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第十四届全军骨科学术大会召开

2019-06-29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2177   我要说

责任重于山岳,能者方可当之。在习主席一切为军的总要求下,为适应新时代的军事训练和战争形式,探讨军民融合的新方式,进一步改进提高军事医学领域的卫勤保障能力,2019年6月28-29日第十四届全军骨科学术大会暨第三届骨科军事医学论坛在南京召开。


会场掠影

近百位授课专家,七百余位学者齐聚于此,共同探讨海陆空及其他各军兵种部队医生在新时代的新使命。

第十四届全军骨科学术大会正式召开之前,第三届骨科军事训练伤防治大会于会前召开。9位从事军事相关医疗、研究以及军队训练的专家,围绕目前强军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系列讲座。

苏皖院长作报告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大会主席、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苏皖院长在《新形势下战区总医院卫勤保障的形式和任务》的报告中讲到。

他结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军内外智慧卫勤建设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医院智慧卫勤的实践探索及愿景。

刘玉杰教授作报告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刘玉杰教授作了《军人的使命,军医的担当》的专题报告。他结合“三巡和三个保障”的相关经验展开讲解,从巡讲、巡诊、训调,军人运动会、军队演习、阅兵六个方面,切实为与会嘉宾介绍了新时代军人的使命及军医的担当。

此外,唐佩福教授团队、宋德星、鱼敏、包瀛春、王建民、常耀明及雷伟教授,就卫勤保障、军事训练伤防治等问题展开论述。

陶丽俊政委致辞

在29日大会开幕式上,东部战区总医院陶丽俊政委首先发表致辞。他介绍说,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成立于1947年,由范国声、吴世樵等知名教授相继担任科室主任,近年来在赵建宁主任的带领下,政治意识坚定、专业特色明显、科研成果斐然,科室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他希望,与会嘉宾能充分利用此次平台,集思广益,进一步提升军队骨科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诊疗水平,惠及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促进军民融合。

唐佩福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唐佩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学术大会是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后勤体系重塑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他欣慰的看到全军骨科医生团结一心,共谋学科发展,全力推动骨科学向前发展。

在此期间,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的各位委员牢固树立为战斗力服务、为官兵服务的思想,带领全军骨科同仁圆满完成了多项卫勤保障任务、军事训练伤防控、军人运动会医疗保障等工作,切实为保障部队战斗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坤正教授致辞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在致辞中,对此次会议的召开大加赞许。他表示,此次会议交流的先进学术内容,代表了目前中国骨科最高的诊疗水平,希望大家能珍惜此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满载而归。

此外,他还代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及张英泽主任委员,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王岩教授致辞

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岩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军队骨科在国内骨科范围内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大家团结一心,共同进步,为促进军民融合、推动骨科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肯定了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及赵建宁教授,在此次大会的召开、乃至推动骨科发展过程中做出的成绩,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砥砺前行,给中国骨科更好的明天。

赵建宁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执行主席、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部战区总医院赵建宁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并介绍了出席嘉宾。作为大会主办方,他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开幕式掠影

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医生培养,会议期间举办了“英才杯”创新转化能力比赛,并在开幕式上对获奖选手进行颁奖。

一等奖获得者

二等奖获得者

三等奖获得者

大师引领,共促融合

精彩的开幕式过后,学术交流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11位专家带领与会嘉宾,现场互动交流,共同探索骨科学新进展。

张英泽院士作报告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士作了《骨科理论创新》的讲座。他坚持以临床研究为导向,针对临床难点展开了系列的理论创新研究,对于临床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本次学术报告中,他着重分享了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论、跟骨骨折内加压理论、骨动态形变定律、次生损伤、仿生固定理论、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及其具体应用经验。他鼓励国内骨科同道要自信并勇于创新,最终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王岩教授作报告

王岩教授讲解了《脊柱外科的技术更新及进展》的相关内容。他通过手术视频及动画,介绍了脊柱截骨矫形的新技术及超声骨刀在脊柱手术中的具体应用经验。

此外,他简要介绍了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各个科室的应用进展,他认为未来将通过人机结合共同推动骨科发展,并着重介绍了该系统在治疗脊柱侧弯、肿瘤方面的应用。

王坤正教授作报告

王坤正教授介绍了中国髋关节发展进程与存在问题。他指出,在中国关节外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复杂病例多、手术难度大;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快速康复中诸多问题仍是围手术期瓶颈;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规范登记随访系统等问题。

他通过分析1260例中国人股骨解剖特点设计出BE2型股骨柄,此类产品规格多、间隔小,符合中国人的解剖特点。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创新设计,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不断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髋关节诊疗水平,造福百姓。

刘璠教授作报告

“飞速转型的时代不以人的意志转移,医生要通过个人努力,掌握未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刘璠教授在《数字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专题报告中讲到。

报告中,他详细介绍了数字技术通过术前规划的3D个性化打印,在严重骨盆、髋臼骨折,严重复杂四肢骨干骨折和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等方面应用的经验。他认为,未来关于自动化有限元个体化预测植入物应力分布高级研究方面也将逐渐普及。

唐佩福教授作报告

唐佩福教授作了《创伤骨科与智能手术》的专题报告。他分析了目前骨折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即反复透视下的复位骨折导致医生大量X线暴露;人为操作不精准,切开反复复位增加创伤。

