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保髋”——记2017年第五次上海关节外科青年委员会学术活动

2017-09-06 文章来源:上海关节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会 点击量:95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上海关节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会第五次学术沙龙于2017年8月31日举行。本次沙龙上海市各家医院30多位关节外科青年才俊济济一堂,共同讨论中青年患者髋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期正确认识“保髋手术”的价值 ,并促进推动中青年“保髋治疗”的应用。本次活动还特邀上海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陈晓东教授作为学术嘉宾对演讲及讨论进行点评。


陈晓东教授致辞


陈晓东教授开场致辞,他赞扬了上海关节外科青委在关节外科学术交流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本次沙龙主题和演讲选题给予充分肯定。陈晓东教授指出髋关节外科绝不仅仅是髋关节置换外科,对于一些中青年患者的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股骨髋臼撞击症、头骺滑脱的患者,应该根据手术适应证,把握时机,采用各类“保髋”的手术治疗方案,这对于延缓甚至避免中青年患者的髋关节置换非常有价值。


何川教授授课

会议伊始,上海关节外科青委会组长、瑞金医院何川教授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详细讲解了微创直接前入路、微创后外侧入路、外科脱位入路在各种髋关节疾病非置换性手术治疗中的选择,他强调既要充分暴露,利于手术操作,又要保护髋周重要血管神经,避免股骨头坏死。


沈超教授授课

接着上海新华医院沈超教授从一张标准的髋关节正位X线入手,分析如何测量髋臼侧的LCE角、髋臼指数、sharp角、Tonnis角、8字征、反倾指数和股骨侧的CCD角、α角、offset等影像学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在诊断髋关节疾病中的价值和意义,并结合实际病例X线,分析了股骨髋臼撞击症、髋关节发育不良、髂前下棘撞击症等在影像学上的表现,详尽的测量方法引起了与会医师们浓厚兴趣,纷纷对具体拍照体位、摄片要求等细节提问,并各自结合自己经验对一些测量指标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符培亮教授、朱俊峰教授报告病例

在讨论环节,上海长征医院符培亮教授报告了一例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方法治疗的股骨髋臼撞击症FAI(钳夹型+凸轮型)合并有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病例,详细介绍了病人病情和手术经过,并报告了术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现患者髋关节屈曲内收功能良好,复查MRI并未出现股骨头坏死表现,接着他给大家介绍了外科脱位的解剖入路和基本操作方法,该技术能避免损伤供应股骨头血供90%的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并可提供大约 360°的股骨头、颈以及完全的髋臼视野,该入路是治疗FAI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疗效安全可靠。

上海新华医院朱俊峰教授也提供了两个很有意义的病例。病例一是一位青年女性,受右髋部疼痛困扰3年余,X片提示临界性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没有任何软骨和盂唇损伤的临床证据。病例二是一位青年男性,左髋部大转子近端疼痛,体检患肢内收受限,屈曲活动度减少,影像学检查发现骨盆倾斜,髋臼后倾,患肢短缩2cm。最终结果证实病例一是外侧弹响髋和前方的关节外撞击,通过软组织松解和髂前下棘成形,症状缓解。而病例二通过仔细阅读CT发现外展肌撕裂损伤形成的骨化性肌炎,局部封闭后症状缓解。这两个病例证实了专科体检的重要性,给与会者很好的启示。


会议现场

学术活动最后由陈晓东教授作总结发言。陈教授指出近十年来,“ 保髋” 的理念在国内得到快速普及,引起了许多关节外科医师的兴趣,并意识到关节外科并不仅仅局限于关节置换。将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专科医师加入“ 保髋”的行列,“保髋”之路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