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高峰论坛扫描与评介

2020-12-26 文章来源:臧建成,朱跃良,郭保逢,秦泗河报道 点击量:1288   我要说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打乱了平和的工作与生活。在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下,打了一场漂亮的抗击新冠肺炎的人民战争,医护人员前赴后继,逆行出征,上半年便在全国范围内抑制住疫情的蔓延。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基于此,中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高峰论坛得以策划,于2020年12月11-13日在北京万方苑国际酒店顺利召开。


2020中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该论坛由国际Ilizarov技术研究与应用学会中国部(ASAMI China)和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中国部(ILLRS China)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肢体重建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此次会议是北京成功申获第六届“世界肢体重建大会”举办权后,召开的首次外固定与肢体重建高峰论坛。全国外固定肢体矫正与功能重建领域专家、学者、医师欢聚一堂,谈理念,讲技术,聊病例,论发展。论坛共吸引了约2万人次参与线上线下的学习和交流。

论坛主席秦泗河教授开幕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李刚教授视频致辞

简短明快的开幕式,一开始就振奋人心。“中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CEFS)诞生与成长”纪录片播放,伴随着清新的音乐,一帧帧视频记录着CEFS从诞生到成长的经历,一幅幅历史画面展示了从弱小到壮大并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2017年9月在葡萄牙里斯本,中国代表团成功申获2023年世界肢体重建大会在北京召开的主办权,使中国外固定肢体重建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本次会议主席秦泗河教授首先做了“中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的诞生与发展”致辞,回顾了中国外固定坎坷发展、起起落落的三个历史阶段。香港中文大学李刚教授是申办世界大会的牵头人之一,与各国学术代表人物有广泛的联系,以视频形式为大会祝贺,并介绍JOT杂志专刊刊发Ilizarov技术传入中国30年,在基础和临床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鼓励同道不断奋斗,勇于创新。

学术会议共分八个章节,现场精彩演讲和热烈讨论,线上同步直播,为全国骨科、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界带来了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国际ASAMI学会中国部秘书长张永红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中心张群教授首先介绍了应用腓骨搬移和推拉治疗难治的小腿畸形残障的经验,拉开了学术交流的序幕;北京积水潭医院杜辉教授报告了佝偻病下肢畸形的矫正,骨矫形是矫形外科的重点和难点,外固定和内固定单独应用和结合应用显示出各自的价值;国家康复医院郑学建医师报告的伴有膝关节畸形的股骨短缩延长问题,诠释了广大肢体重建外科同道临床中最常见的问题。

肢体畸形矫正术中一次矫正与术后缓慢牵拉矫正,需要医生的评价、判断与合理选择。上海六院康庆林教授分析了下肢畸形矫正必须面对的手术中即刻矫正与术后缓慢牵拉矫正的选择,生动的语言配合形象的画面,为大家理清了思路;西安红会医院乔峰主任报告了数字六轴外固定架的研制和应用,介绍了这种国产化的外固定器械的优势和设计之妙;接下来,秦泗河教授报告了下肢复杂残缺畸形重建中的战略策划与技术要点,从整体观设计治疗方案的思路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共鸣;天津医院舒衡生教授报告了Taylor架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在疑难疾病的诊疗中,计算机辅助外固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足踝畸形繁杂多样,其矫正与重建最考验医生智慧的时候,论坛专门设置了这一环节。国家康复医院石磊主任通过展示秦泗河教授原声解说手术视频,一步一步详细讲解了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正,术前设计、手术步骤、手术技巧与术后管理程序;秦泗河教授阐述了成年马蹄内翻足,保留踝关节功能重建的系列手术创新与长期随访病例结果,这是秦主任从事足踝重建外科40年、主持足踝矫形手术2万多例的真实总结。进而,深圳大学附属平湖医院潘奇医师针对Ilizarov技术矫治足踝畸形的难点问题进行解析;山东省立医院白龙滨医师报告了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马蹄足一些意外情况的思考。

随着Ilizarov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疑难问题开始变得简单。当人们发现胫骨骨搬移对糖尿病足具有“枯木逢春”样的意外疗效时,部分颠覆了既往相关学科的理论认知与临床医疗原则,越来越多的医生对这个手术方法与特殊现象感兴趣。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张永红教授报告和分析了横向骨搬移技术的现状与问题,提到了在临床应用中碰到的一些陷阱及规避策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花奇凯教授重点谈了糖尿病足,四川绵阳中心医院张定伟主任主要报告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岳阳曾纳新医生发现了仅仅实施“骨膜牵张术”也能达到与骨搬移相同的效果,引起了众多代表提问。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已经发表了中文和英文版的专家共识,需要更多跨学科的同道深入研究。