为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化、可视化、精准化的要求愈加强烈,骨科机器人应运而生。纵观骨科机器人发展进程,唐教授认为目前临床上缺少机器人骨折手术复位理论体系支撑,因此他分享了一些自己团队在此方面的研究结果,他认为未来创伤骨科多学科协作、医工结合势不可挡。

袁文教授作报告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文教授在学术报告中,回答了现代颈椎损伤我们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他指出,颈椎损伤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率不断上升,累计人群不断扩大,多见于交通伤、坠落伤等。

由于颈椎损伤机制复杂,对于该类疾病的救治、在围手术期管理、ICU水平及康复治疗方面还有待提高。他认为颈椎损伤急诊室的处理应兼顾临床整体评估、气道管理、判断损伤节段、定制影像学检查策略、脊髓灌注(维持血压)等。

孙天胜教授作报告

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孙天胜教授指出了脊髓损伤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他表示,目前临床医生关注“脊柱”多于“脊髓”;关注“脊髓局部”多于“大脑中枢”。

不同脊髓损伤平面及损伤程度的预后均有不同,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关注患者更多损伤情况,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基于此,他还介绍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血压管理、脑脊液引流、手术时机把握、低温治疗等关键治疗措施,并希望大家关注脑结构功能变化,必要时行电刺激治疗。

罗卓荆教授作报告

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罗卓荆教授作了《颈脊髓损伤的全身并发症及处理》。近年来,颈脊髓损伤率逐年上升,患者平均年龄为33.4岁,其治疗花费高、死亡率高、并发症也较为严重。

罗教授结合自身经验,详细介绍了不同节段颈脊髓损伤患者的诊治经验,并对不同并发症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其中包括呼吸、血压、水电解质、血糖、深静脉血栓等针对性问题的用药经验。

肖建如教授作报告

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针对《复杂脊柱肿瘤精准切除及3D打印重建》作了详细的报告。

他通过多个病例,介绍了3D打印重建复杂脊柱肿瘤手术及全身系统化疗的经验。其中包括硬膜、胸椎等重建及相关的随访数据。他提醒临床医生,对于术后脊髓缺血要慎重考虑,及时进行术后探查,诊明原因,对症治疗。

夏虹教授作报告

“上颈椎的解剖复杂,重要神经和血管常有变异,手术风险高,治疗难度大,是外科手术的雷区。”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部战区总医院夏虹教授在《上颈椎术后翻修原因及策略》的报告中讲到。

他认为,骨性融合是保证颈椎手术成功的关键,提倡进行自体植骨;对于术后感染的病例,如抗感染无效,应去及时除内固定,是否需要固定及内固定的方式,依具体情况而定。

范卫民教授作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卫民教授针对大头关节是否真的不容易脱位,给与会者以解答。他指出,临床上影响关节脱位的主要有假体的设计(头直径)、假体的位置和软组织张力。

范教授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直径32mm的关节头具有一定的优势;直径超过36mm的关节头,防止脱位的优势不明显;最后,假体位置和软组织平衡对于防止关节脱位更重要。

赵建宁教授作报告

赵建宁教授在《如何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使用寿命》的报告中,细致分析了自己的经验,他认为提高人工关节假体寿命,取决于三方面因素,即医生、患者和假体设计材料本身,只有手术规范、使用得当、假体材料和设计的进步,才能使人工关节寿命最大化。

他鼓励与会嘉宾要加强科研和临床工作,减少骨溶解,延长假体使用寿命,降低翻修率,最终实现无翻修。

健康所系,肩负使命

十一位专家结合自身经验,针对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提高疾病诊疗技术等方面进行详实的阐述,给与会学者以启发,为中国骨科学的发展贡献力量。随后,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各学组学术交流活动,在分会场主席的带领下相继召开。

十大分会场争相开幕

其中包括以纪方教授为主席的创伤分会场;以袁文教授为主席的脊柱分会场;以陈继营教授为主席的关节分会场;以刘玉杰教授为主席的运动医学分会场;以吴苏稼教授为主席的骨肿瘤分会场。

以唐康来教授为主席的足踝分会场;以周跃教授为主席的微创分会场;以李利教授为主席的骨质疏松与康复分会场;以杨柳教授为主席的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场;以及刘秀梅教授为主席的护理分会场,共计十个分会场,讨论内容聚焦热点、难点,为进一步推进临床技术进步做足准备。

关节镜及运动医学学组训练伤防治下基层巡诊活动

6月28日上午,在全军骨科学术大会召开之际,刘玉杰教授带领学组七位专家赶赴南京东部战区31131部队,进行军事训练伤防治讲座和巡诊,这是该学组第120次下部队三巡活动。

巡诊掠影

七位专家分别是解放军第960医院孙磊、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黄迅悟、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柳、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丁勇、解放军总医院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章亚东、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黄长明和东部战区总医院包倪荣教授。


巡诊掠影

本次巡诊作为第十四届全军骨科学术年会的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了东部战区总医院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获得部队战士的一致好评。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新时代强军建设亦是如此,需要的是军队、医者、人民等多方努力。此次大会聚集全军骨科专家,探讨学术、担当使命,为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提高军事医学领域的卫勤保障能力,做出了实质性的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