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携手脊柱微创论学术,济苍生
2019-09-21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2163 我要说
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的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面对各种复杂病情时重重困难,是咬紧牙关、勇于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坚持微创,把美好留给患者;还是望而却步,放弃微创改用传统方式?
开幕视频:https://url.cn/5Xtn8bH?sf=uri
2019年9月20-21日,第四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微创脊柱外科教育工作组年会(MI-4)暨2019年安徽省脊柱微创高峰论坛在“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安徽合肥召开。
开幕式掠影
大会围绕微创脊柱的焦点、难点问题,通过对热点病例的讨论达成共识,咬紧牙关、勇于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坚持通过微创技术造福患者。据悉,本次大会共到场嘉宾500余人,直播在线观看超过2万人次。
尚希福教授致辞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安徽省立医院)尚希福教授在致辞中,对以张文志教授为首的脊柱外科团队大加赞许,自张教授担任脊柱外科这一亚专科的主任以来,他共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与会嘉宾能继续予以支持,共同推动中国脊柱微创事业发展。
毛克亚教授致辞
“金秋九月,齐聚合肥,感谢张文志教授团队为此次大会的召开所做出的努力。”大会主席、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微创脊柱外科教育工作组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毛克亚教授在致辞中有感而发。通过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微创脊柱外科教育工作组同道及与会嘉宾的共同努力,他希望大家能不虚此行,学有所获。
史建刚教授致辞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史建刚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会议在毛克亚、张文志教授的精心策划下于今日成功召开,会议规模大、形式新颖,是目前中国脊柱微创领域的品牌盛会之一。他强调了“原创”在学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积极响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号召,将学术、科研和教育做到实处。
董辉军副院长致辞
“脊柱外科是我院发展最快的代表性亚专科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安徽省立医院)董辉军副院长在致辞中讲到。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开放床位140张,年手术量达5300余台,科室在张文志教授的带领下,以脊柱微创为鲜明特色,常规开展各类脊柱微创术式,包括显微镜技术、脊柱内镜技术、通道辅助技术、经皮螺钉固定技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等。
王岩教授致辞
“近年来,继续教育的开展使各专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岩教授在致辞中介绍说。随着微创技术及其应用团队发展的日益壮大,他强调脊柱微创领域应当重视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的开展,希望大家一起携起手来,将脊柱微创的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培训做好、做强。
张文志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安徽省立医院)张文志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出席开幕式的嘉宾。
大师经验,保驾护航
王岩教授作报告
大师讲坛环节从王岩教授的报告中正式展开,他讲解了《强直性脊柱炎晚期脊柱、关节畸形的综合外科治疗》的相关经验。他指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一般药物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和外科治疗。
针对此类患者的诊治,他还介绍了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分型、新型脊柱3D精准截骨技术(VCD技术)、强直性脊柱炎关节挛缩融合矫形策略及治疗手段的创新等。
刘斌部长作报告
“重视创新,引领发展,构建基于精准风险控制的评价监管体系。”国家药监总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刘斌部长在《脊柱外科器械的创新与转化》的报告在指出。他介绍了脊柱医疗器械产品背景概述、脊柱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及创新型脊柱医疗器械产品的转化。
他认为,创新发展包括制造材料的创新、制造工艺的创新和产品结构的创新;创新医疗器械转化考量标准需要满足生产质量体系的相关要求,满足监管法规体系的相关要求,满足创新文件的专项要求、监管法规和技术规范变革,创新监管模式。
邓利强主任作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邓利强主任分享了《执业医师法》修订中医师权益的思考。他主要介绍了三个问题:1.谁为健康买单;2.医师的精英教育势在必行;3.医师的自律管理。
他认为目前我国对公立医疗机构资金投入不足,医疗界应认识到社会向健康领域投入不足不利于医师团队建设的问题;他呼吁社会应加大对健康的投入;同时,使医师职业走出有人用即可的低水平徘徊的状况,应加强医师自律管理,为医师创造宽松的执业环境十分必要。
以辩会友,各抒己见
大师讲坛过后,精彩的辩论赛拉开帷幕。
专题一:腰椎微创融合技术:显微镜通道MIS-TLIF VS 全内镜下TLIF
周英杰教授作报告
在本节辩论开始之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周英杰教授作了《腰椎微创融合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专题报告。
