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中日脊柱外科专家为防治脊柱手术并发症献智献策

2017-12-10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670   我要说

去年今日此门中,

精湛学术送春风;

两国学者再相聚,

学术依旧送春风。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手术并发症真的是防不胜防吗?常在河边走,能否不湿鞋?尤其是在难度高、风险大的脊柱外科,如何预防脊柱手术出现灾难性的并发症?2017年12月10日,在中日友好医院召开的第二届中日脊柱外科学术研讨会,就集中探讨了脊柱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

梅开二度的本届中日脊柱外科学术研讨会,依然将着眼点聚焦于手术并发症的预防。相较于第一届会议锁定颈椎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本届会议更将关注点范围扩展到整个脊柱外科范畴。

避开“顽石”:以免绊倒自己和同行

李中实教授致辞

本次会议由中国康复医学会、中日友好医院、《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和骨科在线共同主办,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日中医学交流中心共同协办。大会主席、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李中实教授在致辞时道出了办会的初心:“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外科医生永远的追求,面对手术并发症这块‘顽石’,外科医生既“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回,也不要让它绊倒我们的同行”。

邱贵兴院士致辞

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对此次会议将产生的价值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骨科手术应该重视加速康复理念,强化术前诊断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最小的损伤谋求最好的结果。与日本专家一同讨论脊柱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策略,就是要学习他们严谨求实、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更好地造福患者。

周军书记致辞

“医疗机构应该严格限制针对脊柱外科医师的手术准入以确保手术质量,从源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手术并发症得来的教训来总结经验。”中日友好医院党委周军书记赞同邱贵兴院士的观点,他强调了术前掌握手术适应症、遵循手术操作规范的重要意义,医生要本着尽可能减少对患者不必要伤害的原则施治,以推动我国脊柱外科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刘晓光教授致辞

“创新决定发展,决定我们能走多远;在发展过程中能否走得更远、更稳健,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身为中日脊柱外科学术研讨会的推动者之一,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晓光教授指出,日本学者的病例可能没有中国专家多,但是他们对一些创新术式的详细对照性研究堪称典范,由此得出的结论对国内同道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白石建教授致辞

日本医疗法人建松会白石脊椎诊所院长白石建教授,与中国医学界交流已有10年历史。他希望通过与中国脊柱外科学界的交流,促进两国脊柱外科专业的共同发展,并加固中日两国的友好桥梁。他说,一些日本医生已成为很多中国医院的客座外籍教授,随着双方交流的加深,他希望第三届中日脊柱外科学术研讨会有更多的日本同仁参与,促进两国间持续的友好。

近年来,伴随着脊柱非融合、微创、3D打印、手术导航、超声骨刀、手术机器人等技术和新型手术“武器”的介入,脊椎全切、各类截骨术等全新的手术方法也不断得到创新,国内外脊柱外科领域均呈快速发展趋势。

但是,随之而来的手术并发症,特别是比较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时有发生,甚至会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如何正确认识疾病,掌握各类手术的适应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地预防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脊柱外科同仁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方专家:把病人当父母为其选择术式

在本次会议上,来自日本脊柱外科的顶级专家、白石建、横浜南共济病院脊柱中心三原久范、札幌骨科医院院长镫邦芳等教授,与50余名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一道,围绕脊柱手术后脊髓损伤、椎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以及术后脑脊液漏、椎管内血肿等常见并发症,进行了专题演讲及病例讨论。

