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三大学科共议脊柱内镜椎间融合术

2018-05-09 文章来源:urnotzhanghua 点击量:1359   我要说

2018年5月5日,第一期Perint-ELIF脊柱内镜椎间融合实体操作及研讨沙龙在北京召开,40位来自台湾及全国骨科、神经外科、疼痛科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共济一堂探讨脊柱内镜椎间融合术的操作流程、要点、适应症及注意事项,下午进行了尸体的实际操作。

张西峰教授致辞

“脊柱内镜技术发展到现在,除了早期减压作用,现在内镜融合技术发展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注意,这次沙龙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参与沙龙的专家在当地同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相信这次交流能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沙龙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张西峰教授在致辞中讲到。他历数了自己从03年做的第一例内镜技术到11年做的内镜辅助融合的病例,鼓励临床年轻医师要有开创精神,并提醒大家从业过程中的注意要点;他表示,自己将不遗余力的帮助青年医生在微创这条道路上快速成长。

朱腾月教授主持开幕

沙龙主持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朱腾月教授主持沙龙开幕式,他介绍了参与此次沙龙的嘉宾,对他们不远千里来参与此次沙龙表示热烈的欢迎。此外,他还介绍了脊柱外科五项基本操作显露、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技术的发展,他介绍说,从目前技术发展形势可以看出脊柱内镜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方法,也会延续这五种技术操作特点,内镜固定融合成为目前研讨的要点热点也是技术的必然发展。

部分与会人员合影

张西峰教授作报告

张西峰教授作了题为《内镜辅助下椎间融合的探索与适应症选择》的专题报告。他详细给大家讲解了自己从事脊柱内镜从单纯摘除间盘到进行结核引流,单纯B-Twin到现在单节段多节段,新型融合器联合关节螺钉或微创长尾钉固定融合的过程,并介绍了脊柱内镜辅助椎间融合的操作过程。随后,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点滴临床经验,他认为脊柱内镜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在临床具有变革意义,但要严格适应证。

丁宇教授作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院脊柱微创中心丁宇教授声情并茂地给大家分享了《经皮内镜辅助椎间融合(改良TLIF)临床及生物力学研究》课题,从单枚融合器植入的流程及后期随访,而引出他对脊柱内镜椎间融合术的思考,并且重点从生物力学实验数据来给大家验证了脊柱内镜椎间融合联合坚强固定的必要性,指出关节螺钉固定、椎弓根螺钉固定各有自己的优点。他的报告给脊柱内镜椎间融合术的可行性提供了非常真实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意义。

朱腾月教授作报告

在《脊柱内镜腰椎间融合术操作流程》报告中,朱腾月教授非常详尽的讲解了内镜显露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关节椎弓根固定的流程。从定位、软骨终板的处理、取骨植骨到装入融合器、固定,特别是关节螺钉的植入定点角度方向,给大家分享了自己从14年以来采用中空体积可变椎间融合器联合椎板关节突螺钉、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微创长尾椎弓根螺钉,根据不同的适应症进行多种组合方式固定的方法。并且从实际病例讲解内镜的减压、融合的亮点。最后总结出脊柱内镜可视化是技术核心,尽管目前这项技术基本成型但操作还存在各种不足,随着不同专家的临床经验的积累优化,会更加完善。


李顺教授作报告

浙江省人民医院李顺教授在《内镜辅助下腰椎间融合术》报告中,以独特视角从颈胸椎到腰椎谈自己对脊柱内镜技术的理解,给大家展现了椎间融合术从病例的选择到注意事项等操作过程及自己在临床应用的体会,谈到了关节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特点,360度融合复位的要点,最后以漫画的形式总结脊柱内镜技术进入了五洞时代,即椎弓根螺钉四个孔,旁开植入一个孔,得到大家的赞扬。

尸体操作及演示

下午,大家分批进行了C臂引导下及内镜下操作,对于椎板关节突螺钉、关节突椎弓根螺钉、软骨终板的可视化刮除、出口根神经的回避、可变融合器装入等关键技术的操作观察和手感体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会议现场掠影

江山代有才人出,砥砺奋进续华章,Preint-ELIF脊柱内镜椎间融合实体操作及研讨沙龙的举办,将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积极地推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脊柱微创技术向前发展,更好地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

据悉,第二期Preint-ELIF脊柱内镜椎间融合实体操作及研讨沙龙,将于近期召开,届时会有更多精彩内容呈现,敬请关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