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行天下 同向未来——专访第二届足踝大会主席唐康来教授
2017-06-02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652 我要说
大会主席唐康来教授
在第二届世界足踝大会期间,我们骨科在线编辑小队有幸对大会主席、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唐康来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请他就本次世界足踝大会与“5.29世界爱足日”的一些相关问题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骨科在线:您好!唐教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本次世界足踝大会如此成功,您作为大会主席,居功至伟,能否请你介绍一下举行此次大会的出发点?
唐康来教授:举行此次大会的出发点在于,通过各国间学术交流,在足踝疾病诊治理论和技术方面切磋探讨,通力合作,共克难关,缩小差距,形成共识。加强全球足踝伤病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足踝同仁提供最优质的专业学术教育,推动国际足踝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次大会的目的旨在展现足踝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分享海内外经典病例和临床经验,促进全球足踝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骨科在线:此次大会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承办,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西南医院骨科在足踝方面做出了哪些成绩?
唐康来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一直致力于足踝伤病基础理论和临床新技术研究,在足踝部小关节镜技术、非融合技术、复杂三维立体矫形技术、3D导航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3D打印假体技术等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所属学科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发改委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中华医学会全国足踝外科医师培训中心、亚太足踝外科协会总部及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 AP杂志编辑部所在地,推动了西南地区足踝外科的发展,取得了大批原创性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骨科在线:为何定义本次大会主题为“One World, Two Feet(足行天下)”?
唐康来教授:足部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 然而,足部疾病起病隐匿,不正确的认识和不规范的诊治时有发生。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交流,中国与世界的足踝学者能通过“足”走在一起,形成共识,探讨足踝的新思想、新观点,共同面对全球足踝新机遇、新挑战,碰撞学术火花,交流前沿思想,启迪深邃智慧,共探足踝真理。加强全球足踝医师的通力合作,全球广大民众共享足踝理论和技术硕果,促进全球足健康的发展。
大会主席唐康来教授
骨科在线:本次大会同时也是5.29全球爱足日的启动仪式。您是5.29全球爱足日的主要推行者之一,能不能谈一谈设立这个宣传日的初衷?
唐康来教授:2016年3月11日,由第三军医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足踝专家倡议,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联合发起,将每年5月29日定为全国爱足日,“5.29”取意汉语中“我爱脚”的谐音。2016年5月29日,重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济南、南京等全国38个省市,同时举行了首届“5.29 全国爱足日”活动。活动主题为“关注健康、从足做起”。大约300万人通过健步走、义诊、讲座、公益活动等形式参加了活动。在世界足踝联盟的帮助下,2017年开始将中国“5.29 全国爱足日”推广成为“5.29全球爱足日”。足部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普及全民足健康知识义不容辞。设立“5.29全球爱足日”活动旨在普及全球足健康理念,提高足踝疾病认识。
骨科在线:就对民众的科普宣教方面来说,您认为我国的足踝外科还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唐康来教授:目前广大民众对足踝伤病的防护和诊治意识较薄弱,主要原因在于足踝知识的科普宣教不够,没有引起大众的足够重视。以第三军医大学骨科运动医学中心为例,每年诊治数以万计的足踝病人,其中一部分病人存在误诊和漏诊,一部分病人对足踝健康知识完全无知,一部分病人没有得到早期干预而进入疾病的终末期,一部分病人患病后仍采用无效的“土方法”治疗,贻误了最佳诊治时机。要解决上述问题,足踝外科医师除了治病救人以外,应注重民众的足踝健康知识的科普宣教,让大多数足踝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患病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科学治疗。
骨科在线:能否请您谈一下世界足踝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在这场机遇与挑战之中,中国足踝外科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唐康来教授:目前全世界足踝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大众对足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医师诊疗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理论和技术的创新。足踝的个性化、微创化、精确化、智能化等一系列关键创新技术有待突破,这给我国足踝外科医师带来了迎难而上的机遇和挑战。近几年,我国足踝外科在全国足踝同仁的不懈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任重道远,期待中国足踝专家学者们开拓视野,创新思维,攻坚克难,探讨足踝精髓,互享学术成果,推进足踝发展,共创足踝美好未来,真正实现“One world, two feet”(足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