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相伴终身的原装关节,怎么就不能用了?

2020-10-16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2121   我要说

每逢假期,总有孝顺的儿女带着腿脚还算利落的父母出去旅游,节后就把蹒跚而归的老人推来就医了,一查是膝骨关节炎,需要动手术甚至换人工关节。

其实,如果能从青年、中年时期就关注骨骼健康,注重骨关节的保养,很多人到了老年仍然能自如行走,免去置换人工关节这一遭罪。

以全新理念提升骨关节炎防治效果

我国现存6120万骨关节炎(OA)患者,研究他们的骨关节健康现状与诊疗习惯,可以给大众和医生带来新的启示。在第24个世界关节炎日到来之际,《以患者为中心——骨关节健康管理洞察新解》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北京正式发布。


《以患者为中心—骨关节健康管理洞察新解》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在此次发布会上,我国关节外科的两位权威专家: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翁习生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教授做了主题演讲,并提出了“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骨关节炎全病程管理” 模式及方向。

如何理解骨关节炎的全病程管理?翁习生教授给出了权威的解释:“骨关节炎这一慢性疾病管理的重点在于早诊早治,应该及早干预,采用阶梯化、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此外,构建‘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循序渐进的全病程管理意识,引导处于不同阶段的患者根据疾病进展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应当成为当前骨关节健康管理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林剑浩教授则形象地将全病程管理简单归纳为8个字:“没病防病,有病治病。” 其中,“有病治病”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针对骨关节炎的药物治疗,此次发布的《报告》也强调要采用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不仅应对症下药,更应对人下药。疼痛症状明显的可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缓解疼痛。关节肿胀,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在疾病教育、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予以关节腔内注射少量激素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关节腔内注射1年内不得超过4次,同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此外,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可做为背景治疗长期使用,缓解疼痛,修复软骨,延缓疾病进展。

骨关节炎的全病程管理不是只针对医患双方,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当前我国的骨关节炎防治面临几个挑战:一是公众对此疾病认知率很低,二是就诊率低、治疗依从性差。为此,专家呼吁需要提升全社会对骨关节炎的认识,倡导全民防控骨关节炎,构建起关节疾病阶梯化治疗的全病程管理理念。

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及危害

骨关节炎是全球60岁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全球第四大致残性疾病,往往起病于青年,发病于中老年。其致病原因多样,除年龄、性别等因素外,过度或不足的运动、久站或久坐的工作习惯,都易诱发骨关节炎。北大根据2011年数据所做的《中国健康与养老的追踪调查》显示,我国45岁以上人群出现膝关节疼痛、X光片证实有问题的占8.1%。肥胖、老龄化、运动损伤等因素造成骨关节炎病人越来越多。

在我国,骨关节是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的第二类最常见慢性病,患者发病率高;而且患病人群广,老年人、中年人和爱运动的青年人都深受其害。此病虽不致命,但危害性并不低于高血压和冠心病。骨关节炎会累及全身各个负重关节,其中以膝骨关节不适最为常见,颈椎和腰椎不适次之。骨关节疼痛、酸胀、骨摩擦音、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妨碍了患者生活,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使得患者长期陷于对身体的焦虑和对家人的负疚情绪之中。

及早“号脉”发现OA的蛛丝马迹

难道不到疼得走不动路,人们就察觉不到这个病的蛛丝马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翁习生教授作主题演讲

翁习生教授透露了早期骨关节炎的3个典型征兆:怕风怕冷、怕上下楼、怕蹲。“这3个表现占到一两个,就说明你的关节有问题,需要找医生进一步判断。若已患上骨关节炎,走路或跑步疼痛是最显著的症状。”

他特别强调早诊早治:“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骨关节炎也是可防可治的。从个体来说,健康由每个人自己做主,早预防早介入,可以减少后续因疾病带来的巨大痛楚以及负担,所以要把健康防护当作实际刚需认真对待。”

“没有骨关节的健康,就没有个人的整体健康。” 他还呼吁全社会关注骨关节疾病的健康防护,医生给大众提供简单实用、能在日常生活中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将最早的“治疗机会窗”前移,以达到防病和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呼吁纳入慢病管理,运动治疗是重要一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林剑浩教授作主题演讲

骨关节炎全病程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运动康复,但目前无论是从个人、行业,还是政府来看,这方面都需进一步加强。这也是林剑浩教授团队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一种基础治疗方法。当前,林教授正在着力建设社区分级诊疗模式的项目,欲将运动治疗下沉到二级乃至基层医院管理。

林剑浩教授指出,运动康复已不再是只针对运动员受伤后的康复,而是针对不同环境下,不同身体状况的不同人群的运动医学处方。

“我们正在通过3年的观察研究,对500多个已登记患者的运动治疗康复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希望能够为全病程管理理念的普及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助力骨关节炎疾病全病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并扩大覆盖范围。”林剑浩教授表示,没有体育运动,就没有全民健康,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正是“健康中国”所倡导的重要战略举措,未来如何使其更好地在骨关节炎领域践行,需要社会各界的合力方可促成。

同时,身处网络时代,林剑浩教授提醒网民要减少看手机的时间,体重控制,合理运动,每天做拉伸,老年人要练腿部肌肉以免摔倒,关节不适的人在护膝、登山杖等器材的辅助下也能出去走走。

对于骨关节炎疾病管理的未来,翁习生教授指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健康骨骼专项行动正在多方推动下逐步变为现实。骨关节炎应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同纳入国家慢病管理中长期规划,推动‘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骨关节炎全病程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本次《报告》得到医疗健康生态平台平安好医生和全球性制药企业迈蓝(Mylan)的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