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脊柱非融合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2020-10-31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568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2020年10月31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北京中医药大学骨科临床学系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中心、骨科在线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脊柱非融合学术会议暨脊柱外科新技术研讨会在京隆重开幕。

  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举办,来自国内顶级的脊柱外科专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近年来脊柱外科、脊柱非融合相关理念、技术创新发展的新成果,为大家献上了一场脊柱外科的盛宴。时空的阻隔阻挡不了骨科同道们的热情,本次会议吸引了超过22000人次的骨科同道参与线上线下的交流,取得圆满成功。

与会专家学者

  大会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脊柱非融合学组组长、脊柱三合联盟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徐林教授隆重介绍了各位线上线下与会嘉宾,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同道不辞辛劳参加会议,欢迎大家共同探讨脊柱非融合技术,再创脊柱外科事业新辉煌。

徐林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康复医学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牛恩喜同志致辞

第一节 主题论坛

  第一节与会专家系统回顾了脊柱非融合技术的优缺点,强调严格掌握适应症,理性对待每一种技术,介绍了新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并展望未来,认为脊柱非融合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第一节主持人

授课专家

  刘尚礼教授详细分析了目前阻碍该技术发展的因素以及尚需解决的问题,根据近年来众多学者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来看,脊柱非融合技术疗效显著,是未来脊柱外科发展的大趋势。

  徐林教授介绍了颈椎前路手术的发展历程,颈椎前路融合、非融合、杂合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处理方式及处理要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相关手术技术进行了展望,并强调需要理性看待各种术式。

  冯世庆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疾病筛查、手术工程优化、预测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存在优势,但人工智能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仍需要多学科、跨专业、多中心合作的进一步研究。

  李明教授讲解了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矫形方式和技术要点,并介绍了侧凸的评估,骶骨、骨盆的解剖,骨盆的固定标准,通过对手术病例的分析,指出对于不同的病人应选择个性化手术方案。

  杨述华教授介绍了Waveflex系统,归纳总结了目前动态固定系统的优点,同时也指出,目前器械的设计、材料与理想水平仍有差距,在使用该系统时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并需要进一步研验证其效果。

第二节 颈椎融合与非融合

  第二节与会专家对颈椎非融合技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第二节主持人

授课专家

  聂林教授对颈椎前路术后即刻及近期神经症状恶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手术需要精密神经外科器械,同时强调术中要求做到:揉、轻、稳、精、准。

  刘浩教授指出治疗双节段及多节段颈椎病时,应根据病变节段的椎间隙、退变程度、退变类型选择相应的术式;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融合和非融合的术式组合。双节段Hybrid手术相较于传统前路融合手术,可以维持更好的颈椎曲线,保留更多颈椎活动度,减少临椎病的发病率及可控的HO发生率。

  刘少喻教授通过实例讲解了颈椎病后路术中颈髓超声波的应用,表示颈椎后路手术术中超声应用简单、方便,可实时观察脊髓减压状况、术后脊髓形态与脊髓血流状况,该方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史建刚教授对严重的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治疗,提出了脊髓原位减压理论,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避免向脊髓力,恢复脊髓的生理功能,以提高治疗效果。

  许建中教授讲解了人工间盘置换术后HO的现状,并根据一项随访结果指出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术前颈痛程度、假体种类、终板刮除程度、年龄、退变程度等。

  俞兴教授介绍了ACDF和ACDR治疗双节段颈椎病中长期疗效的荟萃分析,重点比较了两者在临床疗效、ASD、再手术率等方面的优劣性,同时也将ACDF与Hybrid手术随访结果进行了比较,为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第三节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

  第三节与会专家介绍了Dynesys和PEEK棒等腰椎弹性固定系统,讨论了腰椎融合与非融合技术目前存在的争议。

第三节主持人

授课专家

  董健教授介绍了Dynesys弹性非融合内固定的现状及优势,总结了单纯髓核摘除术、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局限性,并提出了预防邻近节段病变的建议。

  周强教授汇报了关于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狭窄症的中长期随访结果,介绍了多节段腰椎狭窄的特点、传统融合内固定术的不足,并提出应对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非融合治疗方案。

  阮狄克教授介绍了单纯髓核摘除手术的临床疗效,且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指南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节段性不稳、腰痛等情况下需要融合的指导意见。

  李淳德教授分享了PEEK棒行Hybrid手术的经验,并对此种手术方法的适用人群及适应症进行了归纳总结。PEEK棒与钛棒、Dynesys系统相比存在其独特的优势,但需要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临床疗效。

  周英杰教授从文献角度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种术式的优缺点及并发症发生率。提出腰椎手术治疗应结合患者年龄、突出类型、初次还是再次进行个体化选择;依据不同指征从单纯髓核摘除、动态固定再到融合进行阶梯化治疗。

