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枝叶长青——海峡两岸骨科同道共议业内热点

2018-05-06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301   我要说

2018年5月5日至6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两岸三地的脊柱、关节、创伤和微创专家在此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

会议现场

两岸四地骨科一家亲

吴新宝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大会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分会、华裔骨科学会、中华骨科交流学会主办,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协办。大会执行主席、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陈仲强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北大国际医院陈仲强教授在致辞中,对海峡两岸四地骨科同道为促进两岸学术交流而作的努力而自豪。他指出,随着两岸交流不断推进,友谊也逐步加深,这也契合了大会的宗旨和初衷。

罗惠熙教授致辞

“回想两岸的学术交流,从1990年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82岁高龄的台湾中华骨科交流学会创会理事长罗惠熙教授在致辞时感慨,两岸的学术交流初期是港台教大陆学,而现在大陆同道的水平已经非常高,他希望两岸年轻医生今后要共进退,相互取经。

吴健华教授致辞

香港骨科学会前任主席、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吴健华教授在致辞中说:“中国在微创、导航、机器人、3D打印这些尖端科技的发展势头,显示出中国医学已立足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进步是一日千里”。

王立基会长致辞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王立基会长在致辞中肯定了主任委员陈仲强教授为推动两岸骨科交流所作的贡献。“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分会的学术影响力逐步提升,影响力逐渐扩大,已成为我国骨科医学的重要学术组织之一。”

张英泽院士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士在致辞中,对罗惠熙教授为实现两岸骨科医生一家亲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他指出,在国内骨科老前辈打下的基础上,陈仲强院长对两岸骨科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希望两岸骨科学术交流要枝叶长青,永远开展下去。

学术交流汇聚行业热点

会议聚焦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微创脊柱新技术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骨科患者的康复以及骨科围术期风险防范与评估等临床热点。

部分授课专家

张英泽教授带来了一个崭新的题目《骨科自信》。他通过介绍邱贵兴院士的脊柱侧弯分型、戴尅戎院士的记忆合金、南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尚福教授的陶瓷关节、刘璠教授的人工股骨头表面置换术以及张氏骨折、骨科鹰眼导航系统、仿生弹性固定、四肢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鼓励国内骨科同道要自信并勇于创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姜保国教授介绍了《中国交通发展与公众健康》的报告。他希望构建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模式,即一个区域(建立闭环式区域创伤急救体系)、两个链接(院前与院内和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三个团队(院前急救、急诊急救和专科救治团队),这涉及到管理、技术和医疗三个层面,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台湾高雄义守大学医院马景侯教授在《如何轻松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新固定器及技术》的专题报告中,讲述了开放性骨折的外固定与内固定原理,软组织重建时机的把握以及微创手术的应用。他根据临床经验和生物力学验证结果指出,锁交钢板可以用作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等不同类型骨折以及骨髓炎的外固定使用。

陈仲强教授作了《陈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成因与手术治疗价值》的专题报告。通过讲述创伤后凸畸形的主要病理危害以及后凸畸形对腰椎的影响,他指出陈旧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价值以及椎体截骨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认为陈旧创伤继发显著后凸畸形主要是初期处理不当所致,多数畸形通过后路简单的截骨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大会副主席、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技术革命和理论创新》的报告中提出,在精准医疗时代,膝关节置换应当有更高的追求目标:精准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外科手术技术的精准化以及精准医疗指导下全膝置换术的快速康复。

部分授课专家

吴健华教授作了《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他认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情况非常复杂,骨骼成熟度评估有助于治疗决策,手术对改善SRS-22HRQOL问卷的所有领域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上海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姜建元教授作了《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临床思考与治疗策略》的报告。通过详细讲解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临床概念、临床评估与分型和治疗观念的演变等,他指出对于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临床需要进行规范化评估,这依赖于临床体检仔细系统、全面评阅影像资料和深入分析损伤机制。

大会副主席、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周跃教授作了《数字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微创技术简史:显微外科、微型内窥镜、计算机辅助导航和机器人等,并细致讲解了他的团队研发的ZETNa内镜导航系统,该系统具有简洁友好的中文界面、现实增强技术AR、红外线摄像头自动跟踪等优点。

美国德州达拉斯TSRH医院张宏教授在《新型后路棒链矫正系统手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报告中指出,传统脊柱侧弯手术矫正技术存在原位弯棒可导致“平背”的后果。他的解决方案是:解放顶椎区,再进行轴向、冠状面和矢状面矫正,然后顶椎区凹侧直接平移和去旋转。

四大分会场剖析学术难点

本次大会除了主会场,还在脊柱、创伤、关节和微创四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专题报告。

脊柱分会场

在脊柱分会场,专家们针对胸椎管狭窄症及颈椎退行性疾患的诊治、胸腰椎骨折和颈椎骨折等专题作了演讲,剖析了学术疑点和难点,并给予临床治疗方案。在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治中,囊括了该疾病的流行病学与病理学特征、诊断流程与定位诊断策略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同时也对胸椎黄韧带和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创伤分会场

围绕VR技术和机器人导航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骨盆骨折的手术技术及难点讨论、创伤骨折的治疗策略和原则等内容,创伤分会场的大腕们展开细致的演讲。其中,骨盆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等方面的最新应用成果和技术,为传统创伤骨科中难度高、效果不佳的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手段,为探寻创伤骨科领域精准医疗打开一扇创新的大门。

关节分会场

关节分会场的诸多精英详细讲解了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的热点问题,以及关节外科领域若干手术的应用等内容。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专题中,学者们围绕THA的术前计划、手术入路、假体选择、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等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和讨论,同时对合并髋臼内固定这一类特殊类型的THA进行讨论,内容丰富、系统。

微创分会场

在周跃教授带领下,微创分会场的专家详细介绍了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的最新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同时,学者们分享了椎板间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经验和思考;还展示了脊柱内镜的几个疑难病例——高度移位脱出的椎间盘手术、腰椎再手术,以及改良椎间孔成形手术。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时光荏苒,自2012年以来,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学术大会已举办6届,成为两岸四地骨科交流的重要载体,开阔了海峡两岸的学术视野,增进了两岸行业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愿海峡两岸骨科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会更加蓬勃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