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交互,强强联合,共同推进3D打印人工椎体的临床应用

2018-04-15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807   我要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4月14日,经过春雨的洗礼,美丽的西安市正式换上了“春装”,恰逢西京脊柱肿瘤规范化诊治研讨班(第三期)暨全国数字骨科高级培训班(第六期)在此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主办,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医院骨肿瘤骨病科承办。

会场掠影

7位精通3D打印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致力于3D打印技术应用和骨肿瘤治疗的学者,就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设计、制备与临床应用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学术交流,其中涵盖脊柱肿瘤规范化诊治策略制定、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应用实践、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设计理念、方法和评价、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生产技术流程等方面内容。

郭征教授主持开幕式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郭征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开幕式致辞。他介绍说,此次研讨班的召开,是为了更好的将3D打印人工椎体技术应用于临床,造福更多骨肿瘤患者。此外,他还介绍了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医工交流,互通有无

刘忠军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作了题为《上颈椎肿瘤切除和3D打印人工椎体的设计与临床应用》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针对上颈椎肿瘤切除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案以及具体手术操作步骤。

临床上,上颈椎肿瘤较多见于C2椎体,刘教授将目前C2肿瘤行全椎体切除术的方案总结为第一步进行穿刺病理学诊断;第二步根据CT数据打印患者颈椎模型,设计并打印C2人工椎体假体;第三步为一期后路C2椎体分离、肿瘤切除,钉棒系统固定;第四步为二期前路C2肿瘤切除,3D打印人工椎体植入。

此外,他通过多个病例,介绍了针对上颈椎多节段肿瘤切除术中不固定枕颈关节的经验和3D打印人工椎体与宿主骨结合的相关研究。

肖建如教授作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在《脊柱肿瘤精准切除与重建》的专题报告中,通过多个病例介绍了显微外科技术及3D鹰眼系统在脊柱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针对超过3个节段椎体切除术后并发脊髓缺血处理的经验分享中,他强调,全椎体切除术后严密的监测十分重要,临床医生要时刻保持警惕,必要时及时手术探查。

同时,他提示临床医生经前入路颈椎肿瘤切除显露时,注意避免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人工椎体植入和后方钉棒组配固定,可以有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汤小东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汤小东教授作了《脊柱肿瘤整块切除和3D打印人工椎体的设计与临床应用》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全椎体切除后内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达7-40%,多发生在术后6-42个月。

全椎体切除后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多见于后路短节段固定,钉棒过细或钛网、人工椎体下沉;对此,他建议前路实行人工椎体代替钛网置换并进行辅助固定,后路植骨生物融合重建。

他认为,3D打印人工椎体为脊柱肿瘤整块切除提供了更好的重建方式,且临床适用范围广、匹配度好,临床应用后短期随访未见机械性并发症。此外,他还介绍了通用组配3D打印人工椎体的设计和应用。

郭征教授作报告

“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设计,即量体裁衣,使患者得到匹配度较高的椎体替代物。”郭征教授在《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设计与应用技巧》的报告中讲到。他介绍说,3D打印个性化人工椎体从设计到临床实践,是从问题出发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闭门造车。

脊柱肿瘤需行整块切除已成为骨肿瘤医师共识,其中应用钛网重建脊椎支撑为标准手术技术,但临床多节段全椎体切除、钛网重建术后,钛网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通过3D打印人工椎体技术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对此,郭征教授介绍了他们在3D打印人工椎体设计、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多个病例介绍了临床单节段和多节段脊柱肿瘤整块切除的治疗经验。他还提出3D打印人工椎体设计的5S(Shape,Structure,Strength,Surface,Survival)标准和医工合作的重要性。

讲者风采

除此之外,西安交大机械学院王玲教授、西安交大医学部个性化植入物假体增材制造应用研究中心董涛副主任及Koen Van de Perre分别介绍了《3D打印人工椎体的设计细节与服役性能分析》、《3D打印人工椎体的制备技术》及《脊柱个性化假体设计软件应用实践》的相关内容。

现场讨论掠影

栗向东教授作报告

在手术视频与讨论环节,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栗向东教授特别介绍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肿瘤骨病科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技术救治一位T11-L1脊柱间叶性软骨肉瘤患者的成功经验,使得与会学者受益匪浅。

部分与会学者合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肿瘤与骨病科将继续致力于3D打印人工椎体的临床研究,积累经验,真正将“量体裁衣”的设想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特别鸣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海亮医生提供学术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