第四节 颈椎融合与非融合

  第四节与会专家对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第四节主持人

授课专家

  陈雄生教授从解剖学角度对顽固性寰枢椎脱位的种类和难复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术前牵引方法以及各种传统术式的不足,对比之下体现了枢椎侧块峡部螺钉技术的优势,显示了其对复位的帮助,又结合临床病例说明了颌下切口前路松解技术的有效性和建议在后路植骨中使用整块髂骨。

  雷高教授介绍了零切迹锚定式颈椎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根据病例随访结果,将传统ACDF和应用零切际锚定式颈椎融合器新技术的ACDF的多个指标进行比对分析,为未来的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思路。

  胡勇教授从文献角度阐述寰椎骨折流行病学及具体分型,结合临床病例分享了治疗心得,介绍了经口腔入路和经后路的有限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骨折的思路和临床治疗效果。

  田纪伟教授分析了齿状突骨折分型以及外固定、前后路融合手术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以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非融合术式治疗齿状突骨折,并通过长期的临床病例研究明确了该术式适应症和优势。    

  李春根教授分析了影响颈椎手术入路选择的因素,通过多个具体的病例分析不同颈椎手术入路及其适用情况,结合自身治疗体会指出对于节段多、症状重的患者,应该倾向于通过后路治疗。

第五节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

第五节主持人

授课专家

  郑超教授介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传统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以及动态稳定并脊柱后路镜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的优势,通过临床数据分析提出了非融合固定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另一个选择。

  晏怡果教授阐述了组合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指出动态内固定能够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复发,保留运动,内镜可以有效摘除髓核。但是固定时间和椎间盘修复逆转等问题需要在未来继续探究。

  杨群教授阐述了OLIF手术早期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索出了侧路钉棒+后路单钉棒方式来阻止CAGE移位。总结出术前影像要测量椎体上下椎板左右长度和前后宽度及椎间隙高度以帮助选择融合器置型号。

  夏群教授通过一些特殊病例讲解了椎板螺钉在胸椎固定、脊柱内固定翻修、腰椎峡部裂单双侧中应用的优点,并阐述了胸腰椎板螺钉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对胸腰椎椎板螺钉的理论发展和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赵建武教授通过置钉时间、透视时间、辐射剂量、手术时间等相关数据展现了导航技术优势;导航螺钉视角可精准指导手术,应用范围广。赵教授指出AR导航技术与机器人辅助置钉等虚拟混合现实技术是未来的重要技术手段。

第六节 腰椎融合与非融合

第六节主持人

授课专家

  孙琳教授介绍了儿童早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特点、评估方法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非融合治疗方案的利弊。详细介绍了Mehta系列石膏矫正方法,该方法重点关注了胸椎旋转纠正的问题,同时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张学利教授阐述了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分型及治疗方案。退行性脊柱侧弯临床上保守治疗效果有限,主要是手术治疗,应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权衡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关系,以缓解疼痛为主,矫正畸形为辅,以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杨雍教授首先对Intra SPINE和半刚性动态非融合系统WavefleX 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分享了经典临床病例。同时提到临锥病尤其是腰5骶1更应该得到重视,术后长期效果也要积极随访。

  郝延科教授列举了腰椎融合固定的弊端,指出非融合技术是近几年脊柱外科研究热点之一,提出了后路固定融合联合动态固定的动静结合策略,病例随访表明Wave Flex半钢性固定联合PLIF对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董谢平教授分享了动静两态椎弓根钉的机构及作用,指出动态钉目前设计存在的问题,该问题有可能对产品的应用形成一定阻碍,提出动态椎弓根钉钉座同轴状态下发挥撑开/加压的解决方案,并期望与骨科同仁一道让中国的理论、技术与产品走向世界。

  穆晓红教授从脊髓拴系综合症的命名、定义、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术中表现、诊断及手术策略及手术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是目前公认的改善痉挛性瘫痪最有效的外科手段之一,给脊髓拴系合并脊柱侧凸有无拴系症状的治疗提供了临床思路。穆教授激励大家应“砥砺前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大会主席徐林教授作会议总结发言

会场花絮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顶级专家关于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研究成果与思考,为相关经验的交流与推广搭建了平台。虽然首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会议,但丝毫不影响与会专家学术探讨的热情,可见脊柱非融合经过近20年发展,仍然是脊柱外科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同时,徐林教授强调,在脊柱相关疾病治疗中,相比于融合,减压更应该被称为“金标准”。最后,徐林教授勉励大家再接再厉,胆大心细,勇攀学术新高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