天津医院万春友教授报告了牵张再生保膝重建的概念和原则;上海刘铭基于保膝现状反思了保膝重建是否等于HTO;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郭保逢医师报告了Ilizarov技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度屈膝畸形的经验;秦泗河教授报告了有限手术结合工程技术治疗毁损性膝关节残缺畸形,在保留膝关节的前提下重建了下肢形态与功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汕头大学华新骨科医院李旭主任报告了儿童髋关节畸形相关肢体不等长问题的处理策略。

清晰的思路,生动的演讲,会场内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一天的学术日程针对肢体畸形矫正和功能重建临床上的难点和焦点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碰撞出很多思想的火花。

第二天的学术日程更加精彩纷呈。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肢体重建与外固定学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主任唐佩福教授莅临会场,他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自己与外固定技术的情缘,站在历史的角度,放眼全球,他说和秦泗河教授目前分别为中国两大学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负责人,有义务携手办好第六届世界大会,因为这是整个国家的事情,将是中国广大骨科及相关学科同仁难得的一个共同舞台,无数的中国医生、学者不出国门就能参加全球性大会,学习到世界各国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也能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医学技术体系、文化和中国精神呈现给全世界。

唐佩福教授致辞

北京积水潭医院黄雷教授报告了加压再次锁定治疗股骨干骨折IMN动力化后骨折不愈合,敏锐的指出外固定在解决骨不连等骨科疑难问题中的价值;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张锴主任报告了骨延长对接端的处理策略,这是临床中的难点,精辟的分析赢得阵阵掌声;臧建成医师报告了肿瘤所致的下肢复杂畸形的治疗,外固定与肢体重建的范畴得到再次拓展;北京韩庆海医师报告了Ilizarov技术治疗前臂和手畸形的经验、山东崔宜栋报告了并指畸形的牵拉解决方案,新颖的设计博得大家的称赞;唐山二院的王斌教授报告了腕关节骨关节炎牵伸术的初步效果,这可能是相关问题的首次报告,外固定架的创新性应用引发了大家广泛的兴趣;臧建成医师介绍秦泗河教授14年前手术治疗的一例尺骨巨大缺损术后14年获得复查,其前臂完美重建的奇特疗效,再次证实了秦泗河提出的模仿自然重建是骨科学的众妙之门。

为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和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进一步规范现代外固定技术,普及肢体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基本理念,推动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这个新兴交叉学科在国内的高质量发展,经过专家推荐,第一批中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讲师团组建。由夏和桃、唐佩福、黄雷、曲龙、舒衡生、康庆林、张永红、彭爱民、花奇凯、彭阿钦、张锴等外固定肢体重建领域资深专家担任顾问,秦泗河教授出任讲师团团长,朱跃良和臧建成出任副团长,郑学建、杜辉、潘奇、郭保逢等12位中青年医师作为成员。

秦泗河教授特别强调,之所以选拔青年医师为第一批讲师团成员,目的是先培训讲师团成员达到基本合格的技术示教能力与人文胜任力。讲师团为公益组织,承担为缺乏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医师的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人才的责任。讲师团培训学员的宗旨就是“学的到,用得上”。课程以最实用的基本技术和操作为核心,同时阐明最佳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规避,让受教医生切切实实能学有所得,回去至少能开展一部分工作。讲师团将实施动态管理,在教学及手术示教实践过程中凡是真才实学的优秀者进入,不合格者应退出。

现代骨外固定体系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广博知识与灵活变通的技术,掌握不好其产生的并发症比其它骨科亚专业更多,诊疗全过程尤其需要医患良好的沟通与协作。秦泗河教授在大会总结中,特别指出了推广发展外固定(Ilizarov技术)与肢体重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系统认识这个新兴学科的概念、内涵保证健康发展

