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 互信 共享 共赢——第五届公济骨科论坛彰显长三角城市群医院骨科新风采
2018-11-30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779 我要说
2018年11月30日,长三角城市群医院骨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大会暨第五届公济骨科论坛在上海召开。
会场掠影
本次会议由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联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
四院齐贺,盛会开幕
长三角骨科联盟发起单位致贺辞
大会共同执行主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蔡郑东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国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尚希福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毕擎教授一起致贺辞并宣布大会开幕。蔡郑东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并介绍出席会议的嘉宾。
郑军华副院长致辞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军华副院长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64年3月1日,是全国建院较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骨科作为院内的高峰学科,亦具有悠久的历史。近5年来,骨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等成果。他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推动长三角医疗一体化的尝试,以骨科整合康复护理,市级医院协同社区,面向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广大人群,以期更好地为长三角地区数亿人口的健康保驾护航。
姜建元教授致辞
“公济骨科论坛到今天已是第五届,历届论坛的举行,让我们看到了以蔡郑东教授为首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团队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大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姜建元教授在致辞中讲到。他认为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力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城市群医院骨科事业快速、稳定向前发展。
张英泽院士致辞
“长三角城市群医院的联合为强强联合,这将带领中国骨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教授在致辞中讲到,1937年首家骨科医院始建于上海,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地区也一直是我国改革的前沿,不得不承认长三角地区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方国恩会长致辞
中国康复医学会方国恩会长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区域内骨科学术交流,提高了区域内骨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他表示,未来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积极推动“诊疗康复一体化”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发展,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医疗工作者的桥梁作用。
衣承东副主任致辞
上海市卫健委衣承东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邀请到全国各地的专家到上海传道授业,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骨科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彰显了医务工作者“仁心仁术”的责任和“救死扶伤”的使命。
会议的召开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骨科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对骨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及合理医疗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蔡郑东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宣布长三角城市群医院骨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成立
根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医疗合作、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区域医联体,是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顺应这一趋势,谋求医疗资源互补与共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牵头发起成立“长三角城市群医院骨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目前该联盟已覆盖26个城市的112家医院,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跨区域医疗机构合作组织。
联盟的成立将大力推进学科的区域联动,实现资源与数据共享,协作与发展共进;骨科康复整合,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诊疗康复一体化医疗模式;加强多中心联合研究,达到学科全方位共同发展,为提升长三角区域骨科学科整体水平搭建优质的平台。
大师引领,同谋发展
赵瑞处长作报告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赵瑞处长从“新背景、新机遇、新格局、新篇章”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新规划》。他细数了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内的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认为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地区发展的趋势。
张英泽院士作报告
张英泽院士在《医疗与科研的关系》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在临床研究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团队针对骨折诊治中存在的盲区、难点和重点,开展了系列研究。在骨折尤其是合并损伤、诊断以及微创治疗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成果,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外,他还向与会学者展示了胫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微创可调式接骨板、仿生弹性固定装置的应用经验。
王岩教授作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王岩教授在《脊柱-骨盆-关节失衡及功能重建手术策略》的专题报告中指出,脊柱-骨盆-髋关节为联动结构,相互影响、干扰,发挥协调运动的作用,是亚专科细分化形成的骨科领取的“金三角”。
他提醒临床医生,不管是做脊柱、骨盆手术还是关节手术,都要注意这个联动结构,不能顾此失彼。
王坤正教授作报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在《当前中国关节置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专题报告中讲到。
他指出我国关节置换面临的五大挑战:即复杂病例多,手术难度大;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快速康复中诸多问题仍是围手术期瓶颈;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规范登记随访系统。针对这些挑战,他提出走精准医疗之路、鼓励国人自主创新、推动快速康复理念普及与发展等解决之道。
刘璠教授作报告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刘璠教授分享了《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包括发病机制与分型、软组织的处理、治疗目标、手术入路、手术技巧、畸形愈合、骨不愈合及风险评估等。
他认为,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理中,软组织损伤的正确处理将决定治疗结果。
袁文教授作报告
大会主席、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文教授在《高侵占率颈椎OPLL手术入路选择策略》的报告中指出,高侵占率OPLL具有侵占率大于50%;曲度序列改变;常伴硬膜骨化;骨化形态多样;症状体征严重等特点。
临床上进行手术入路选择时,应参考颈椎曲度序列、骨化物形态、硬膜骨化、有无外伤及骨化物进程等因素。
姜建元教授作报告
姜建元教授在《脊柱微创手术:热议中的再思考》的专题报告中指出,微创脊柱外科医生开展脊柱微创手术需要具备正确的微创观念、丰富的解剖知识、充足的开放经验、严格的病例选择、良好的技术培训及完善的设备支持,临床随访报告中“既报喜也要报忧”。
张长青教授作报告
“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将老年髋部骨折列为与心脑血管疾病同等重要的疾病。”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在《髋部骨折治疗新进展》的专题报告讲到。
他认为,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家庭和社会负担重,因而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周建生教授作报告
大会主席、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建生教授在《如何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要点为寻找髋臼原始中心。
他介绍说,临床上根据Harris窝确定髋臼中心,可在各种复杂THA中有效重建旋转中心。
范卫民教授作报告
大会主席、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卫民教授作了《髋臼翻修时骨缺损的处理》的专题报告。
他认为Paprossky I型和IIA、IIB型骨缺损,通常适用生物杯重建,对于IIC型或部分III型骨缺损,使用大直径的生物杯(jumbo臼杯)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方法。
范顺武教授作报告
大会主席、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范顺武教授,在《侧前方椎体间融合(OLIF)技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及陷阱》的报告中指出,OLIF技术间接减压的陷阱是椎间隙无有效撑开及术后椎间隙发生沉降,临床工作中需要医生特别注意。
八大会场,共议热点
大师讲坛之后,骨肿瘤青年沙龙、脊柱、关节、创伤、骨肿瘤、康复、护理等8大分论坛学术会议分别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当前学科内热点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骨肿瘤青年沙龙掠影
脊柱I论坛掠影
脊柱II论坛掠影
关节论坛掠影
创伤论坛掠影
骨肿瘤论坛掠影
康复论坛掠影
护理论坛掠影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长三角城市群医院骨科协同发展战略联盟大会暨第五届公济骨科论坛依托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积蓄了力量,将为实现“长三角一体化”、“诊疗康复一体化”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