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使命,矢志不渝——首医骨外科学系十二年刻苦努力成绩斐然

2019-12-07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613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2019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大雪”降临的日子,北京寒风凛冽,气温骤降,但严寒的天气难挡全国各地的骨科专家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简称“学系”)成员单位的专家、同道的参会热情。大家纷纷赶到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2019首都骨科前沿论坛的会场,交流学术、共话友谊,共同感受学系十二年辉煌的发展成果以及学系专家、成员似火的热情。

会议现场

本届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参会人数近500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自12年前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团结学系成员单位全体医护人员,致力于学术学科建设,先后成立了创伤、关节、脊柱、足踝、微创、颈椎、腰椎、骨质疏松、护理等专业学组;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每年都组织中青年医师、护士演讲比赛等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学系专家与成员同结一致,奋力向前,影响力与日俱增。

海涌教授主持

会议开幕式由会议主席、学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主持,“学系从2007年成立至今,现在已进入了第12年,在各位骨科前辈、专家、同道的支持下,发展迅速,现有囊括地方医院、部队医院在内共39家成员单位。今天有幸邀请各位共同见证学系的成长,希望各位专家、同道能够继续支持学系的发展。”

郝定均教授致辞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郝定均教授受主任委员张英泽院士委托,代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表示祝贺。经过12年的洗礼,学系在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每年一度的年会,都对首都乃至整个国内骨科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李晓北副院长致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李晓北教授表示,时光荏苒,12年的光阴让学系成长为青葱少年,活力四射。在各位学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系正向精细化发展,随着亚专业越来越多,学系队伍正越来越壮大,成果也将越来越丰硕。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在骨科主任海涌教授的带领下,凭借学系这一平台的优势,相辅相成,在医教研方面均取得相当优秀的成绩。

开幕式部分嘉宾合影

大师论骨,聚焦前沿

郝定均教授授课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郝定均教授在《寰椎不稳定骨折的治疗》的讲题中提到,传统的不稳定的寰椎爆裂骨折由于横韧带的损伤,往往需要颈枕融合或是前路经口复位等治疗,但暴露出了牺牲上颈椎活动度和易感染等风险。Atlas posterior plate -screw system(APSS)可以原位固定爆裂的寰椎并可以有效保留寰枢椎的功能。


马信龙教授授课

天津市天津医院马信龙教授就《个性化精准骨科手术》展开讨论,通过分享多个病例的方式向我们讲解了通过应用病理+CAD+3D重建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做到手术的微创化、精准化和个体化,将复杂手术变得简单化。

刘璠教授授课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刘璠教授分享了《数字骨科的现状与未来》的讲题。数字骨科即为数字临床骨科与计算机数字技术紧密联合。影像技术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做到了骨科手术的立体准确和直观。在未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将逐步应用与临床,在手术的规划、教育教学和医患沟通等方面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胡懿郃教授授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懿郃教授在《膝关节翻修要点》的讲题中,分享了关于对膝关节术后出现症状的翻修手术的要点,包括完善检查以明确原因、选择合适的假体并修复骨缺损以重建关节线。其中,胡教授着重介绍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导致骨缺损后通过解剖结构确定膝关节力线的临床经验。

唐佩福教授授课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唐佩福教授在《股骨近端三角形力学稳定结构及治疗策略》的讲题中介绍了其团队在临床工作科研中建立的股骨近段三角形力学稳定结构理论,该理论已通过力学计算、有限元分析、三维重建测量以及解剖学实验的证实。唐教授提出,只有将股骨近段的三角形的三边同时固定,才能保证骨折端的高融合率。目前唐教授团队实践的三十余例病例全部获得良好的愈合。

第一节主持人

刘忠军教授授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在《3D打印钛合金假体在骨科领域应用的临床价值与前景》中发表了关于定制3D打印微孔钛合金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相关的演讲。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髋臼杯、人工椎体等假体,并在临床中获得了良好的固定和融合。该项技术避免了钛网易滑移、塌陷的缺点,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对脊柱肿瘤中的疑难病例提供了解决方案,并且在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邵增务教授授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邵增务教授以《3D打印技术在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的应用》为题进行了讨论。骨盆肿瘤切除后对骨盆的重建在临床工作中一直是一个难题,邵教授团队经过4年对32例患者的随访得出结论:3D打印假体能够切除肿瘤后有效重建骨盆,此外,3D打印技术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感染风险低的优势。骨科的未来是走向微创化、精准化的,结合其他学科进展,一定可以上一个新的台阶。

李淳德教授授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淳德教授带来了他关于神经肌肉源性脊柱侧弯的诊治体会,神经肌肉病引起的脊柱侧弯最大特点就是侧弯程度进展没有年龄限制,除了神经和肌肉的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呼吸、活动及发育方面的障碍。对于这类患者,需运用多学科综合评估患者情况,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主要目的在于疾病后期矫正畸形,尽可能恢复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时机强调“Not too early,Not too late.”

张伟滨教授授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伟滨教授分享了《骨肉瘤肺转移的治疗策略》。肺是骨肉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预后极差,长期生存率<17%,传统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张教授表示从四大方面阐释了他对骨肉瘤肺转移的看法:①对于肺转移的骨肉瘤的治疗策略为术前至少2个月的窗口期观察,筛选出需要手术的病人;②尽量争取手术切除,最佳的切除时间仍有争议;③化疗仍是肺转移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④靶向药物早期使用效果更佳。

第二节主持人

青年演讲,彰显朝气

“少年强则国强”,新生代医护人员的蓬勃成长预示着学系光明的未来。这些骨科青年坚持刻苦学习,奉献自己的医学热情。本届会议为他们提供了“青年医师中文演讲比赛”“护理演讲比赛”两个展示成绩的舞台,他们的演讲博得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演讲比赛邀请了北京博爱医院洪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郭艾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宝戈教授作为点评专家。点评专家不仅对参赛选手的学术内容进行评价,还指出了选手们着装、谈吐、礼仪方面的不足,帮助选手们更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及劣势。

点评专家

演讲比赛主持人

经过激烈的角逐,评委和现场专家评选出了青年医师演讲比赛和护理演讲比赛获奖名单。在当天闭幕式上,洪毅、鲁世保、刘宝戈教授分别宣布了比赛获奖名单,在场专家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获奖名单附文末)。最后,海涌教授作闭幕式总结发言。闭幕式及颁奖仪式由学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刘玉增教授主持。

刘玉增教授主持闭幕式及颁奖仪式

中青年医师英文演讲比赛颁奖照片

洪毅教授宣布获奖名单

颁发获奖证书

中青年医师中文演讲比赛颁奖照片

鲁世保教授宣布获奖名单

颁发获奖证书

中青年护师中文演讲比赛颁奖照片

刘宝戈教授宣布获奖名单

颁发获奖证书

海涌教授作闭幕总结发言

“国内国外骨科圈,首医学者频有声!”依托于优势的医疗、教育资源,首医骨外科学系已经打造了一支集学骨科专家、学术骨干、青年后备人才为一体的人才梯队,肩负着“治病助人、救危解困、教书育才、善作善成”的使命阔步前行、敢为人先,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骨科优质人才,在人民需要的时候频频留下首医骨外科学系的身影。

闭幕式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学术支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获奖名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