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懿郃:用“三高”把髋关节翻修率降下来,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2019-11-10    点击量:2127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比髋关节置换更难的是什么?髋关节翻修。”

  胡懿郃,一身儒雅温文的学者范儿,说这句话时,他的视线正落在窗外不远处的鸟巢(国家体育场)上。

髋关节翻修越来越多,原因有二

  作为我国关节外科知名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湖南省关节外科学术带头人,说起翻修这个话题,胡懿郃教授以怀旧风开了篇儿。

胡懿郃 教授


“总有人问我,国内髋关节翻修为什么越来越多?这是有历史原因的:第一,人工关节在中国的历史,相对欧美来说比较晚,不仅人工关节开展得晚,那时候也没有人给国内的医生做技术培训,更没有国外的厂家到中国来做继续教育。于是,我们就自己摸索着做了,可想而知,不可能做得特别好。”

“第二,人工关节的材料差。在八、九十年代那会儿,我们都是拿个X光片去街上的医疗器械商店里匹配人工关节,大致觉得行就买回来做了,这样的关节产品怎么可能和患者完全匹配呢,所以造成很多关节早期的松动。”

“另外,那会儿的人工关节材料,一般是不锈钢的,现在来说,不锈钢是不能做人工关节的,但是在当时只有不锈钢。说是不生锈,但是现在当我们翻修关节时打开一看——黑的,不管是人工关节,还是关节里的肉都是黑的,你说能不造成感染吗?”

总之,起步晚,材料差,这种情况下做出来的病例带来的结果就是如今数目庞大的翻修手术。

大量患者在基层,基层培训任重道远

有着这样艰难的历史,那么,人工关节在中国的现状又如何呢?

胡懿郃教授语气振奋地说:“人工关节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医疗技术已然突飞猛进。有不少厂家开始给医生进行培训,不仅去国外培训,还去国内一些基层医院组织培训,所以现在国内人工关节外科医生的技术逐渐跟了上来,日趋成熟。”

以胡懿郃教授为首的专家组为患者施行关节置换术

  但是,这并不说以后翻修的病例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大量的病人其实是在基层,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到北京上海进行治疗,而基层培训现在是不到位的,基层医院的很多医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任重而道远。

  基层医院的问题除了技术不过硬,假体选择也受到病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选择价格较为便宜,材料较为低端的人工关节,造成的后果就是翻修病例猛增。

第三,基层医院手术的条件和病房的条件也有不足。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手术室达到百级标准,基层医院没有这个条件,因而感染不可避免,还有医生对感染也估计不足。所以现在关节翻修最多的还是因为感染。

“基层医院的这三个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任重而道远!”胡教授再次强调。

髋关节翻修,难点就是骨缺损

“病人置换的关节松动了,不来医院就诊,还继续活动、干活,长期拖着不治,使得关节骨头磨损,磨损以后掉下来的颗粒造成颗粒病,腐蚀到周围的关节,出现骨缺损,给翻修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缺损越大难度越大,在髋关节包括髋臼和股骨这两段,骨缺损的特别多。”说起患者的现状,胡懿郃教授很是无奈。

关节翻修的难点主要集中在骨缺损上,只要把骨缺损重建好了,关节翻修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面对关节翻修,医生手术前要做些什么?

胡教授说:“首先,术前要了解病人,诊断清楚病因,是否感染引起,或者是无菌性松动。如果是无菌性松动,先拍照片,做CT扫描,了解骨缺损有多少,根据骨缺损的分型来做术前准备。准备骨缺损的材料,例如爱康的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以及支架。”

