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点病例-髋关节盛会岭南羊城圆满落幕
2017-06-04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我要说
盛夏光年,骄阳高照。6月3日“精·点病例-全国骨科病例(髋关节)高峰研讨会”在岭南羊城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由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创伤、肿瘤专业委员会、骨科在线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何伟教授名医工作室承办,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鼎力支持。
本次会议共邀请到了40余位来自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和广东省内专家莅临指导,尤其特邀了国内髋关节领域权威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周乙雄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洪教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郭万首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童培建教授及骨肿瘤治疗领域权威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靖南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屠重棋教授作为本次“精·点病例”的点评大师,并吸引了200多位骨科医生参加本次会议。其中大会主要环节——病例讨论,以髋关节为主要议题,分为“股骨头坏死”、“人工关节置换”、“髋关节发育不良与青少年股骨颈骨折”、“髋部肿瘤”4个专题,对12个精心挑选的典型病例进行充分交流。
大会于6月3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庆文教授主持开幕式。藉着病例高峰研讨会的契机,举行了首家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伤愈合PRP合作中心”成立仪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何伟教授首先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致谢。随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杨建军宣读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骨伤愈合PRP合作中心”的决定并致辞。何伟副院长对“骨伤愈合PRP合作中心”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感到荣幸,也倡导省内骨科同道共同努力,为广大患者谋求福荫。最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杨建军副秘书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理事、骨病专项基金赵艳梅副主任兼秘书长,骨科在线负责人丁晓榕主任,山东威高新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孔建明总经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伟副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关彤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骨科主任黄枫教授等数位嘉宾为“骨伤愈合PRP合作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何伟副院长致辞

杨建军副秘书长宣读决定并致辞

张庆文教授主持开幕式

“骨伤愈合PRP合作中心”揭牌合影
开幕式结束之后,会议进入主题“精·点病例”报告讨论环节。张庆文教授、赵艳梅秘书长主持“股骨头坏死专题”。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张卫红教授、江苏省中医院沈计荣教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刘又文教授、临沂市人民医院韦标方教授担任本专题的讨论嘉宾,对每个病例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缜密地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陈卫衡教授率先分享了两例“股骨头坏死中药保守治疗”病例,介绍了基于X线的影像评价方法,提出了分期达标的治疗理念:各期治疗目标亦需根据患者经济条件、依从性作出适当改变;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魏秋实博士分享了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随访10年的保髋之路,得出根据临床与影像预测塌陷或再塌陷风险,从而选择手术保髋治疗或非手术保髋治疗;
从该病例可以反映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保髋治疗中多年的研究投入和取得的成果;根据临床与影像预测保髋能否成功,有助于更好的选择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痛苦和负担。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敏伟博士介绍了“关节置换多次翻修中髋臼侧骨缺损处理”,认为打压植骨是处理PaproskyII-III型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主持人张庆文教授、赵艳梅秘书长

点评大师:周乙雄教授、张洪教授、郭万首教授、童培建教授

讨论嘉宾:沈计荣教授、张卫红教授、刘又文教授、韦标方教授

病例报告者:陈卫衡教授、魏秋实博士、金敏伟博士
第二节专题“人工关节置换”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意荣教授、赵艳梅秘书长主持。佛山中医院冯宗权教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分院马少云教授、广州市正骨医院梁笃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少军教授担任本专题的讨论嘉宾。上海瑞金医院何川教授介绍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广东省中医院杨伟毅教授分享了一例左“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复脱位”病例;对此病例张洪教授指出,术后加强臀中肌、外展肌肌力锻炼,可减少脱位的发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雷雷副主任医师分享了“金对金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例,病例提示金对金假体置换术后持续不适、晚期脱位要注意排除炎性假瘤,通过彩超或MRI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对于已行金对金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例应进行危险分级,根据危险分度进行长期随访或关节翻修。结合文献指出保留股骨柄的部分翻修不会增加金对金关节翻修的并发症。点评嘉宾周乙雄教授强调随着关节置换术的开展,关节翻修将是接下来面临的重大挑战;充分做好初次置换,积极应对关节翻修术,是关节专科医师的重要使命。

