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融合、发展——2018中关村健康论坛微创脊柱科分论坛暨北京地区骨科微创新技术系列论坛

2018-09-15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024   我要说

金风飒飒,秋阳杲杲,适逢北京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建院70周年,2018年9月15日,中关村健康论坛-微创脊柱科分论坛暨北京地区骨科微创新技术系列讲坛在京举行。本次会议邀请北京、山东、陕西、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医院的骨科专家就脊源性疼痛、脊柱复杂疾病、脊柱强化融合及微创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籍此普及并推广脊柱外科新技术,推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脊柱外科事业的发展。

会议现场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蒋毅教授致开幕辞

北京市海淀医院蒋毅教授作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与会嘉宾,他庆贺了北京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建院70周年,发展至今,两院合作可谓硕果累累。

刘宝戈教授致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宝戈教授致辞,他很高兴可以看到传统脊柱外科的专家同道一同探讨学术,并祝贺微创脊柱这一新兴科室的产生和蓬勃发展。

授课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李春根教授作《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专题报告,他讲到颈性眩晕可能发病机理包括颈本体觉相关性眩晕、Barre-Lieou综合征、bow-hunter syndrome和偏头痛相关性眩晕。他介绍到导致颈性眩晕的病因包括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挥鞭样损伤和肌肉痉挛等,并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是导致颈性眩晕的原因之一;在诊断依据上,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倾向于采取排除法。他讲解了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CDN)适应证和禁忌症;并分享了两种颈性眩晕术后疗效评价标准,即采用改良颈性眩晕及伴随症状评估量表评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最后总结了术后随访结果,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大血管破裂,仅发生1例椎间隙感染等。

沈阳军区总医院项良碧教授作《复杂骶骨骨折的手术理念——探讨创伤外科与脊柱外科之异同》专题报告,他讲解了骶骨骨折的特点包括高能量损伤;单发少见,多合并其他骨盆骨折;骶骨是骶髂关节的组成部分。在骶骨骨折治疗原则上,他提到稳定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选择保守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10mm)伴神经损伤者选择手术治疗。他对比了DenisⅡ型骶骨骨折常用手术固定方法:创伤骨科选择骶髂螺钉固定、后方钛板和前方钛板;脊柱外科选择髂腰固定和腰骶支撑固定。通过比较各自优缺点,他总结道骶骨骨折选择髂腰三角固定和腰骶支撑固定,可以保证纵向复位与纵向固定强度;对于严重跳线骨折,选择腰骶支撑复位固定;注重学科间的合作;以及依据脊柱外科的理念来思考创伤骨科的问题,反之亦然。

授课专家

陆军总医院李放教授作《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专题报告,他提到椎间盘退变导致疼痛主要有力学机制和化学机制两大机制,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痛觉神经末梢受到来自退变组织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引起椎间盘源性疼痛;除了引起下腰痛外,还会引起下肢牵扯性疼痛,出现腿痛。通过介绍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定义、诊断、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他结合典型病例得出临床结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腿痛适应于临床表现典型、年龄<50岁、单间隙病变(最佳)、椎间盘造影诱发试验阳性、退变较轻(椎间盘退变<Ⅲ级)和心理健康的患者。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胡永生教授作《脊柱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手术治疗》专题报告,他介绍了几种常用神经外科止痛手术,包括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神经调制手术、脊髓电刺激术和镇痛药物泵植入术、重复经颅磁刺激等。他还提到了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的适应证,包括臂丛神经或腰丛神经撕脱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的中枢性疼痛、截肢后的残肢痛或患肢痛、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和疼痛合并痉挛状态。

授课专家

刘宝戈教授作《显微镜在颈椎复杂病例中的价值》专题报告,他阐述了显微镜在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肿瘤和颈椎畸形中的优势以及各个手术的术前计划、术中操作的技巧和难点,同时刘教授还强调了显微镜的应用可以减少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但是还是要熟练掌握手术技术避免过度依赖工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姬涛教授作《脊柱恶性肿瘤的全椎体切除》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总结道,对于脊椎恶性、侵袭性肿瘤,特别是原发肿瘤应尽量进行边界外的整块切除;应当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及策略;虽然脊柱恶性肿瘤的全椎体切除技术要求高,有并发症发生,但可获得一定的局部控制,争取良好预后。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蒋国强教授作《腰椎管内造影剂的分布方式与硬膜外注射疗效的相关性分析》专题报告,他逐一阐述了硬膜外注射的历史及定义、原理、方法要点及造影剂的分布类型及疗效等。他最后总结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硬膜外注射有一定疗效;造影剂分布方式与疗效有相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疗效;以及造影剂分布为椎管内硬膜外加沿神经根走行的疗效最好。