他指出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自1997年起,基于医患双方的需求及通道技术、GAGE的改良、可视化技术的出现并完善,使得MISS技术遍地开花,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
微创LIF形式各异,各技术有其最佳适用范围,他希望医生可以结合个人经验和患者实际选择合适技术。
内镜融合组李振宙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内镜融合组风采
MIS-TLIF组毛克亚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MIS-TLIF组风采
专题二: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策略:后方融合 VS 侧方融合
方向前教授作报告
本节首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方向前教授报告了《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的困难、挑战与策略》的内容。
他强调,对于平衡的重建,包括对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重建,应作为DS畸形治疗的重点和目标;而脊柱矫形,也不能用“科学的满足”(畸形角度的纠正)替代“病人的满意”。
后方融合组赵永飞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后方融合组风采
侧方融合组吴增晖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侧方融合组风采
专题三:腰椎管狭窄症的脊柱内镜入路策略:侧路 VS 后路
钱济先教授作报告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钱济先教授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入路选择》的报告中强调了侧隐窝狭窄(LRS)的定义,即3-5mm之间为侧隐窝相对狭窄,小于3mm则为绝对狭窄。
针对该类疾病的诊治,他通过两个临床病例分别介绍了椎间孔入路(侧路)与椎板间入路(后路)的优势与不足,以引出本节辩题。
侧路组张挺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侧路组风采
后路组张海龙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后路组风采
专题四:胸椎管狭窄症的减压策略:后路开放超声骨刀 vs 脊柱内镜动力磨钻
史建刚教授作报告
“前移一毫,疗效十分。”史建刚教授在《胸椎椎管狭窄外科治疗的困难、挑战与手术策略》的专题报告诠释了胸椎椎管狭窄的治疗精髓。
他通过多个病例介绍了ACAF技术在T-OPLL的治疗中初步取得的显著疗效,他认为该术式安全、可靠、易实施,尤其适用于胸椎多节段严重的OPLL病例,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后路开放超声骨刀组刘鹏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后路开放超声骨刀组风采
脊柱内镜动力磨钻组李星晨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脊柱内镜动力磨钻组风采
专题五: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显微镜 vs 脊柱内镜
张文志教授作报告
张文志教授首先进行总体发言,在《颈椎后路Key-hole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应用价值》的专题报告中,他指出颈椎后路Key-hole技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长期效果满意;术后可保留颈椎活动度,且手术创伤小、较为安全。
他认为,目前常用的通道显微镜和全内镜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显微镜组段丽群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显微镜组风采
脊柱内镜组任永信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脊柱内镜组风采
专题六: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穿刺策略:单侧 vs 双侧
梅伟教授作报告
郑州市骨科医院梅伟教授作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应用价值》的专题报告。他指出,目前多选用单侧入路穿刺。
临床经验显示PKP/PV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术中注射骨水泥并非“越多越好”,当发现存在骨水泥渗漏压迫神经、椎体不稳、就感染等并发症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单侧组孟斌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单侧组风采
双侧组黄炎教授进行辩论发言
双侧组风采
辩论赛讨论嘉宾风采
学术落地,技术发展
20日下午,三个分会场的活动提前展开,60余位讲者围绕脊柱融合技术、动力技术、内镜技术及显微镜技术的内容展开讨论,针对该类技术细分领域应用的要点、难点进行讲解,现场学习热情高涨。
分会场部分讲者风采
各会场回放链接(单发你)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在线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微创脊柱外科教育工作组承办;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微创工作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显微工作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疼痛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康复医学会脊柱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微创学组、安徽省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安徽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协办。
与会嘉宾合影
皖江澎湃八千里,淮河生息五千年。本次会议通过专题报告和辩论的形式展开,让学术交流在高效、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推动了脊柱微创技术在江淮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使微创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