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直播精彩回顾: 当脊柱退变畸形与微创腰椎侧方融合技术相遇,其价值何在?
2018-11-28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作者:潘爱星 海涌 点击量:1622 我要说
在COA2018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梁裕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其昕教授做客COA直播间,就近期的热门技术“腰椎侧方微创融合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疾患的难题之一“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的意义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当脊柱微创新技术与脊柱畸形相遇,是否可以为退行性脊柱侧凸这一临床常见而疑难问题带来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呢?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观看直播间视频,梁裕教授(左)海涌教授(中)陈其昕教授(右)
超千位骨科医师在骨科在线的网络平台上观看直播。大家相聚直播平台,共同学习前沿的学术知识、感受专家的学术风采。
海涌教授在开篇指出:腰椎退行性侧凸和微创侧方融合技术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治疗的难点疾病和热点技术,两者的碰撞产生了众多医师瞩目的焦点话题。
海涌教授:侧方融合技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简称:ADS)治疗的优势有哪些?
梁裕、陈其昕教授:人口老龄化加重是近年脊柱外科患者的重要特点。骨质疏松严重、伴随疾病多、手术风险大,这些都是脊柱外科医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更微创的手术治疗方式,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而腰椎侧方融合技术的出现,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海涌教授:腰椎侧方手术是否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梁裕教授:对比传统的后路手术,腰椎侧方融合手术的麻醉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输血概率减小、术后感染率降低、术后恢复较快。
陈其昕教授:对于以腰椎管狭窄症为主的ADS患者,侧方手术可以达到很好的间接减压效果。对于以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为主诉的患者,侧方手术也能够提供较强的矫正能力。在减压和矫形的过程中,与后路开放手术相比,侧方融合手术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降低(后路开放手术:40%-60% vs 侧方融合手术:20%)。
海涌教授:应该如何避免腰丛神经损伤并发症?
梁裕教授:腰丛神经穿行腰大肌内侧,在侧方融合手术中容易受到损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腿前方和侧方一过性麻木、感觉异常。如果将手术入路前移,必要时转为经腰大肌前方入路,这是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的技巧之一。
陈其昕教授:首先,侧方手术在微创的基础上更应该直视化,每一步手术操作均要看得见,不可心存侥幸。其次,ADS患者存在椎体旋转,术前应仔细研究核磁共振影像,根据腰大肌与血管之间的位置选择安全的入路,个体化地制定手术策略,减少血管神经损伤风险。
海涌教授:如何选择侧方手术的入路方式?
梁裕教授:一般情况选择右侧入路或者左侧入路,左侧入路是外科医师更熟悉的入路方式。若脊柱畸形程度严重或患者髂脊较高,阻挡医师进行L4/5手术操作,则可以选择右侧入路。
陈其昕教授:建议外科医师选择经凹侧入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①对于重度僵硬性ADS,凹侧入路对侧凸的松解更充分,矫形能力更强;②虽然既往研究表明凹侧入路可能增加神经损伤风险,但经过改良的直视化的侧方融合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海涌教授:联合后路减压或内固定的适应证有哪些?
梁裕教授:一般在行侧方融合手术时,均建议联合后路内固定,这样能够减少cage下沉、移位,并且获得更坚强的固定和更高的融合率。
陈其昕教授:在一期侧入矫形术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若患者神经症状获得满意缓解、脊柱平衡良好,则不需后路减压和内固定;若仍残留神经症状或脊柱平衡状况不理想,则行二期后路减压及内固定。我们团队的手术经验是50%的ADS合并椎管狭窄的患者在一期侧方矫形术后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海涌教授:未来还需要进行哪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梁裕教授:侧方融合是治疗ADS的新措施之一,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后入手术。在腰椎翻修手术、邻近节段退变和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等疾病的治疗方面,侧方融合技术的用武之地仍值得大家进一步探索。
陈其昕教授:目前侧方融合技术治疗的ADS患者数量仍有限,存在随访时间不够长等问题,需要业内开展更长期的随访研究和多中心联合研究,以期获得更科学、更有研究价值的科研数据。
海涌教授总结:
在ADS治疗前,需要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医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学习曲线,以缓解患者症状为治疗的首要目标。
腰椎侧方融合技术是腰椎外科领域新兴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ADS的治疗方面具有手术微创化、矫形能力适当和间接减压效果好等优势。在目前中短期的临床实践中,腰椎侧方融合技术在治疗各类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均被证明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2017年9月,中国腰椎侧方手术研究学组中国部成立,并和国际侧方入路手术学会(SOLAS)紧密合作成立SOLAS中国部,目前已经举办了两次腰椎侧方融合技术的专题学术会议,收到了广大同道的关注和赞誉。学组成员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腰椎侧方融合技术在腰椎外科尤其是腰椎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推动该技术的规范开展,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9年1月10日,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将在冰城哈尔滨举办脊柱外科关键技术峰会。在此会议上,中国康复医学会腰椎研究学组将就腰椎侧方融合技术的临床关键问题进行依据于典型病例为出发点的专题研讨,欢迎广大脊柱外科同道光临参与。
作者简介
潘爱星
首都医科大学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脊柱外科专家海涌教授。
研究方向:脊柱畸形(早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与并发症预防、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创伤的微创治疗。参与研究课题6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2篇。2017-18年参加AOSpine海外进修项目赴英国University Hospital of Wales学习。2018年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现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习。
海涌
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
从事骨科脊柱外科近30余年,擅长各种脊柱疾患的诊治,主刀成功完成手术超5000余例。
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情况10余项,基金800余万元,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第一/责任作者发表各类专业学术文章150余篇(SCI文章40余篇),主编/译学术专著8部,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7项。
现担任多项国际国内学术任职: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脊柱学组和创新转化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骨科委员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腰椎研究学组主任委员、脊柱畸形研究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常委、脊柱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骨科分会理事、北京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国际腰椎研究学会ISSLS常委亚洲首席代表、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理事、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理事、AOSpine亚太区理事;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SCI杂志Orthopedic Surgery、The Spine Journal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