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医学人文——记第十二届OTR关节外科研讨会暨上海关节外科青委会五月活动在沪圆满召开

2018-05-14 文章来源:通讯员 毛远青 邵云潮 符培亮 李慧武 严孟宁 孙震宇 点击量:2719   我要说

2018年5月5日,第十二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关节外科研讨会暨上海关节外科青委会五月活动圆满落幕。

在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关节外科的理念、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因此前沿的知识以及临床成果的转化成为当代医生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由上海关节外科青委会主办、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承办的2018年五月青委会学术活动同期举行。

本次青委会活动在组长张先龙、钱齐荣教授的亲自指导下,由副组长毛远青、邵云潮主任具体组织,采取了分专题面对面讨论的全新形式,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与医学人文”的主题,通过专题发言、最新综述汇报、面对面讨论、大师经验分享等诸多环节进行。

除了上海关节外科全体青委会成员参加外,十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关节外科菁英也参与了全方位的交流。每个专题最后,还邀请了多位全国知名的关节外科专家,包括北大人民医院林剑浩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冯建民教授、上海九院朱振安教授、上海九院吴海山教授、上海长海医院徐卫东、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牛东生教授等,进行总终点评。



开场第一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4医院)张轶超教授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张峻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开始了题为“前沿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的主题讨论,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王惠聪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奚廷斐教授依次作了报告。王惠聪教授围绕着“Use of PRP and Kartogenin to Regenerate Injured Tendon-Bone Junction”生动地介绍了他的团队目前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并在最后向会场在座的各位临床专家抛出一个疑问,即该项研究成果究竟能否转化为临床的实际应用?联合应用KGN和PRP究竟能否解决临床上肌腱损伤修复这一大难题?紧接着,奚廷斐教授以“脱细胞半月板基质用于半月板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为题详细介绍了他的团队目前的研究成果。最后,以吴海山教授为首的几名关节领域专家就这两大最新研究成果能否服务于临床实践展开了详尽的讨论,并对其应用前景寄予厚望。期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俞银贤教授等多位青年医生就其所做的PRP相关基础研究向王惠聪教授求教,王惠聪教授耐心而细致地为其答疑解惑。


会议的第二项话题讨论“单髁置换:髌股关节的重要性有多大?”,在北京协和医院的钱文伟教授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易诚青教授的主持下展开。河北三院的王飞教授和上海瑞金医院的何川教授分别就“髌股关节炎或髌前疼痛是手术禁忌”“髌股关节炎或髌前疼痛并非手术禁忌”展开激烈的辩论,两位专家均多次应用临床文献证据,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随后,上海九院的王燎医师就这一话题做了最新文献综述汇报,总结并呈现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北大人民医院的林剑浩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对上述观点进行提问和探讨,使得会场的学术氛围变得愈发浓厚。


众所周知,力线对于正常关节的稳定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肢力线异常,会使得膝关节不稳,应力分布不均而诱发骨关节炎的产生。第三节专题“全膝置换:力线是否重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白志刚教授以及上海中山医院的邵云潮教授的共同主持下,由来自上海九院的严孟宁教授和湖南湘雅医院的谢杰教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严孟宁教授提出 “内侧膝TKA—我追求180度力线”,并就180度力线是如何形成的、力线内翻的直接和间接后果等论点展开论证;而谢杰教授则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内侧膝TKA—内翻残留不是问题”,引用了多项临床相关研究,提出对于某些内侧膝TKA患者来说,术后残留内翻尚不会影响中长期膝关节的活动性以及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上海九院的曾一鸣医师随后做了此话题的最新文献综述。在话题讨论期间,上海仁济医院的岳冰教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的李国东教授、上海长征医院的符培亮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晓岗教授等多名专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均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历以及客观研究证据各抒己见。

接下来,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徐永胜教授和上海九院的李慧武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的第四项话题,讨论“全髋置换:高脱位的股骨截骨”。解放军总医院的张国强教授提出观点“高脱位THA——尽量选择股骨截骨”,认为DDH高脱位患者由于脱位距离长,若直接复位会导致无法抵消长肌的短缩、存在明显的神经损伤风险、肢体长度过度延长、手术时间、术后康复时间都明显延长等因素,而应尽量采取截骨。重庆西南医院的陈光兴教授则认为“高脱位THA——尽量选择股骨不截骨”,通过引用大量的临床案例、文献证据以及各种影像学图片的直观呈现,强而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随着技术、理念的革新和生物材料、人工假体的发展,处理翻修术中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也日新月异。那么,“髋关节翻修:Cage的角色定位”到底如何呢?会议的第五项话题在陕西西京医院朱锦宇教授和上海华山医院魏亦兵教授的主持下展开热烈讨论。来自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毛远青教授作了题为“严重髋臼骨缺损重建—Cage及移植骨转归”的报告,总结提出Cage是处理髋臼严重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同种异体颗粒骨移植的安全有效性高,主要不良事件发热、切口愈合不良等,未影响中期效果,同种异体颗粒骨可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对恢复骨量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晓岗教授介绍了cup-cage技术,并用大量的自身临床案例说明其有效性,提出cup-cage技术对于严重骨缺损伴骨盆不连续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重建方法,中期随访效果良好,长期有待进一步随访。随后,上海九院的于德刚医师做了最新文献综述汇报。上海中山医院的张弛教授、上海华东医院的范永前教授、上海东方医院的蔡俊丰教授、上海华山医院的黄钢勇教授等多名专家纷纷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更深入的提问和探讨,并相互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会场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在会议的第六项话题“人文与突破:病例共享”环节,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刘培来教授分享了一则他为未成年人换关节的病例——成功救治了一名创伤性髋关节强直的15岁青少年,讲解精彩而生动,吸引了各位专家学者的目光。


专家们的深入的讨论,观点与知识的交融、理念与技术的革新在这里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会议还吸引了上百位青年医生前来参会,座无虚席,会场里处处是医生们求知若渴的面庞。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转瞬即逝,对于前沿知识与理念的探索总是令人孜孜不倦。在本次骨科研讨会上,百家争鸣,各种骨科前沿手术技术与治疗理念在这里碰撞,同时也给在场的骨科同仁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风暴。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中国关节外科事业向更高的高度迈进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促进科学研究的临床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为造福患者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