日方专家授课

三原久范、镫邦芳、白石建教授率先分享了颈椎前方手术、截骨矫正脊柱先天畸形患者术后残余畸形、颈椎后方减压术的处理对策。

三原久范教授主张先问诊病人再看影像片,以免先入为主,影响诊断结果,即使是局部症状也要从源头寻找病因。因为影像学诊断不等于实际诊断结果,所以不能完全依赖影像学结果。已有1000余例颈椎前路手术经验而无一例椎动脉损伤的他认为,颈椎前路手术造成椎动脉损伤的最大原因是过度使用电刀,一旦发生不建议使用凝血装置、栓塞或止血夹止血,建议纱布加压止血或缝合止血以减少并发症。术后动脉性出血引起的血肿可引起窒息,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会在3-5分钟内从90%骤降至很低的危险值,所以不能过分依赖这项监测值。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时,一定要冷静面对,积极分析,寻找对策。当术者无法平静地面对时,更换更有经验的医生继续手术或许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脊柱侧弯矫形之后的残留畸形会产生患者严重平衡丧失、残留腰背痛、易疲劳、步态不稳、双目难以直视前方、影响髋膝关节功能以及外观畸形带来的心理疾病等问题。镫邦芳教授对脊柱侧弯矫形之后残留畸形的翻修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多节段截骨再固定。他建议,对平衡尚好的病人在顶椎做截骨较好,平衡不好的病人宜畸形尾端截骨,如果两种情况都存在,则进行两处或多处截骨,以提高侧弯矫正率,改善平衡,为神经充分减压。对于已经融合了的脊柱,后方融合的做后方截骨,前后都融合的做360°截骨;360°截骨的大多数病例单纯采取后方入路即可,但有时在胸椎较难施行,因为需要前方松解,因此此时就要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对于平衡已受到破坏的病例,翻修以恢复平衡为目的,在尾端截骨较好。

从肌肉间入路进行脊柱外科手术已被业界证实可行。白石建教授主张在尽量不损伤肌肉及其起止点的前提下进行颈椎后路手术,在肌肉间隙进入椎间,显露神经根、椎弓、椎板和脊髓。由于不损伤肌肉的起止点,术后3个月的MRI上看不到经肌间进入的手术痕迹,避免了肌肉损伤及瘢痕形成。不仅如此,这种显微镜下进行的具有微创理念的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更小,可保持更好的生理曲度和远期效果。相较于颈椎前路手术,这种侵袭很小的后路手术更受白石建教授青睐,他提出:“如果病人是你的父母,你将如何选择术式?”

中方专家:术中意外须冷静莫临时换将

中方专家授课

点评专家作精彩点评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侯铁胜教授传授了颈椎感染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山西大医院马迅教授展示了他对一例颈椎病术后特殊并发症的最终解决之道。山西省人民医院宋洁富教授将他遇到的一例陈旧性颈椎骨折病例的治疗经验在会上与大家分享;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朱庆三教授分享了颈椎前路手术后早发性硬膜外血肿的处理经验。

胸椎结核术中动脉瘤破裂怎么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肖增明教授讲解了他的紧急处理策略。颈椎手术后内固定松动又该怎么办?北京协和医院田野教授讲述了他的应对方法。侯铁胜教授点评说,肖增明教授遇到的这例术中意外堪称惊心动魄,最终他以自身深厚的功力和正确的快速决策通过多学科合作化险为夷,这提醒外科医生面对术中大出血意外时一要冷静,二不要放弃。但他不主张此时临时换将。田野教授这例老病号在当年检查措施有限、诊断不明的情况下接受了手术治疗,当初若能有更好的内固定则可避免后期的很多意外,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科技的发展对脊柱外科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针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发后凸畸形的术后翻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宝戈教授总结了他的经验,如何合理选择颈椎手术术式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少波教授分享了他的体会。陆军总医院李放教授指出,这两例病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与会专家讨论

与以往一样,此次会议设有同声传译,方便与会代表轻松、自由、深入地参与中日两国专家的病例讨论,大家中、日、英语齐上阵,充分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在坦诚而友好的交锋中既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也学习了对方的理念,并向与会人员传授了各自防治脊柱外科手术并发症的思路、对策和技巧,这将有利于降低脊柱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造福脊柱疾患病人。

会场掠影

更多学术观点,请观看直播回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