚进入骨科殿堂的年轻医学生,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两本著作首发仪式

《肢体延长与重建》三位主编合影

潘奇医师解读《外固定与上肢重建》

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查振刚教授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饱含激情对秦泗河教授在中国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对四肢矫形外科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随后,秦泗河教授将两本专著逐一赠送给各个编委,将整个会议的气氛推至高潮。

秦泗河教授向查振刚教授赠书

秦泗河教授向编委赠书并合影

一天的会议连续进行,直至下午18时,会议才接近尾声,许多同道仍迟迟不肯离去。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技术的受益者不单单是广大肢残患者,还有无数应用它的骨科医师。生活水平及患者对疾病意识的不断提高,使过去很多难治的肢体疾患的病人看到了希望!期盼更多的骨科同道可以逐渐了解这项技术,造福越来越多的肢体残障患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