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松柏,至老弥坚——2020中国老年骨科大会助力银发族骨强筋壮

2020-10-18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2791   我要说

10月18日,在秋意正浓的北京,一场为老年人谋求骨骼健康的学术盛会——2020年老年骨科大会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学术年会如期而至。全国逾万名骨科同道通过网络直播,与现场的近200名骨科同仁学习了各领域专家带来的老年骨科应对之策。

老龄化带来骨科临床诊疗新挑战


大会现场

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1%;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到2035年将达到4亿;2050年达到5亿,占到总人口的35%。

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已有20年,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特点。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防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脊柱及关节退变,骨骼健康急剧退化,骨骼问题带来的行动不便,使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陷入两难的境地。而老年骨科的外科治疗存在高风险、高并发症的问题,为骨科临床诊治带来诸多难题,需要骨科及相关学科一同攻坚克难,进一步提高高龄骨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联合协办,骨科在线承办的2020年老年骨科大会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学术年会,分析了当下我国老年骨科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了各学科的应对措施,并展望了科技创新对老年骨科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


曹永平教授致辞

“2020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天能在线下召开本次学术大会标志着中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疫情期间尽管很多工作无法开展,但本学会各学组还是针对疫情突发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应急的线上讲座,有效解决了疫情封闭期间居家老人对骨科疾患的诊疗需求。”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曹永平教授在致辞时说,数字化科技成果让大家在疫情期间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后疫情时代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契机,更全面、更精细地规范老年骨科的学科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老年骨科事业。


邱贵兴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在致辞时强调,中国社会老龄化严重,国家也很重视老年人的康养问题,能否做好老年人的医疗健康保障工作,不仅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也影响“健康中国”事业的推进。

邱院士指出,骨科疾病尚未纳入我国慢病管理系统,社会各界对老年骨科疾病的重视程度还亟需提高。“骨科疾病治不好,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内科疾病也控制不好,因为他们无法迈开腿去锻炼身体。”他希望大家通过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这个平台,逐步解决中国老年骨科的后顾之忧。


张英泽院士视频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教授发表了视频致辞:“随着中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老年疾病也在迅猛增加,老年骨科患者上升了25%,老年性的脊柱疾病、关节疾病也不断攀升,针对老年骨科疾病进行研究非常必要。”

张英泽院士相信,本次会议对推动老年骨科疾病的治疗将产生重要意义,在邱贵兴院士和党耕町教授的支持下,在曹永平教授和关振鹏教授的带领下,中国老年骨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将取得全面发展和进步。


刘维林会长致辞

“急速的老龄化大潮急速向我们走来,国家健康管理政策正在向主动健康模式转换。”专注于老龄问题研究、以传播和呼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倡健康老龄化为学术研究之本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刘维林会长的致辞,让大家感受到老年医学发展的紧迫性。

刘会长对疫情期间骨科分会制定并落实《老年骨关节疾患社区防治指南》《老年骨质疏松社区防治指南》,健全老年骨科线上智慧医疗平台,在疫情及后疫情时代所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他认为,后疫情时代对我国老年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要,老年骨科分会必将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李放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七临床医学中心李放教授主持本次开幕式。


与会嘉宾合影

以科技促创新,积极谋求应对之策


党耕町教授与王坤正教授在会场

本届大会从社会学、生物技术学、工程材料学、骨科学等多学科着眼,多角度探索老年骨科临床科研方向的新思路,并展示了我国老年骨科领域的创新成果,积极促进我国老年骨科的发展。


于善江处长作报告

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于善江处长就“十三五”生物技术领域国家重点专项部署及科技应对健康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科技部生物中心和“十三五”科技计划布局,尤其就重大专项的内容、经费支撑、项目申请情况、申请单位和地区作了介绍,并就骨科相关研究项目作了讲解。


杜鹏教授作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副会长杜鹏教授作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对老年健康服务的挑战》的报告。他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发展现实之一,人口老龄化将贯穿社会发展之中。《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王启宁教授作报告

机器人研究是当前前沿科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王启宁教授作了《智能机器人在老年骨科的应用》的报告。他介绍说,医疗机器人正用于预防、诊断、手术、康复、护理、日常训练等诸多环节,加快进入整个医疗周期。医疗机器人不同于工业机器人,王教授从辅助器具到穿戴式机器人、用于关节助力和脊柱侧弯矫正的机器人都作了详细的讲解。


王坤正教授作报告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关节病中心主任王坤正教授就中国人工髋关节发展的进程与问题做了讲解。他回顾了中国关节外科及人工髋关节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中国髋关节置换面临复杂病例多、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规范登记随访系统等问题,并对当前中国关节外科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梳理。


张向东副主任作报告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社区卫生首席专家、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社区卫生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张向东,就规范社区服务管理提升慢病管理能力作了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北京市社区服务概况和北京市慢病防治发展历程,以及我国正在逐步推进并落实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并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要求作了阐述。


第一节学术主持人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任龙喜、邓忠良、林定坤教授主持第一节学术内容。


郑玉峰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郑玉峰教授分享了《21世纪的新型金属骨科植入物材料研发》的研究进展。他介绍了传统骨科植入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中的问题、骨科植入材料的发展历程,以及21世界金属骨科材料的发展方向,并重点讲解了可降解金属、玻璃金属和3D打印制造金属作为骨科植入材料的应用前景。


李放教授作报告

李放教授讲解了老年人脊柱疾患的挑战和对策。他首先介绍了老年脊柱疾病的现状,特别是目前面临的挑战:病变严重、严重骨质疏松、内科合并症多,手术困难、评估系统缺失等。这对脊柱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重视老年脊柱疾患的特殊性,进行仔细的术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严格的围手术期管理,才能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


林剑浩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林剑浩教授对骨关节炎疾病负担和应对方法提出了思考。他指出,我国骨关节炎疾病的负担在逐渐增加,“勤学习、管住嘴、迈开腿”是保守治疗的利器,运动治疗、特别是神经肌肉训练对骨关节炎益处多多。他提出,康复机构的建立、医保政策的跟进等均为骨关节炎治疗中遇到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周君琳教授作报告

老年骨折面临骨折数量大、后果严重、合并严重骨折疏松或其他内科疾病等诸多挑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创伤骨科周君琳教授分享了老年骨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老年骨折应进行整体治疗,并重视并存疾病和骨质疏松的治疗,而术前优化、术后康复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她强调,老年骨折争取在48小时内进行手术,但老年骨折内固定的目标和技术有别于青壮年。

赵宇教授作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赵宇教授分享了社区老年骨病患者面临的挑战。他首先介绍了社区医疗的发展历程,根据政策性文件,明确发展社区医疗的重要性。当下,社区医疗也遇到很多问题,如收支两条线管理、忽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用药限制影响患者就诊、人才缺失、诊疗能力不足、医保支付的限制等,明确社区骨科工作重点就是骨关节病的防治。未来,康养服务将是社区骨科发展的一个重点。


第二节学术主持人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宝戈、孙常太、林剑浩教授主持第二节学术内容。


关振鹏教授作大会总结

大会秘书长、分会总干事、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关振鹏教授在进行大会总结时指出,学会将在全国骨科专家、相关学科学者及骨科同道的共同努力下,调动各方力量积极推动中国老年骨科事业的发展。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的关节、创伤、脊柱、创新转化、中西医结合、康复、脊柱微创、基础、保膝、老年骨肿瘤、护理、社区12个学组,还将在今年10月至12月间分别推出12场线上学术会议,届时将由百余位骨科专家为大家带来系列精品网络直播课程,欢迎持续关注。

感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恒医生提供学术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