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验|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2020-10-23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3177 我要说
目前,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处理的方法涉及麻醉方式、麻醉药及镇痛药物的使用。然而,同多模式镇痛处理方法相关联的恶心、呕吐的处理却仍是一个棘手问题。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对随机选择的100例人工关节置换病例进行观察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腰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麻醉。100例中,包括髋关节60例,膝关节40例;男性43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62.5岁(32~87岁);术后发生恶心的情况为术后6小时内发生38例(38%),持续到术后6~24小时者为38例(38%),持续至术后24~48小时为10例(10%);发生呕吐的情况为术后6小时内发生15例(15%),持续到术后6~24小时者为15例(15%),持续至术后24~48小时为3例(3%)。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原因
1.颅内压降低
病人术后发生颅内压较低,可以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一种情况是血容量不足:本组2例老年病人,心功能不全,限制液体进入量,导致血容量不足;另一种情况是麻醉穿刺后脑脊液外漏,术后出现低颅压,恶心、呕吐现象。
2.手术末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
通常在手术末期为了达到术后镇痛目的,麻醉师给予吗啡镇痛,硬膜外1.0~2.0mg,蛛网膜下腔则是1/10的用量,常出现恶心、呕吐并发症。
3.术后镇痛泵的使用
因为镇痛泵中药物含有阿片类镇痛药,极容易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本组15例使用镇痛泵者,11例出现症状,发生率达73.3%。
4.术后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
病人平素患有慢性胃炎病史,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现象,本组发生5例。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会引起疼痛不适、精神状态差,甚至产生内心恐惧感,直接影响术后功能的快速康复。因此,对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现象需要及时处理,同时需要在围术期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预防、减少恶心、呕吐并发症的发生。雷莫司琼、昂丹司琼等药物已经普遍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关节置换术后也不例外,但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①地塞米松可以有效治疗术后早期的恶心、呕吐,但一定要在麻醉诱导前给药。
②昂丹司琼为强效、高度选择性的五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药,能有效地抑制或缓解由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和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但用于手术后的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不详。昂丹司琼在止吐剂量下还能增强胃排空,有助于减轻恶心;对中枢神经系统还具有抗焦虑和地西泮作用,有利于抑制呕吐中枢的兴奋。预防手术后呕吐:一般可于麻醉前诱导的同时静脉滴注4mg。治疗手术后呕吐:可缓慢静脉滴注4mg。
有文献报道:术前1小时静注地塞米松10mg,术后立即静注0.3mg雷莫司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哈医大附四院结合文献的报道采用了地塞米松联合昂丹司琼用药的方法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方法是:手术前1小时静注地塞米松10mg,术后立即静注4mg昂丹司琼;然后在术后12小时再次静注4mg昂丹司琼。发现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结合昂丹司琼在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的同时,并不影响切口愈合。
参考资料:《现代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与围术期管理》
主审:邱贵兴
主编:裴福兴 翁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