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交流,共抗PJI――记2017年第三次上海关节外科青年委员会学术活动

2017-07-02 文章来源:上海关节外科青年委员会 点击量:106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上海关节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会于2017年6月20日举行了继今年初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学术沙龙。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PJI)这一临床难题,本次学术沙龙聚焦于PJI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通过上海市多家关节中心各自经验和数据的交流,以促进整个上海关节外科PJI诊治水平的进步。本次活动还特邀上海关节外科学组组长张先龙教授、副组长钱齐荣教授作为学术嘉宾对演讲及讨论进行点评。


钱齐荣教授致开场辞

钱齐荣教授开场致辞,赞扬了上海关节外科青委在关节外科学术交流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本次沙龙主题和演讲选题给予充分肯定。

沈灏教授、何勇教授、张炅教授、郭常安教授和王俏杰教授授课

会议首先由沈灏教授介绍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在PJI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从病菌的表型变换,固有免疫和假体异物的体内作用,生物膜形成和调节机制以及无效免疫的发生发展等多方面详细阐明慢性PJI临床现象及演变过程背后的生物学背景。紧接着来自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何勇教授在复习大量文献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经验,详细阐述PJI的鉴别诊断要点,并介绍了光华医院目前开展的滑液CRP及白细胞酯酶的临床研究成果。其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张炅教授带来瑞金医院在PJI的病原诊断上的经验,瑞金医院不但较早开展超声裂解感染假体的病原诊断新方法,也探索了采用16SrDNA定量PCR检测用于PJI病原诊断的可行性。随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常安教授不仅分享了中山医院对于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的处理经验,同时带来关节外科前辈张光健教授关于PJI诊治“肩膀要宽,后台要硬”的格言。最后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王俏杰教授分享了上海六院关节外科采用活动SPACER成功治疗膝关节PJI近13年的经验。

符培亮教授授课

何川教授授课

学术沙龙第二部分由上海关节青委组长瑞金医院何川教授主持。关节青委秘书长符培亮教授介绍关节外科加速康复新进展及长征医院的经验,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提出帕瑞昔布在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重要作用。在病例讨论环节,何川教授带来1例无典型感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阴性的极少见慢性PJI病例的诊治过程,这种诊断和处理极为困难的感染病例引起与会成员的热烈讨论。

张先龙教授总结发言

学术活动最后由张先龙教授作总结发言。张教授肯定上海关节外科青委工作的同时,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上海关节外科的年轻一代能够踏踏实实做好工作,在国内和国际关节外科学术舞台上有更多的展现,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关节外科事业做出新贡献。本次关于PJI相关问题的多中心交流,让上海关节外科年轻医生详细了解了各单位诊治PJI的特长与特点,不仅使大家对PJI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使年轻医生们学习到了别家的“独门绝技”,更是为今后多中心协作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