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谈“畸”论道——第六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会议前瞻

2018-05-29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点击量:1683   我要说

会议前瞻第二弹重磅来袭!

第六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将于2018年6月29日-30日在北京人卫酒店召开!欢迎脊柱大咖们及同道们莅临!

本届会议将广邀脊柱畸形与脊柱微创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以脊柱畸形与脊柱微创的有机结合为主题。会议通过主题演讲、观点辩论、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促进参会同道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展示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为广大脊柱外科同道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学术大餐!

在此,小编为大家带来本届学术论坛中一些脊柱畸形与微创会议内容的前瞻资讯,未来还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本次首都骨科高峰论坛的会议内容预告,值得大家持续关注哦!

融合手术历经近百年的技术沉淀,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退行性疾患的治疗上,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高精技术、数码成像技术及人工智能化技术发展,微创椎间融合术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个领域。

本届脊柱畸形与微创峰会将脊柱畸形与脊柱微创进行有机结合,着重讨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微创治疗中的三个问题:我们何时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手术方案如何选择?侧前路手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凸中的价值何在?


在本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中,脊柱畸形峰会是首都骨科高峰论坛的重头戏之一,将分别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早发型脊柱侧凸、颈椎畸形及脊柱骨盆参数等四大脊柱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

专题一:早发型脊柱侧凸EOS的治疗


尽管早发型脊柱侧凸(EOS)在脊柱畸形领域中未占据主要地位,但脊柱侧凸诊治的重点与难点,却始终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

由于EOS患者发病年龄小,并且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主治医生在治疗时,如何既控制住患者脊柱侧凸的发展,又维持好脊柱和胸廓的发育,是脊柱畸形领域充满争议和最具挑战的难题之一。

那么,目前EOS的诊治道路究竟走到了哪里?EOS目前的研究现状是什么?仍存哪些争议?如何进行正规的保守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EOS患者,我们何时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如何选择?如何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生长棒与最终融合如何过渡?

摘自 Williams B A, Matsumoto H, et al.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Early-Onset Scoliosis (C-EOS).[J].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 2014, 96(16):1359-67.

近年来,一系列基于生长棒技术理念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其典型代表为磁控生长棒技术与Shilla技术。这些新兴技术通过减少手术次数,来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新技术带来的进步下,矫正效果与控制进展效果如何?是否降低了手术并发症?与传统生长棒相比经济性如何?


专题二: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焦点问题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AIS分型为Lenke分型。

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虽然Lenke分型给临床医师提供了手术融合方案制定的参考依据,但每一类侧凸又各有特点,各分型下融合手术方案的选择经常让脊柱外科医师陷入两难境地。回望AIS的治疗发展史,针对融合手术方案的选择,我们有多少争议?又达成了哪些共识?


在手术中,医生们总希望用最短的固定做最好的矫形,可这样做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术后远端附加现象(distal adding-on phenomenon)。既往大量临床研究期望找到远端附加现象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中立椎、稳定椎、最后触及椎、最后实质触及椎……

绕“椎”三匝,到底何“椎”可依?下方固定椎选在哪里最合适?如何平衡侧凸矫形效果与腰椎活动度的保留?

当然,除了高瞻远瞩望远端外,我们还要脚踏实地看近端。近端交界性后凸(PJK)是脊柱畸形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困扰脊柱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

对于Lenke5型AIS患者,上方固定椎(UIV)如何选择才能尽可能降低PJK发生率?怎样做到矢状面腰椎曲度的重建与胸椎后凸、及骨盆参数的匹配?而对于胸弯为主的AIS患者,上方融合到颈胸交界区是否合适?UIV到底该停留在哪里?


Lenke5型的特点是结构性单腰弯,随着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的日趋成熟,此类患者的融合手术入路常采用单纯后入路,而传统的前入路矫形手术对于柔韧性良好且侧凸程度不严重的患者也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前入路手术能否再辟蹊径?二者分别有哪些优劣势?对于Lenke5型AIS患者又该如何选择?

专题三:矢状位畸形——颈胸段


颈椎后凸畸形在近年来受到脊柱医生的广泛关注,先天性、医源性、退变性、创伤性、肿瘤性与感染性等因素均可引起颈椎后凸畸形。目前外科手术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学者们对此类畸形的病因学、临床评估及外科治疗策略暂未形成明确一致的意见。

颈椎后凸患者手术的主要目的有三点:第一,预防或解除畸形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第二,改善颈部外观形态;第三,恢复和重建颈椎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功能。

因此医生对手术指征的把握及手术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但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者对于颈椎后凸畸形的认识和外科治疗的经验。那么手术适应症应当如何选择?


颈椎手术入路包括:单纯前路、单纯后路、前后路联合,这3种手术入路各有各的优缺点,但每种手术方式都与术者息息相关。那么,在遇到复杂病例时该选择何种手术入路?

专题四: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治疗的焦点问题

脊柱是一个多节段的聚集体,它和骨盆、髋关节、膝关节共同维持着人体躯干的平衡。良好的骨与关节序列对于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有效运转尤为重要,其中脊柱矢状面序列对于人体维持舒适的站姿和平衡方面尤为关键。可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影像学评估的现状是什么?仍然存在哪些争议?


近些年来,一些特定的影像学参数,尤其是脊柱骨盆参数,在脊柱外科临床中意义重大。作为脊柱整体序列的一部分并参与调节脊柱矢状面序列,骨盆正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

许多研究证实骨盆形态学和骨盆体位是人体站立时脊柱整体序列不可或缺、紧密联系的一部分。那么脊柱骨盆参数在脊柱畸形的治疗中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矢状位并发症的发生也不在少数,尤以交界性后凸为著。那么术后交界性后凸的发生存在哪些危险因素?我们应当如何预防交界性后凸的发生?交界性后凸发生后应当如何处理?

以上所有的问题目前既有共识,更有争议,敬请聆听脊柱外科名家的精彩解读,谈脊论道,让我们相约在2018年6月29日-30日的北京人卫酒店,齐聚第六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

2018.6.29-6.30,北京人卫酒店,我们不见不散!

诚邀莅临指导

期待京城相聚

点击此处参会报名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