授课专家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雷伟教授作《骨质疏松脊柱椎体钉道强化的前世今生》专题报告,他介绍了骨质疏松脊柱内固定的阶梯化体系,根据轻度骨松、重度骨松和复杂骨松三种脊柱手术形成了三种理论创新,即区域差异性(优构型)、局部精准化(强钉道)和立体框架式(固整体)。北京市海淀医院李健医师作《基于CT影像的术前三维建模辅助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新技术报道》专题报告,他总结了这种新技术的特点为,精准定位穿刺点、穿刺方向以及穿刺深度;个体化手术设计,有助提前发现手术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提高穿刺精准度,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减少术中射线暴露;以及优化年轻医师对该手术的学习曲线。

授课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费琦教授作《3D打印经皮椎弓根导向板辅助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专题报告,他总结道3D打印经皮椎弓根导板辅助PVP是一种个体化、数字化的精准PVP,具有术前了解骨折椎体的形态及结构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者/患者的放射暴露,提高手术可预测性等优点,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晋才教授作《脊柱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PE-TLIF)的关键技术探讨》专题报告,他提到PE-TLIF技术正不断被摸索,适应症有待进一步明确,减压效果是技术挑战,融合包括软骨终板处理和植骨质量两方面,此外目前手术风险尚未知,取髂骨的并发症也有待观察。

授课专家

北京海军总医院朱腾月教授作《脊柱内镜辅助腰椎间融合术》专题报告,他介绍了脊柱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LIF)在显露、减压、固定和融合方面的技术要点,并提到这种新技术在技术优化、随访、功能锻炼、残余症状处理和支具方面不断优化提升。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银和平教授作《MED6000例经验与体会》专题报告,他分享了自己MED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提醒大家MED是现代脊柱外科可视化、微创化技术的代表,是医生手臂和眼睛的延伸,是消除患者心理恐惧的神器,有待于改进和创新。

授课专家

北京朝阳医院杨林教授作《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专题报告,他讲到我国骨质疏松骨折的诊疗现状是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治疗依从性和规范性低,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有着现实意义;2017版骨科学分会指南新添骨松骨折诊疗流程、影像检查方法和常见骨松骨折临床分型,并对实验室检查项目进行了重新调整,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了补充;以及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防治需要全程化管理,必要时及时手术和药物干预,其防治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

中国康复医院洪毅教授作《顽固性腰腿痛的治疗思路》专题报告,他提到康复训练原则为难度渐进;考虑软组织、肌肉因素;存在合并症情况下,如何不增加负担;持之以恒,简单、实用、有效。他分享了治疗慢性腰痛四种技巧,即深部肌肉松弛;分散注意力,把注意力从疼痛信号中移开;意象,视觉、声音或其他提供愉悦体验的景象;和分离正常连接的心理过程的能力。

授课专家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海龙教授作《腰椎间盘镜及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比较》专题报告,他提示到,盘镜和孔镜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手术操作时间差不多;但孔镜有更多的射线透视,更小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更少,术后康复更快,住院天数更短以及学习曲线更长;以及孔镜比盘镜有更高的再突出和复发率。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王林峰教授作《O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心得体会》专题报告,他讲到OLIF手术的主要优势包括,保留了脊柱后方结构,避免了术后医源性腰背痛的发生;不需要打开椎管,避免了术后神经相关的并发症;保留了腰椎的前、后韧带,维持了腰椎的稳定性,达到间接减压;以及不直接损伤腰大肌,降低了腰丛神经损伤的风险等。

授课专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祝斌教授作《经皮脊柱内窥镜的并发症分析:经验与文献》专题报告,他总结说,总体上讲,并发症发生率随着医生经验的增多逐渐降低;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规范,一些并发症仍不可避免;相较于椎间孔入路,椎板间入路掌握更困难。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周传利教授分享了腰椎管狭窄症的脊柱内镜解决方案及临床疗效,他在报告中还介绍了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与分类基础知识,它分为发育性腰椎管狭窄和获得性腰椎管狭窄,发育性腰椎管狭窄病因为特发性和软骨发育不全;而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病因为腰椎退行性侧弯、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授课专家

  蒋毅教授在《MIDLF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专题报告中,讲述了线融合技术拥有暴露少、出血少、手术时间少等众多优点,蒋毅主任通过手术视频全程向大家直观的展示了中线融合技术难点与技巧帮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了该技术。北京市海淀医院袁帅医师在《delta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专题报告中,讲述了大通道内镜系统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优势,同时详细的向大家展示了标准系统化的清晰的手术流程以及细致的手术技巧。

会场花絮

  大会聚焦行业内热点、难点手术技巧与方法,力邀众专家共同学习探讨,进一步将临床新技术进一步优化、不断创新。

  感谢北京市海淀医院袁帅医师提供部分学术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