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脊论术,交流促进——2021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学术会议线上成功召开(上)

2021-12-18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3906   我要说

  2021年12月17-18日,由骨科在线主办,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和石家庄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共同承办的2021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学术会议暨河北省骨科微创学会年会暨石家庄市骨科年会暨河北省健康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学会年会暨河北省脊柱微创年会线上召开。

  本次会议特邀国内脊柱外科各领域著名专家,对相关领域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学术前沿最新进展,共同推进河北省脊柱外科临床与学术水平的进步与发展。会议吸引了近1.9万人次参与线上交流,取得圆满成功。

  12月17日,会议在大会主席、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丁文元教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丁文元教授热情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表示疫情形势下,大家克服苦难、齐心协力,组织召开此次线上学术会议,实属不易,希望大家都能满载而归。

  △丁文元主持会议开幕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侯志勇院长发表致辞时表示,疫情之下未能线下相聚,希望大家共聚云端的同时能不吝赐教,共同推动河北省骨科的发展。

  △侯志勇院长致辞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申勇教授也为本次开幕式发表致辞,肯定了现今脊柱微创技术发展的迅速,并对脊柱微创技术的未来寄予厚望,希望脊柱微创手术发展越来越好。

  △申勇教授致辞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周跃教授在《中国数字微创脊柱(DMISS)外科技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中回顾了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历程,中国医师准确把握了发展机遇,加速了中国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当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最大的挑战是手术视野的迷失,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切口定位、病灶定位、显微镜和X线的辅助,并据此介绍了快速成型技术、数字导航技术等前沿数字化技术。

  

△周跃教授


  第一节 腰椎侧、前路融合技术专题(一)

  △主持人风采

  △讲者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在《微创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现状与问题》中分析了微创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中应用的优劣势,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后路微创脊柱侧弯手术、胸腔镜技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前柱拴系技术等微创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以及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关键在于重视脊柱微创核心理念: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重复性以及卫生经济学。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冯世庆教授在《OLIF微创技术在退行性腰椎侧凸中的应用》中介绍了融合技术的应用发展,对比了不同融合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的效果,概述了OLIF技术特点、并发症,在术中血管与神经的损伤等并发症的预防方面介绍了个人的应用体会,提出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术前严谨的规划、融合技术的选择、术中规范的操作以及立体纠正的重要性是保证顺利实施手术的关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范顺武教授在《OLIF51的技术特点和临床应用》的报告中从OLIF51手术的适应证出发,详细介绍了OLIF手术步骤,包括手术窗评估、椎间隙方向评估、手术体位摆放、手术切口选择(髂嵴上两横指)、椎间隙处理、融合器植入和钢板选择,并通过病例回顾了OLIF51的临床应用,指出OLIF51弥补了OLIF25的技术性遗漏,可以在同一体位之下实现OLIF的全腰椎椎间融合解决方案,且OLIF51术前的入路安全评估十分重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叶晓健教授在《导航与OLIF在腰椎峡部裂与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OLIF手术在治疗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的优势,能够达到神经根影响小、椎体滑脱复位良好等效果,但同时也存在椎体终板损伤、Cage下沉等并发症。应用导航可以大大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并有效减少置钉并发症。OLIF+PPT对于后路较困难的II、III度滑脱是一种有效而微创的术式。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赵斌教授在《腰椎退变侧弯侧前方椎间融合治疗及机制研究》的报告中首先探讨了导致脊柱退变侧弯的原因,提出了椎间隙平衡理论,认为椎间隙不平衡是导致脊柱退变侧弯的重要机制。LLIF术具有良好的冠状位及矢状位矫形能力,恢复脊柱平衡,并可扩大椎间孔高度及椎管横截面,缓解术后神经症状。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陈伯华教授在《OLIF手术(Stand-alone)腰椎退行性滑脱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从腰椎退变性滑脱的分期与病理变化出发,对黄韧带的变化及神经根的走行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回顾分析发现OLIF手术能够改变韧带形态、有效提高椎间孔矢状径、椎间隙高度,进而直接或间接的改善神经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林斌教授在《OLIF手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报告中,分享了腰椎间隙感染的治疗选择,以及OLIF在处理腰椎间隙感染中的手术步骤、临床效果,他指出OLIF手术具有病灶清除更简单、脊柱前凸恢复良好、保留脊柱稳定结构、在OLIF通道内可通过漂移技术处理多间隙病灶等优点。对于感染累及前柱中柱、脊柱不稳定等患者需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