一些医生对Ilizarov技术、基本器械认知不足,不知道洞孔环的使用原则,出现了全架稳定性不足,甚至一个节段一个环的不稳定构型;穿针随意,穿肌腱而过,把肌腱钉在了骨上,导致术后患者疼痛和关节活动丧失;针道包扎与护理方法不对,针尾不保护导致患者术后针道感染严重;拆架过早,成骨处再骨折或畸形;拆外固定架程序不对,导致患者剧痛;全针(2.0mm以下)不常规牵张,无法达到刚韧相济的最佳效果,螺纹半针操作不当导致术后很快松动;对Taylor架的原理、优点和缺点不能掌握,导致矫形有余、成骨不佳,为利益、时髦而盲目滥用;对CORA角、关节器的由来不甚了解,导致位置错误,无法达到书本中预定的效果。

二、谦虚谨慎循序渐进,手术范围不要跨越肢体矫形原则

不宜完全依赖Ilizarov外固定矫形,要结合软组织平衡手术。术后随访不足、放任患者离开视线,导致成骨不佳,甚至发生严重的组织坏死的骨筋膜综合征;对Ilizarov髋重建应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不宜广泛用在普通股骨头坏死、儿童无症状的DDH上,引起其他亚专业医生的反感和对Ilizarov技术的全面抵制;对肢体延长的适应症无端扩大,认为骨干延长手术简单,没有充分心理评估、并发症规避和美学概念的准备下,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贸然自行开展,甚至单下肢延长扩展到肢体增高,导致马蹄畸形、膝屈曲挛缩、成骨不良、骨不连等甚至诉诸法院。

三、骨搬移技术一拥而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与后患

骨纵向搬移,对Ilizarov技术认识不足,导致成骨不好,对会师端的处理又一筹莫展;骨横向搬移,术前不能全面评估下肢血管情况、血糖不控制、全身情况不掌握、适应症选择不对,甚至出现开窗开得而不足,术后又不严密随访,导致横搬无效、截骨处感染、对簿公堂的,最终患者和医生都诋毁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为骗人之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对Ilizarov外固定技术在中国大地的传播起到了负面影响。

因此,组建第一批讲师团首先从基础开始自我培训与提高。从手术适应证、术前设计、器械选择、医疗模式、手术方法、术后管理流程、追踪随访与评价标准等,都需要逐渐完善。由于需要较长期的临床经验、智力与科学思维的积累,其医师的培训周期较长。

外固定肢体重建讲师团的成立,就是为建立Ilizarov外固定技术的规范而生。第一期重点应是将外固定肢体延长与重建医师培训规范化和标准化,编写《骨外固定临床手册》。“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逐步建立行业内规范。这对外固定技术和肢体重建理念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一批CEFS讲师团成员合影

左起:刘福尧 刘铭 石博文 梁海东 郑学建 海国栋 臧建成 秦泗河 朱跃良

白龙滨 张定伟 郭保逢 潘奇 杜辉

世界肢体重建大会是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每两年一度的盛会,代表着肢体重建领域国际最先进水平。第六届世界肢体重建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骨科学、修复重建外科、生物工程乃至整合医学的一件大事。为了将其举办成肢体重建学界的盛会,使世界各国的新理论、技术、器械及经验得到更好的交流和推广,也能令世界各国医学同道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及肢体重建外科的创新成就,第六届世界肢体重建大会中国筹备委员会于2020年12月12日在北京成立。

第6届世界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大会中国筹委会主要委员合影

前排左起:梁捷予,黄雷,胡跃林、徐永清、唐佩福、秦泗河、周宗科、海国栋、张永红、朱跃良

后排左起:白龙滨、臧建成、李旭、刘铭、任秀智、刘月驹、潘奇、张定伟、梁海东、赵玉华、

郭保逢、张巍、杜辉、石博文、方真华

推选秦泗河和唐佩福教授担任筹委会主席,徐永清、周宗科、黄雷,舒衡生、康庆林、花奇凯、庄乾宇等任筹委会委员,香港李刚教授任秘书长。初步讨论了筹委会组织架构、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筹备工作将由此逐渐展开,筹备委员资格将依据未来工作需要以及参入的程度做适当调整,2022年上半年,将成立涵盖主要国家ASAMI&ILLRS负责人的国际组织与学术委员会。

第六届世界肢体重建大会于2023年9月在北京召开,将给中国医学界带来了机遇与压力,无疑推动这个学科在中国的大发展,昭示着世界肢体矫形与功能重建的中心向东方转移——中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的春天来到了,学科发展与规范的技术推广仍然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