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镜”所能,无“微”不至——北京微创脊柱外科沙龙再起航

2017-10-13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138   我要说

10月12日,第二期北京微创脊柱外科沙龙召开,近200位专家、学者在此畅谈脊柱内镜前沿技术。本次沙龙由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学组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承办,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脊柱内镜学组、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脊柱分会微创脊柱外科工作组、SICOT中国部微创脊柱外科专委会协办。

会议现场掠影

侯树勋教授致开幕辞

“学术沙龙就是志同道合的学者聚在一起,就一些专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侯树勋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诠释了沙龙的含义。他指出,学术沙龙规模虽小,但它产生的意义是深远的。

侯树勋教授回忆说,中国第一个微创外科学组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发展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是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微创技术已逐步走向更加成熟和精准的阶段。他提醒同道们严格掌握微创技术的适应证,使其疗效在达到开放手术疗效的同时,术后康复时间大大低于开放手术。未来,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在微创事业上做出更多贡献。

李振宙副教授主持开幕式

“第一期学术活动到会委员22位,非委员86位,共计108将。”在开幕式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李振宙副教授幽默地总结了第一期沙龙的参会人员情况。他强调,北京微创脊柱沙龙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总结经验并不断改善,形式追求变化,而内容则保持学术性为主导。

本次学术活动分特邀演讲、专题演讲和病例讨论三个模块进行,三个环节各具特色,展示了本次会议的特色。

Lee Jun-Ho教授作报告

来自韩国的Lee Jun-Ho教授讲解了《胸椎腹侧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和胸腔镜下减压的比较》。他指出经皮椎间孔镜下胸椎腹侧减压的手术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介绍了胸腔镜下胸椎腹侧减压的手术步骤、技巧,阐述了影响胸脊髓位移的解剖因素。

Lee Jun-Ho教授演讲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随后,他进一步讲解了内镜下止血、预防及处理脑脊液漏、预防肺部及神经并发症的技巧。

蒋毅主任作报告

北京市海淀医院蒋毅主任作了《经皮内镜下颈椎后路K-Hole手术》的专题报告,他指出,现在颈椎微创手术多集中在前路完成,危险性高,而K-Hole手术则是从颈椎后路完成,相对降低了危险性,且具有通道视野大、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张西峰教授作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张西峰教授在《脊柱内镜手术陷阱及并发症防治》的专题报告中,分享了十余例脊柱内镜手术所致的并发症。他指出,与传统手术相比,内镜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相对较低,并且随着技术熟练程度呈下降趋势。年轻医生要认真剖析内镜手术失败的原因,合理选择内镜手术的适应症,在术者能力范围内由易到难的选择内镜手术,争取将内镜手术并发症降到最低。

祝斌博士作报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祝斌博士带来了《经皮脊柱内窥镜并发症分析:经验及文献》的专题报告,他以脊柱内镜并发症为中心,总结了目前脊柱内镜手术中存在的硬膜破裂、神经损伤、髓核残留等严重及常见的并发症,并分享了他在并发症处理中的临床经验。

丁宇教授作报告

海军总医院丁宇教授讲解了《经椎间孔内口入路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处理原则,他指出经椎间孔内口入路内镜技术属于非全内镜技术,对于腹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具有一定局限性,操作时需镜下进一步完善治疗手段或配合其他辅助工具。

黄鹏副教授作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黄鹏副教授在《脊柱内镜下动力系统的运用》专题报告中,形象地将如今的内镜下动力系统比喻成“井通道”,即通过这个通道解决“井底”的问题。他指出,脊柱内镜下动力系统具有可视性和可调节性,是一种安全、精准的“有力武器”。

李振宙副教授作报告

李振宙副教授在《经皮内镜下胸椎手术实践及思考》的专题报告中指出,经皮内镜下胸椎融合现已成为可能,他通过多个病例介绍说,当今经皮内镜技术在胸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已体现得更为突出。

杨晋才副教授分享病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晋才副教授带来了一例椎体后缘占位性病变的特殊病例。此病例的基本情况一经介绍,与会专家、学者就围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究竟是椎体肿瘤还是炎症病变?或是其它病变?讨论结束时主持人给予了开放式结论,他认为骨肿瘤专家可能会有其它见解。

会议开始之前,大会通过国际在线直播手术,链接德国St.Anna医院Ruetten团队,与EuroSpine同步,其中椎间孔入路手术10min完成,椎板间入路手术13min完成,可谓北京微创脊柱外科沙龙的创新突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积极的学术交流,以及不止步的努力探索,我国微创外科医生定会紧握微创技术的各式“锋利武器”,造福万千患者。

据悉,第三期学术活动将在2018年1月4日进行,主题为微创融合。

与会专家合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