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分型

2020-02-11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8660   我要说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内的骨折。据统计,全球髋部骨折大约以每年160万的数量递增,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高能量创伤逐年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复杂性也随之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方法很多,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系统作一综述。

Evans分型

Evans分型示意图

Evans分析了10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将骨折的初始稳定性及骨折复位后稳定与否作为主要考虑方面,认为骨折稳定与否取决于骨折内侧皮质的连续性及复位后能否恢复,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为骨折线顺转子走向,又进一步分为4个亚型:

Ⅰ型1度:骨折内侧皮质正常无移位,骨折稳定;

Ⅰ型2度:内侧皮质骨折且存在重叠,牵引后内侧皮质复位,骨折变为稳定;

Ⅰ型3度:内侧皮质骨折且重叠,牵引后内侧皮质骨不能完全复位,骨折不稳定;

Ⅰ型4度:内侧皮质粉碎骨折,牵引后内侧皮质骨不能复位,骨折不稳定。

Ⅱ型为骨折线逆转子走向。

其中Ⅰ型1度和Ⅰ型2度为稳定性骨折,术后骨折无畸形,愈合率高;Ⅰ型3度和Ⅰ型4度复位后内侧皮质不稳定,髋内翻畸形率较高。

Jensen分型

Jensen分型示意图

Jensen等认为骨折的稳定性与大小转子区是否受累有关,将Evans分型改良,提出骨折分为5型。

Ⅰ型:无明显移位的二部分骨折;

Ⅱ型:有骨折移位的二部分骨折,但大小转子完整;

Ⅲ型:包含大转子分离的三部分骨折,无后外侧支持,难以达到解剖复位;

Ⅳ型:包含小转子分离的三部分骨折,内侧皮质难以解剖复位和重新恢复支撑;

Ⅴ型:四部分骨折,即大小转子区均发生骨折。

Jensen研究发现,Ⅰ、Ⅱ型骨折中94%复位后稳定,Ⅲ型骨折中33%复位后稳定,Ⅳ型骨折中21%复位后稳定,而Ⅴ型骨折中只有8%复位后稳定,因此认为Ⅰ型和Ⅱ型为稳定性骨折,Ⅲ型、Ⅳ型、Ⅴ型为不稳定性骨折。

Boyd-Griffin分型

Boyd-Griffin分型示意图

Boyd-Griffin分型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4型,包括股骨颈关节囊外部分至小转子下方5cm以内所有骨折。

Ⅰ型:简单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沿转子间线至小转子,复位简单且容易维持;

Ⅱ型:粉碎性骨折,,主要骨折线位于转子间线,伴骨皮质多发骨折,复位比较困难,其中有特殊骨折类型,即转子间前后线型骨折,只能在髋侧位片上看到;

Ⅲ型:骨折线自股骨干近端延伸至小转子,可伴不同程度粉碎;

Ⅳ型:骨折至少包括转子部和股骨近端2个平面,股骨干骨折线多呈螺旋形、斜形或蝶形,骨折不稳定。

其中Ⅰ型、Ⅱ型骨折复位后稳定,预后较好,Ⅲ型、Ⅳ型骨折复位困难,围术期和恢复期并发症较多。

AO分型

AO分型示意图

AO分型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划分至股骨近端骨折。

A1型:股骨转子部简单二部分骨折,内侧骨皮质存在良好支撑,外侧骨皮质完好,其中A1.1型为沿转子间线的骨折,A1.2型为沿转子间;线的骨折且骨折线通过大转子,A1.3型为顺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至小转子下;

A2型: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内侧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其中A2.1型有1个中间骨折块,A2.2型有数个中间骨折块,A2.3型向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cm;

A3型:骨折线经过外侧皮质,其中A3.1型A3.2型均为简单骨折,A3.1型骨折线由外下斜向内上,A3.2型为横行骨折线,而A3.3型为粉碎性骨折

A1型和A2.1型被认为是稳定性骨折,其余均为不稳定性骨折。

小结

综合以上分型可见,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是现有转子间骨折分型系统的核心考量。目前的分型系统将骨折的稳定性主要归于2个方面,一是内侧弓的完整性,即股骨矩是否完整;二是后外侧皮质的粉碎程度,即大转子的粉碎程度。小转子骨折使内侧弓骨皮质缺损而失去力学支持造成髋内翻,大转子骨折则进一步加重其矢状面上的不稳定造成股骨头后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