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北医三院骨科论坛创伤会场精华归纳

2019-07-03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琰 郝有亮 点击量:2532   我要说

2019年6月14-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北医三院骨科论坛。作为其中一个会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骨科论坛创伤分论坛暨第六届北医三院创伤论坛在6月14日隆重开幕。

周方教授致辞

大会执行主席、北医三院创伤骨科主任周方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他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今年恰逢北医三院创伤骨科专业建立20周年,北医三院创伤骨科的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各位专家的帮助,感谢大家对北医三院创伤骨科的大力支持。

点击观看开幕式视频

大会通过视频回顾了北医三院创伤骨科专业20周年走过的风雨历程,从1999年创伤骨科专业组正式成立,到2014年北京首家创伤中心成立,再到2018年骨创伤科成立,北医三院创伤骨科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王满宜教授致辞

“回顾三院创伤骨科发展的20年,我感到非常感慨,三院创伤骨科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精品专业。”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在致辞时说,北医三院创伤骨科在周方主任的领导下,认真做学术,在临床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绩。

李危石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北医三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北医三院创伤骨科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发展壮大的20年发展历程,和创伤专业在周方主任的带领下从骨科六个专业组发展成为骨科“三驾马车”之一的过程。李危石教授向各位专家同道对于北医三院创伤骨科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创伤骨科专业可以发展的更好,为创伤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嘉宾合影

专题一

王满宜教授授课

吴新宝教授授课

蒋协远教授授课

李佩渊教授授课

马信龙教授授课

梁加利教授授课

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在《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的报告中,从骨折畸形愈合的概念出发,结合经典病例分析,总结指出:骨折畸形愈合矫正的原则是恢复功能为主,外观为辅,不能盲目追求解剖复位;矫正畸形要考虑年龄因素,尽量避免危险区域矫正;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来完成这类手术。

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在《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报告中,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从髂腹股沟入路的历史出发,由浅入深地讲述了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显露过程;同时结合髋臼双柱骨折的特点及形态,讲解了骨折复位的要点,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复位和固定技术。

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教授在《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报告中,结合大量肘关节僵硬的病例,详细讲解了肘关节僵硬治疗中松解术的核心、入路的选择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分析了一些肘关节损伤患者,接受初次治疗后发生肘关节僵硬的原因,指出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台湾秀传纪念医院李佩渊教授在《镍钛记忆合金髓内钉应用的力学及组织学分析》的报告中,从镍钛记忆合金的历史出发,通过回顾文献以及前期研究结果,讲述了镍钛合金的特性以及现阶段镍钛合金在骨科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同时指出镍钛合金作为髓内固定材料是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但是有关镍钛合金髓内钉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天津市天津医院马信龙教授在《股骨干畸形数字化精准矫形》的报告中,分析了股骨干畸形的病因、畸形在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及轴向上的表现,介绍了利用数字化技术、3D打印技术术前制定个体化矫形方案,制作个体化内植物,同时指出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做到精准矫形,手术更加安全和微创。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梁加利教授在《肱骨头的血液供应和骨折后骨坏死》的报告中,从肱骨头的解剖出发,讲解了肱骨头的血液供应,分析了肱骨头骨折后骨坏死的原因。同时指出,治疗初期重点应该让肱骨头颈部愈合良好,有证据显示微创劈开三角肌入路在保护骨膜血运方面存在优势。

专题二

纪方教授授课

陈仲教授授课

王蕾教授授课

汤欣教授授课

王钢教授授课

禹宝庆教授授课

陈爱民教授授课

李连欣教授授课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纪方教授在《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失败原因分析》的报告中,结合大量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术后失败病例,分析了导致失败的各种原因,同时指出现代骨科治疗的核心理念是寻求固定稳定性和骨与软组织血运保护两者间的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必然会导致内固定失败。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陈仲教授在《Pilon骨折其实没那么难—距骨定位法》的报告中,分享了治疗Pilon骨折的经验,讲述了利用距骨定位法恢复距骨正确解剖位置、无创恢复胫骨长度及力线,获得关节面复位模板,达到微创复位Pilon骨折。该方法微创、简单、方便、有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蕾教授在《肩关节置换—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角色》的报告中,分享了半肩置换和反肩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病例,认为半肩置换术前不但要评估骨性结构,同时要评估肩袖等软组织结构情况,半肩置换的疗效存在不确定性;反肩置换疗效相对确切,对于老年肱骨近端三部分骨折的患者,如果肩袖功能严重缺失、大小结节粉碎,同时患者对肩关节功能有一定要求的,可以进行反肩置换。

