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攀学术高峰,追寻闪亮明星 ——盛京医院脊柱外科王欢教授专访

2020-10-21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601   我要说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开车头带”。盛京医院脊柱外科有悠久的历史,从之前王怀甲教授、王海义教授,到如今的科室主任王欢教授,一辈辈的骨科专家呕心沥血, 盛京医院脊柱外科也从筚路蓝缕,一步步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科室。本期,我们特别邀请盛京医院脊柱外科主任王欢教授接受专访,请他分享盛京医院脊柱外科一路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

科室历史奠定雄厚基础

医院骨科珍贵历史照片

盛京医院由苏格兰教会于1883建立,在当时以西医见长,其中骨科也是医院较早发展的科室之一。上世纪40年代,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杨克宁教授,将脊柱外科技术带回医院,奠定了盛京医院脊柱外科的基础。50年代,科室即能够开展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那个时候,辽宁省朝阳地区有大量脊柱结核患者来盛京医院脊柱外科就诊,也为科室在诊疗脊柱结核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王怀甲教授照片资料

当提起科室奠基人之一的王怀甲教授时,王欢教授也在言语中透露他对老一辈骨科专家们克服一切困难条件,一心为解决患者病痛精神的敬佩。那个年代,我国医疗条件还相对落后,例如现在常见的内固定材料钛合金,在当时都没有统一标准,鲜有使用。王怀甲教授为了证实该种材料的安全性,甚至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实验对象,将钛合金材料植入自己体内。正是这种为患者竭尽所能,勇于奉献的精神,也从盛京医院诞生之初,传承至今,鼓舞着盛京医院一代又一代的医护人。

王海义教授年轻时的照片

在王海义教授作为主任时,科室医疗条件较虽然之前已有很大进步,但仍很困难。当时科室没有CT、MRI等设备,只能通过腰椎造影为患者进行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定位。不过他们没有放弃,依旧秉承医院精神,为很多患者开展手术,解决病痛之苦。王海义教授还将很多新技术带入科室,推动科室发展,盛京医院脊柱外科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多项脊柱手术的医院科室之一。

新掌舵人推动科室加速

2000年后,随着国内医疗条件的进步,手术器材日益丰富,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也更加频繁与深入,我国骨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盛京医院脊柱外科趁此东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科室新一代掌舵人王欢教授接受骨科在线采访

在科室新一代掌舵人王欢教授的带领下,秉承老一辈骨科前辈的精神,科室进入稳步快速发展阶段,也逐渐形成了自己新的优势。面对当前患者对医疗要求越来越来高,对治疗结果越来越好的现状,脊柱外科也做出很诸多调整。通过不断学习国内外最新技术,科室始终保持自己一直处于学术前沿,同时将最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最大程度解决当地复杂疑难病例,逐渐在当地形成了以“疑难手术”和“微创手术”的诊疗特色。

王欢教授与助手在手术中

寰枢椎手术被称为脊柱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脊柱外科领域的最后一个“堡垒”,患者随时可能发生呼吸暂停等危险,手术风险高,操作难度大。2000年后,盛京医院脊柱外科在寰枢椎手术的基础研究、生理解剖、病理改变、固定方法等方面做出大量努力,形成了以王欢教授为核心的寰枢椎手术团队。科室年寰枢椎手术量超过20例,包括寰枕畸形、寰枢椎不稳、寰椎骨折、齿突骨折、Hangman骨折等病理。由王欢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三点定位分离法”、“寰枢椎旋转中心控制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的寰椎后弓椎板交叉螺钉、贯穿螺钉固定法安全、可靠地解决了寰枢椎不稳的固定,攻克了这一“堡垒”。同时王欢教授还带领团队,完成国内第一部寰枢椎骨折指南,为推动国内寰枢椎诊疗整体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王欢教授与国外访问学者一同为患者查体