而翻修手术的要求则是:关节外科医生有丰富的经验,从入路开始,显露要好,骨缺损的地方要补好,重建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手术后,病人不脱位,做了以后能够走路,这是最重要的。胡教授带领雷鹏飞医师与爱康合作研发了一套新的3D ACT动全髋双翻修系统,即HDR(Hip Dural-Mobility Revision system)双动髋关节系统。目前,胡教授团队已采用该系统完成了多例复杂髋关节翻修术,获得了优异的术后效果。这套系统不仅增加稳定性,不容易松动,还能有效减轻磨损。同时,爱康的3D ACT系统打印金属植入物,也为翻修手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D ACT翻修髋臼杯采用非组配设计,假体整体为多孔结构。由于无需设计与内衬的连接结构,因此螺钉孔的布置更加灵活,便于在残留的宿主骨上进行螺钉固定。 3D ACT翻修髋臼杯假体通过骨水泥与聚乙烯臼结合固定。这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力学实验表明采用骨水泥固定的强度与常规固定方式是相似的,臼衬的抗扭转力矩更大。由于3D ACT翻修髋臼具有更为粗糙的表面和小梁孔隙,有助于提高骨水泥的嵌插和绞锁作用,因此聚乙烯髋臼的固定强度会进一步提升。

用骨水泥固定聚乙烯臼衬允许其进行一定程度内的外展及前倾角度调整,以便获得更好的头臼对位关系,减少术后脱位的风险。


说到如何解决手术患者的满意度问题,胡教授有自己的诀窍:1.术前要跟患者沟通好,要讲清楚翻修不能跟初次置换一样要求那么高,翻修和初次的区别在于,翻修手术做得再好,总会有一些肌肉力量差、骨缺损等问题影响手术的效果,这些一定要事先打好“预防针”。2.满意度的好坏,医生也很重要。如果医生手术的技术和质量把控得很好,满意度自然就高了。

曾经的“流水线”产品,如今可以个性化定制

  八十年代那会儿,医生拿着X光片去商店里挑人工关节,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胡懿郃教授说,翻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比初次置换更加有难度,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骨缺损也不一样,所以,个体化治疗更为重要。例如,爱康的3D打印非常成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打印出很多个体化的东西,助力手术治疗,使患者受益匪浅。

  曾经的流水线产品,缘于厂家不知道医生需要什么,而医生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却做不出来。但是现在,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医工交互已成为医疗行业的大趋势。医生、厂家、学校、科研单位一起合作,医生把想法告诉厂家和研究单位,后者则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设计和制做,这叫做产学研一体化。

  胡教授说,“只有产学研一体化,才能开发出更好的产品,造福更多的患者。”

未来,医院也许会出现翻修科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人工关节寿命要长得多,因为厂家材料在改进,工艺在改进,生产技术也在改进,给医生提供的产品更加多样化,那么,是不是在未来,关节翻修的病例会越来越少?

非也!

胡教授认为,现在的中国人做的关节量还太少,美国人是我们人口的六分之一,但是做的关节量是我们的10倍,所以中国人的关节置换量势必会大幅增长。因此,再过二十年,翻修病例还会有,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未来,一些大医院会有翻修科,会有一些医生专门做翻修手术,”胡教授畅想着,“人工关节的材料会提高,对厂家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肯定也越来越高。希望这‘三高’能把翻修率降下来,这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后记

手术台上,胡懿郃教授是毋庸置疑的“大匠”,而下了手术台,胡教授则是妥妥的“灌篮高手“一枚

众口赞誉的医学成就背后,是多年的超负荷工作,但是,在他身上却看不到疲惫的印记,相反活力十足,步履矫健。原因无他,唯运动尔。打排球、篮球是胡教授多年的健身爱好,这几年,他不但自己打篮球,还带动全省乃至全国的骨科医生们一起打篮球。目前,他是COBA(中国骨科医师篮球协会/联赛)主席,通过协会和企业各方一起为全国骨科医师搭建了一个共同锻炼身体和加强相互交流的平台。

胡懿郃 教授

2017年,他倡导并成功组织了湖南省骨科医生篮球联赛,36个省内各级医院组队参赛。2018年,在他倡导下,全国骨科医生篮球联赛启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全国28个省市均组织骨科医生篮球队参加比赛,比赛历时大半年,该活动深受全国骨科医师欢迎与拥护。

2019年,胡教授又组织了第二届全国骨科医生篮球联赛,共有28支球队参赛,决赛恰逢11月的COA大会,将有四支球队在上海进行最后的角逐。

胡教授说,关节主要靠力量,肌肉的力量越发达,关节就被保护得越好。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强度,所以我一直倡导大家锻炼身体,不管男女老少,都要有很好的“动力装置”,才能保护好你的关节。

专家简介

胡懿郃 教授

  胡懿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关节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