大连医科大学骨科医院汤欣教授对《AO股骨近端最新分型—AO/OTA分型2018版》进行了解读,新分型规定了转子的区域;对A1.1型进行修订,规定孤立的转子骨折为A1.1型;根据外侧壁的厚度区分A1.3和A2.2型。汤教授将外侧壁比喻为长城,起到外侧阻挡作用,只有当外侧壁完整的时候才可以使用DHS固定,外侧壁骨折时建议使用髓内固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钢教授在《髋臼骨折Letournel分型的改良与初步探索研究》的报告中,回顾了Letournel分型的“双柱”理论基础,介绍了近60年来不断出现的新分型。通过多个病例分享指出,现有的分型系统无法涵盖很多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难以分型的情况屡见不鲜。王钢教授提出了一种改良的Letournel分型,定义了髋臼壁、柱的概念,同时将骨折粉碎程度纳入分型标准,该分型方法可以涵盖几乎所有的骨折类型,同时可以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浦东医院禹宝庆教授在《肱骨髁间骨折治疗策略和进展》的报告中,通过回顾近几年肱骨远端骨折的国内外研究,从解剖、骨折分类、治疗策略、手术入路、钢板的选择及使用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肱骨髁间骨折治疗的新进展,分析了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陈爱民教授在《含横行骶骨骨折伴低位骶丛损伤》的报告中,介绍了横行骨折的分类方法、骶丛神经功能的评估与处理对策,通过典型病例分享,生动的讲解了横行骶骨骨折与骶丛损伤的关系,骶骨骨折复位和固定技巧以及骶丛损伤的治疗策略。

山东省立医院李连欣教授在《骨盆骨折并发症》的报告中指出,尽管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已经普及到基层医疗机构,但是骨盆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李连欣教授结合丰富的病例讲解了骨盆骨折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识别及处理方法。

专题三

孙月华教授授课

潘志军教授授课

周君琳教授授课

郭晓山教授授课

张志山教授授课

周方教授授课

王秋根教授授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孙月华教授在《接骨板内固定骨折的失败原因》的报告中,从股骨近端骨折、四肢简单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三个方面分析了接骨板内固定骨折失败的原因。孙月华教授强调了锁定加压钢板的使用一定要遵循先加压固定再锁定保护的原则,避免应力集中,保护骨折断端血运,合理使用接骨板,才能避免内固定的失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潘志军教授在《肱骨近端骨折:内侧结构损伤的处理—内侧支撑螺钉的价值?》的报告中,通过追溯肱骨距螺钉的历史,从解剖学基础、生物力学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分析了肱骨距螺钉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侧结构损伤中的价值以及肱骨距螺钉的置钉要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周君琳教授在《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冠状突骨折治疗》的报告中,从冠状突骨折分型、治疗策略、内固定方法及手术入路等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肘关节复杂骨折脱位时冠状突骨折的处理原则,同时讲解了冠突骨折三种分型各自的处理流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骨科医院郭晓山教授在《谈谈股骨颈骨折那些事》的报告中,结合文献和临床经验,针对股骨颈骨折目前存在争议的几个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对Pauwels角的测量、临床意义进行了深度解读,分析了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原因,通过尸体骨实验结果认为Garden指数对30度以内的旋转移位不能做出明确指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志山教授在《难复位型反粗隆间骨折非透视下复位技术及预测因素》的报告中,通过回顾分析近十二年的反粗隆间骨折病例,发现超过2/3的反粗隆间骨折病例存在闭合难以复位,闭合牵引后表现为六种骨折移位方式,针对每种移位方式提出了不同的复位方法,同时分析了反粗隆间骨折难复位的预测因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方教授在《跟骨骨折微创治疗技术》的报告中指出,跟骨骨折术后伤口皮肤感染坏死发生率很高,微创治疗可以极大的避免切口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病例分享讲解了微创治疗的新技术、新理念,同时结合数据说明了微创与切开手术相比,在优良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微创手术在切口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切开手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秋根教授在《再谈转子间骨折头髓钉尖顶距(TAD)》的报告中指出,TAD最初由Baumgaertner教授提出,在应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TAD小于25mm可以减少螺钉切出的发生率。随着头髓钉的广泛应用,术后发生螺钉切出的病例并不少见,王教授结合文献及病例指出,目前针对头髓钉TAD的大小仍然没有统一标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专题四

田耘教授授课

胡岩君教授授课

费军教授授课

陈晓斌教授授课

赵建文教授授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田耘教授在《3D打印技术治疗骨缺损》的报告中,从3D打印治疗骨缺损的理念出发,通过前期动物实验证实,在应力刺激下,新生骨会围绕假体周围生长,完成结构性重建直至骨折完全愈合。结合病例说明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中治疗骨缺损的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胡岩君教授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诊疗策略》的报告中,从定义、流行病学、分类、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进行了综述。

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费军教授在《Masquelet技术治疗研究进展》的报告中,针对不同抗生素以及病原体对诱导膜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讲解,提出了植骨+PRP抗生素缓释凝胶系统,同时深入探讨了骨感染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陈晓斌教授在《外固定架在复杂下肢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从外固定架的历史出发,结合病例介绍了不同外固定架在复杂下肢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及原则。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赵建文教授在《3D打印结合Masquelet技术再造跟骨治疗跟骨骨缺损》的报告中,结合病例详细讲解了3D打印技术及Masquelet技术在治疗跟骨骨缺损方面的应用,应用上述技术实现了跟骨的“再造”,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点击观看14号创伤论坛视频

点击观看15号创伤论坛视频

相关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JhbXLIPidPmQc4pSvnP0Q

https://mp.weixin.qq.com/s/ESzMtA9AFYIwO-0f02UBug

https://mp.weixin.qq.com/s/C4wajAhYvbgAQh4jiHGn6g

https://mp.weixin.qq.com/s/bcXMW-FvhVsWyPjRxIVubA

https://mp.weixin.qq.com/s/l3hHOACn6wFoNwGWadL_Xg

https://mp.weixin.qq.com/s/0fz_PpDQlvax9OW3lzuIUw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