  第二节 腰椎侧、前路融合技术专题(二)

  △主持人风采


  △讲者风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戎利民教授在《XLIF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价值》的报告中介绍了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原则,指出矢状位失平衡是导致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关键因素。他通过病例有力地说明了XLIF具有良好的恢复躯干平衡的微创价值,并指出采用个性化选择方案、冠/矢状面平衡是保证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不应以脊柱矫形的理念对待退行性疾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增晖教授在《XLIF微创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何时需要附加内固定?》的报告中介绍了侧方微创通道技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通过病例回顾了XLIF在退行性腰椎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采用XLIF联合脊柱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可以获得更好的脊柱矫形和平衡恢复,应用宽Cage能够更好地预防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对于骨质疏松、活动量大、肥胖、骨性终板损伤等因素需要附加内固定。

  江苏省中医院陈刚教授在《腰椎侧路微创技术扩展应用——L5S1与胸腰段》的报告中首先介绍了腰椎侧方融合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步骤,以及相应的三种入路方式:OLIF51——MIS-ALIF、L5S1——OLIF25、L5S1骶椎腰化——XLIF,通过病例回顾展示了相关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L5S1-OLIF、椎体骨折的侧方微创手术、MIS-ACR技术等三种手术扩展应用。

  天津医院徐宝山教授在《腰椎侧路椎间盘切除自锚式融合术》的报告中回顾了前期斜外侧小切口微创手术的治疗历程,分析了OLIF的技术优势、并发症、Cage下沉分类,展示了研究团队对OLIF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A-OLIF的概念,具有直接切除病变间盘、小切口、稳定性好、简洁等优点。术前选择良好的适应证,术中保护终板、避免过撑等,术后借助硬支具/软腰围保护对于达到良好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台州医院洪正华教授在《骨松患者腰椎侧路前方入路终板的保护》的报告中对比了后路手术与侧方腰椎融合手术的优缺点,介绍了侧方入路术中的入路解剖、手术流程,重点分析了术中终板损伤的因素,采用椎间隙逐级撑开、侧方骨赘有效保护、工作通道尽可能平行于椎间隙、试模比预计小开始、椎间融合器选择恰当等方法是避免终板损伤的重要措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赵凤东教授在《OLIF Stand-alone的临床应用边界》的报告中通过1例OLIF手术病例提出了OLIF Stand-alone手术的临床应用边界,并回顾了此前关于骨性终板损伤的实验研究,对于OLIF Stand-alone的选择时机,需要考虑椎体骨质、骨密度结果、BMI、术中终板的保护等影响融合器稳定性的因素。对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II度以上腰椎滑脱、多节段、重度骨质疏松等患者不建议采用OLIF Stand-alone。

  “尽管OLIF治疗腰椎邻椎病具有优势,但并非适合所有邻椎病。”丁文元教授在《OLIF技术在腰椎邻椎病治疗的优势》的报告中,回顾了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发生率和治疗选择,总结了其团队过去21例采用OLIF治疗腰椎邻椎病的手术效果,具有保留后方骨性结构及椎旁肌、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缩短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少等优势,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第三节 显微镜、数字化技术专题