主持人曾意荣教授、赵艳梅秘书长

讨论嘉宾:刘少军教授、冯宗权教授、马少云教授、梁笃教授、

病例报告者:何川教授、杨伟毅教授、陈雷雷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海彬教授、刘又文教授主持“髋关节发育不良与青少年股骨颈骨折”专题。广州省中医院牛维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赵洪普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平教授担任第三专题的讨论嘉宾。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罗殿中教授报告了“多发骨骺发育不良髋关节病变”,指出多发骨骺发育不良是一类遗传性疾病,可累及股骨头/髋臼发育,对于早期病例可行药物干预,后期可分不同情况行保髋治疗,而SHD+FHR可以用于部分严重不匹配病例;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旭教授报告了“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镇秋教授报告了“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经验”,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除了关注骨折愈合外,还要及时了解有无股骨头坏死,在目前阶段,术后3月左右行磁共振检查,是可以明确股骨头有无坏死的;对于已明确股骨头坏死的需要评估塌陷风险,对于有塌陷风险的股骨头坏死,不建议贸然取出内固定,推迟弃拐行走有利于预防股骨头塌陷,有利于坏死修复。

主持人王海彬教授、刘又文教授

讨论嘉宾:牛维教授、李旭教授、赵洪普教授、曾平教授

病例报告者:罗殿中教授、李旭教授、陈镇秋教授
周乙雄教授、张洪教授、郭万首教授、童培建教授担任上述前三个专题的点评大师并给予总结性发言。周乙雄教授在总结“人工关节置换”时认为:患者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应该要多加重视,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假体,预防感染,可避免髋关节脱位,假体感染等并发症。
最后是“髋部肿瘤”专题,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张余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方斌教授主持。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浩淼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光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林秾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肖砚斌教授共同担任本专题讨论嘉宾。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李浩淼教授报告了一例“骨溶解症”病例,指出放射治疗可迅速减轻疼痛,促使溶解骨再矿化,二磷酸盐活可促进骨再生修复;方斌教授认为骨溶解症与淋巴管瘤或细菌感染有关,建议此病例术中可行细菌培养检查,或可有助于诊断的明确。云南省肿瘤医院肖砚斌教授报告了骨盆Ⅱ、Ⅲ区骨巨细胞瘤病例,并行骨盆Ⅱ、Ⅲ区切除+可调式半骨盆假体重建手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方斌教授报告了一例“骨肉瘤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辅助化疗病例个案”,指出骨肉瘤病灶切除应按照规范广泛边界外切除,股骨近端病灶应避免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规范的新辅助化疗对保肢有积极意义,化疗药物夜间使用有可能提高其治疗的效率。

主持人张余教授、方斌教授

点评大师:屠重棋教授、沈靖南教授

讨论嘉宾:张光明教授、李浩淼教授、林秾教授、肖砚斌

病例报告者:李浩淼教授、肖砚斌教授、方斌教授
沈靖南教授、屠重棋教授担任髋部肿瘤专题的点评大师。屠重棋教授针对骨盆Ⅱ、Ⅲ区骨巨细胞瘤病例给出精彩点评:骨盆Ⅲ区骨巨细胞瘤可行骨盆病灶刮除术或半骨盆置换术,但半骨盆置换术的术后复发率较骨盆病灶刮除术低,对于此类病例中,累及范围如此大,行半骨盆置换术是正确治疗。

曾意荣教授主持闭幕式
最后,会议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意荣教授主持下进行了闭幕式。本次会议继续沿用以往全方位的互动形式,在病例报告中,通过报告者设置问题,逐层递进,突出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从诊断到治疗方案,从手术技巧到术后康复进行全方位的互动讨论,使与会者能够从病例中吸取精华,拓宽诊疗视野,丰富临床经验。会上通过骨科在线微信互动平台实现现场参会者投票,台上嘉宾分析讨论实现台上台下的互动,同时通过现场直播实现场内场外的互动。会场有200余位医师现场聆听大师的经验及讨论嘉宾的真知灼见。场外学员通过手机,点击链接实时观看直播,场外已有3600余人次通过视频直播观摩学习,远远超越了会场场地的限制。

投票、直播截图、花絮照片组图

专家合影

会议现场(全体参会者)
一天会程虽短,但参会人员收获颇丰。本次会议让现场参会者及场外观看视频直播的骨科同行感受到了“精·点病例全国骨科病例高峰研讨会”这种接地气、贴近临床实际的学术活动的特点,从每个典型病例中学习到了专家们的诊断、手术适应症的掌握、手术方法的选择、病人围术期的管理、病人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丰富的经验。整个会议过程中贯穿了:聚焦髋关节、经典病例、精心挑选、精英点评、微信互动、视频直播六大特点。此次会议能顺利圆满举行,得益于各位专家教授百忙之中抽空莅临指导、不辞劳苦精彩授课,以及与会者的广泛积极的参与。相信下一次的“精·点病例”研讨会将更加精彩!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1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