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膝保膝,维系动力”系列活动|黄野教授专访:什么是保膝

2020-04-04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322   我要说

当前在保膝领域最火的话题,可能莫过于保膝了。每次以保膝为主题的学习班和学术活动都异常火热,报名人数踊跃。因此骨科在线联合美信美达,推出“珍膝保膝,维系动力”为主题的线上保膝学术交流活动。活动包括专家访谈、病例交流、学术辩论和手术演示,以期帮助更多初涉此道的医生了解保膝理念,学习保膝知识,参与保膝讨论。

保膝治疗在中国的推广过程中,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的黄野教授多年来默默地做了很多工作。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组织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关节外科医师致力于推动中国保膝事业的发展,并取得突出的成就。

本次活动中,骨科在线对黄野教授进行了专访,分享他的保膝理念。在与黄野教授的交流中,小编也被他对保膝事业的热爱与情怀所深深感动。

什么是保膝?

提起保膝,首先要了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数百万年前,人类祖先放弃了树栖的生活方式,第一次尝试双足直立行走,加速了进化的脚步。但双足直立行走,也为后代膝关节埋下了隐患。因为负重和稳定的需求,我们的膝关节在前内侧进化出一个凹窝,站立时身体2/3的重量,都集中负荷在这个结构上,因此前内侧也成为了膝关节软骨磨损的“重灾区”。

Goodfellow教授在 1991 的文章中,首先提出了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antero-medial Osteo-arthritis)的理论,指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不是一开始就是全关节的骨关节炎,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膝关节的软骨磨损停留在前内侧骨关节炎阶段,也称单间室骨关节炎阶段。在此阶段,内侧关节软骨应力增加的长期作用,造成软骨的磨损;而软骨的磨损会造成下肢变形内翻;内翻加重使负重区压强增大,磨损则更为严重,形成一个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不断加重的恶性循环。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但长期以来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体系却是跳跃性的,在成熟的运动医学关节镜治疗和全膝置换手术之间的治疗方式教育非常薄弱。很多轻度中度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可能已经无法缓解他们的痛苦,从而非常有可能被建议换关节,或等着换关节。

这种跳跃性的治疗选择既不符合阶梯化治疗理念;又不能很好满足患者的需求,难以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为了填补关节镜治疗和全膝治疗的空白地带,实现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的连续性,使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更加精准化、微创化和阶梯化。这就是黄野教授所推广的保膝理念。

保膝是在保什么?

保膝到底要“保什么”?黄教授表示,对于保膝的理解,是希望能通过更加简单的、微创的手术,更多的保留膝关节的自然结构与功能,保的是更多的软硬组织、自然运动方式(自身韧带所引导的)和关节自身的本体感觉。有人说,全膝置换也叫保,因为把膝盖保留住了,但无论TKA的技术如何发展,假体设计如何进步,人工关节都无法完美替代自身膝关节这种人体结构最复杂的,也是对活动能力要求最高的关节。

黄野教授认为,下肢力线和畸形对膝关节磨损的影响,和膝关节骨关节炎发展的阶段性,是保膝理念成功发展的两大理论基石,以他为代表充满保膝情怀的医生们,坚持用保膝的理念造福患者。

为什么要推广保膝?

从黄野教授介绍中了解到,目前TKA作为一个以牺牲患者自然关节为代价的终极治疗手段,目前普遍认为患者对自己所换的人工关节的满意度只有80%左右,甚至有患者认为,“我换了关节还不如不换”。同时很多对术后感到不满意的患者,他们因为惧怕再次手术而选择不被翻修,只能忍耐和适应自己的人工关节。

而保膝手术的临床结果令人欢欣鼓舞。以胫骨高位截骨为例,如果患者较为年轻活跃,软骨磨损局限在内侧,而胫骨内翻明显,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会明显减少或消失,软骨的磨损停止,炎症逐渐消除。甚至有些患者在截骨术后减压的情况下,磨损的表面会有非常接近正常透明软骨的功能的类透明软骨的重新再生和覆盖。这也推翻了“软骨磨损不能再生”的观念。

单髁置换相较于全膝置换,除了有更小的损伤和更快的康复外,术后也有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很多患者可以恢复到以前的日常生活和运动状态。牛津单髁自己的登记中心数据也显示了较高的十年生存率。

上述的临床证据,也坚定了保膝人针对膝关节晚期骨关节炎治疗的阶梯化外科治疗方案。针对内侧骨关节炎的患者,关节外畸形大的,他们可以进行截骨治疗;对于关节外畸形小的,而关节内磨损重的患者,他们可以进行单髁置换。因为无论是截骨或是单髁哪种保膝治疗,与全膝置换相比,都可以为相对年轻和活跃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关节功能,和更低的医疗花费。

特别是对于一个相对年轻的患者来说,他的预期寿命是超过假体预期寿命,如果一上来就给他换全膝,那么他一生当中要至少面临一次翻修。翻修膝的功能差,而翻修手术价格昂贵。等于患者用更高的医疗花费,换来更差的生活质量,所以一开始为患者尽可能的先提供保膝治疗,即使保膝治疗不能坚持到最后,再用初次全膝进行翻修,也会使患者一生的医疗花费将会更低,一生的生活质量将会更高。

骨关节炎的阶梯治疗也被写进了最新的2018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中。早期患者,依据患者的需求和一般情况,可选择包括患者教育、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行动支持治疗在内的适宜基础治疗方案;病情加重,进入第二层药物治疗,在考虑患者发病的部位及自身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及药物种类,如NSAIDs镇痛药物、激素和玻璃酸钠等关节腔注射药物、处方硫酸氨基葡萄糖等缓解症状的慢作用药物以及中成药;病情进一步加重,在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前提下进行关节镜、截骨、部分置换等保膝手术和全膝置换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案需依据患者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一般情况以及自身意愿综合考虑。

以黄野教授为代表的保膝医生的不断坚持,坚信实践出真知,也是对骨关节炎阶梯治疗理念最好的践行。

坚信保膝,患者受益

黄野教授在采访中说道,“我们坚信,我们为患者选择的保膝治疗是在做一件好事,在做一件善事”。跳跃性的治疗为患者带来的可能是过度治疗,而保膝治疗是给患者带来更精准的治疗,更加微创化的治疗,为患者解决问题,也是患者最愿意接受的治疗,患者是最终的受益者。

黄野教授提到2018年国内截骨手术增长百分之百,单髁手术增长百分之四十八,发展势头强劲。保膝理论是经过考验的正确理论,保膝理念、保膝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中国的患者。

以黄野教授为代表的保膝团队,也积极通过理论教育、手术演示等使更多医生迅速接受并掌握保膝的理论和手术技术,缩短学习曲线。他们始终坚持举行学术活动、培训课程班、出版病例点评专刊、线上授课等形式,将AO达沃斯的膝关节周围截骨课程和英国牛津的单髁置换课程这两个具有近20年的教学历史,是骨科领域里最经典、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课程进行教育和推广。他们教育的受众群体包括关节科医生、运动医学科医生、创伤科医生、中西医结合医生和广大的基层骨科医生,希望让更多尤其是年轻医生能够接受保膝理念的教育。最终造福中国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正是他们不断努力坚持的初心。

结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保膝一家亲”。2018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膝关节保护与矫形学组在山西成立。本着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共同进步的初衷,学组肩负起推广保膝学术交流平台的职责。作为学组组长,黄野教授肩上的重担更重了,但正如他坚信的那样,保膝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这应是膝关节外科的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保膝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后续我们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保膝经典病例分享、保膝学术辩论以及保膝手术演示,敬请期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