  △主持人风采


  △讲者风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征教授在《脊柱显微镜在内镜术后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应用》的报告中,通过对内镜术后椎间盘部分残留压迫神经根、手术节段复发、神经根损伤等常见并发症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指出应正确认识手术并发症,继续精益求精,也肯定了脊柱显微微创技术在开放翻修手术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值得推广。

  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银和平教授详细分析了水介质MED的优势与不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董健文教授介绍了导航引导3D显微镜辅助单一体位OLIF的应用优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新宇教授分享了机器人辅助全内镜融合的临床疗效。

  河南省安钢总医院王红建主任医师介绍了电磁导航技术和Endo-TLIF相结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建成教授通过病例回顾展示了OLIF在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治疗中的优点。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为教授在《显微镜辅助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的报告中介绍了Mini-open ALIF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具有融合、减压、重建腰椎前凸三大优势,效果显著,但同时存在一定危险性。他还介绍了显微镜辅助下的手术操作流程及个人体会,ALIF在学习曲线初期具有较高的血管损伤风险,术前评估至关重要。


  第四节 椎间孔镜技术专题


  △主持人风采


  △讲者风采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邓忠良教授在《颈椎内镜手术进展与体会》的报告中分析了颈椎经皮内镜手术分类及相应的优缺点,颈椎经皮内镜手术具有手术精准操作、微创、出血少、神经影响小等优势,但也存在一过性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中贯彻神经脊髓无创操作原则。颈椎后路内镜手术后再手术率低于ACDF手术。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黎庆初教授在《内镜下毁损窦椎神经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报告中通过介绍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以及神经根、窦椎神经的组织解剖,以及采用椎间孔镜下毁损双侧窦椎神经能够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手术疗效满意。

  山西省人民医院常峰教授分析了单纯内镜减压手术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晋才教授回顾了团队对于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PE-TLIF治疗随访3年以上的临床研究结果。

  北京市海淀医院蒋毅主任通过对比表明双通道内镜手术更符合脊柱外科医生常规手术操作习惯,且术中减压范围更大,但存在双手协调操作习惯等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垂国教授分析了脊柱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对立与统一,强调了脊柱内镜手术操作中的优势。

  广东省中医院陈博来教授介指出经皮内镜下寰椎后弓切除术是治疗发育性寰椎管狭窄并脊髓压迫症(DASM)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新方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孟斌教授从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历程等出发,提出需理性看待单轴单通道内镜技术和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第五节 UBE技术专题

  △主持人风采



  △讲者风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朱卉敏教授在《经皮内镜在脊柱术后感染中的应用》的报告中首先介绍了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害和影像学诊断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推荐对脊柱感染进行早期的PEDD干预。PEDD尚不能取代传统开放手术,但对脊柱感染的治疗提供了较好选择。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冰教授在《腰椎后路镜下融合:如何看待单通道与双通道?》的报告中回顾了脊柱内镜的发展简史,对比了单通道与双通道技术在适应证的选择、减压方式及范围、椎间融合的方式、学习曲线与疗效方面的差异,指出两种技术各有所长。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朱腾月教授分享了采用单孔、双介质(水+气),能够实现后正中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入路对侧减压等操作,临床疗效满意。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许卫兵教授总结了腰4-5和腰5-骶1节段采用UBE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合并远外侧综合征术中切除的技术要点。

  山西白求恩医院冯皓宇教授分享了后方经关节突入路镜下融合的治疗体会。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祁磊教授总结了个人在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腰椎疾病中的应用思路。

  北京协和医院余可谊副教授分享了个人在颈椎UBE手术入路选择的体会。

  天津市天津医院杨强教授详细分析了腰椎UBE的技术要点、技术进阶和临床疗效等。

△张为教授总结致辞


  会议末,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为教授总结到,今日会议内容涵盖了目前微创脊柱外科的热点和大家广泛关注的领域,共享最新的理念的和最新的手术技巧,定会推动河北三院脊柱外科发展。

特别鸣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郭磊医师学术支持!

(未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