胸椎管狭窄手术也是脊柱外科中的难点,患者术后瘫痪风险很高,很多医院都不敢开展此种手术。王欢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诊疗方法,通过整体减压技术,极大程度降低了患者术后瘫痪率,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微创手术也是当前脊柱外科发展的热点。盛京医院脊柱外科紧跟学术潮流,早在1998年,王欢教授就在全国率先开展MED腰椎间盘微创手术,成为国内第二家开展该手术的科室,并在此基础上改良术式,开展腰椎间盘小切口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术后3天下地活动,有效率在98%以上。颈椎人工间盘手术、Zero-Profile内固定等非融合技术也已成为科室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常规技术。目前科室形成了由王欢教授亲自带队微创专业组,每年常规的颈椎及胸腰椎退变疾病手术治疗超过900例,坚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并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及随访,使脊柱外科的治疗系统化、规范化,成为地区微创手术量最多、复发率最低的医院科室。

王欢教授在学术会议中与国内外同道分享临床经验

目前,盛京医院脊柱外科手术范围纵贯人体整条脊柱,从寰椎一直到骶椎的疾病,均可开展手术治疗。科室也在脊柱侧弯、脊柱肿瘤等其他疑难手术方面,积极学习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同时,融合自身创新发展,形成了“疑难手术”和“微创手术”的两大特色,所做的贡献也赢得患者的信任与口碑。

“用血大户”转型“节血先锋”

很多脊柱手术时间长、风险大、失血多,是医院“用血大户”。根据王教授介绍,之前脊柱外科是医院的用血大户。后来科室与麻醉科联合率先提出并成功应用了“术中唤醒”技术,大大降低了矫形过程中神经损伤的风险。为解决“血荒”以及输注异体血的风险,他们与输血科、麻醉科联合应用的术前自体血储血,术中自体血回输等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对异体血的依赖和输注异体血的并发症,创造了失血4000ml,未输一滴异体血的奇迹。科室自行购买了自体血回输机,将术后引流的血液过滤后进行回输,真正替患者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解决了“用血多”的困难后,极大提升了手术效率,手术量也得到提高。

扎根临床做好管理教学

作为教学医院科室主任,既要做好临床工作,又要做好科室管理工作,还要做好年轻医生的培养,如何平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摆在医院科室管理者面前的重任。面对这个难题,王欢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手术之余,王欢教授与手术团队交流讨论

医生的第一要务是治病救人。做好临床工作,是作为医生的核心,以专业技术发展和进步,做好临床科研与教学。医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对疾病的学术认知,才能提升整体科室的学术水平,继而推动学科发展。

盛京医院脊柱外科团队

目前盛京医院脊柱外科治疗团队现有医生1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科室医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占80%以上,已培养研究生70余人。王欢教授也在采访中为年轻大夫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采访时恰逢科室住院总工作交接

他希望年轻一代的医生能继承老一辈专家吃苦耐劳的精神,扎根临床,培养学术兴趣,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学会医患沟通,充分给予患者手术选择权利。医院与科室也会为年轻医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工作条件,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科普教育助力全民健康

王欢教授门诊时为患者进行科普教育

2017年,党和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作为医务工作者,王欢教授团队也通过报纸专栏、电视节目等,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很多脊柱疾病属于退行性疾病,由患者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积累形成。加强患者教育,让部分轻度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锻炼等方式获得康复,向患者推广健康理念,也是作为医生的职责所在。

王欢教授在采访中,告诫年轻人长时间工作学习过程中,应主动起身活动,应避免久坐,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腰椎,可以很有效避免“腰痛”等常见疾病的发生。

结语

如今的盛京医院脊柱外科治疗团队年手术量超过1100例,治疗领域不仅涵盖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脊柱外伤等常规疾病的的手术治疗,在代表脊柱外科最高水平的寰枢椎手术、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脊柱肿瘤手术方面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手术中的王欢教授

在王欢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以学术为先导,用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不断革新治疗理念、改进治疗方式,为追寻医路上那颗最闪耀的星,继续勇攀高峰,不断前行。

附:王欢教授手术演示视频一例

(链接稍后添加)

采访专家简介

王欢,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骨与骨关节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颈椎外科分会委员、加速康复外科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脊柱外科学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北美脊柱协会(NASS)会员,AOSpine讲师。

王欢教授长期致力于脊柱外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注重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1998年开始在国内最早开展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手术(MED),在代表脊柱外科高水平的寰枢椎手术、脊柱肿瘤手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重度脊柱骨折脱位手术、胸椎管狭窄手术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基金1项,省教育厅基金1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横向合作项目1项,专著3部,专利5项,主持编撰中国医师协会枢椎骨折治疗指南,填补国内空白,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