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建国:这场30年的热爱,初心不减!

2022-05-11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作者:赵广娜 点击量:2748 我要说

  他是中国脊柱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尤其是在脊柱畸形方面有杰出的贡献。他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截骨联合生长棒技术治疗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他的多项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杂志优秀论文奖。他就是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师,看一名普通医学生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做出选择,一步步成长为一代骨科脊柱畸形大师的。

  “你应该去清华北大,而不是医学院”

  仉建国的高中时期正处在大学生凤毛麟角的20世纪80年代,在教育大省山东,老师们发现一棵读书的好苗子,瞄准的目标首先是清华北大。当高中生仉建国透露出想考医学院的想法时,班主任很惊讶,建议他“你应该报清华北大,而不是医学院”。因为在老师看来,这么好的成绩不考清北可惜了。

  其实,这个农村孩子的朦胧学医梦来自于奶奶。仉建国的奶奶患有老慢支,一入冬,她就开始整夜咳嗽,急促喘息,彻夜难眠。看着奶奶被疾病折磨,他想“将来自己能不能去学医让奶奶不要那么痛苦?”

  

图片

在上海医科大学求学时的仉建国


  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让青年仉建国的人生驶向了医学之路。凭借优异的成绩,仉建国于1985年顺利考入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6年寒窗苦读,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毕业在即,未来的从医之路会通向何方?

  坐拥百年底蕴,见证黄金时代    

  1991年,刚刚走出校门的仉建国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彼时的他知道,协和骨科历史辉煌,大师云集。北京协和医院在1921年建院,同时骨科成立。百年协和,就是百年骨科。协和建院伊始,即对标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代表了国际医院的一流水平。

  

图片

  1996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时的仉建国

  仉建国进入协和后就感受到协和“三宝”的魅力:病案,记载着医学大师成长的足迹,道出了“医乃仁术”的真谛;老教授,代表和传承了协和人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图书馆,协和人终生学习的地方,寻求解决之道的场所。

  如今仉建国谈起往昔,不无感慨地说“这三宝,正是医学生从一名学生成长为真正医生必备的三个要素”。而他所在的骨科,更是被称为中国现代骨科的摇篮,向许多医院和地方输送了大量人才。

  北京积水潭医院首任院长孟继懋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冯传汉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卢世璧院士等都曾在协和骨科工作。这样一个殿堂级大师汇聚的学科,让当时还是青年医生的仉建国心生敬慕。

  

图片

  上图:1999年在香港大学学习时,仉建国与导师梁智仁院士和陆迭骥教授合影

  下图:2000年仉建国在密西西比大学学习时的留念

  众所周知骨科是一个难度很高的学科,对医生的及时反应、及时应对、手术技术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别人眼里的挑战,在仉建国看来全是优点,他无限神往地说“骨科可能是最需要创造性的学科,我完全被它的魅力折服了”。三年外科轮转之后,仉建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骨科的脊柱外科。

  在骨科各大分支中,脊柱外科是最“惊险”的领域,但协和骨科却迎难而上。中国最早的脊柱外科手术,就是由协和骨科的第一任主任George Wilson Van Gorder教授在1924年开展的胸椎管减压术;协和的吴之康教授在全国首先开展脊柱畸形手术治疗,并首创全国脊柱畸形学习班,培养了大批脊柱侧凸治疗专家;协和的邱贵兴院士,创新性地提出了特发性脊柱侧凸协和分型,成为目前的三大主流分型之一。

  大师们开创的辉煌,让后辈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迅速成长。面对前辈的斐然成就,也让年轻的脊柱外科医生仉建国深感肩上的胆子任重道远,他暗下决心,要沿着大师的脚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做好历史的传承。

  提出协和标准,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脊柱生病,痛苦不堪,生命质量严重下降,而且它会发生在人的各个年龄段。对婴幼儿来说,是先天畸形;对青少年来说,是特发性的脊柱畸形;对老年人来说,是老年性脊柱畸形,或退行性脊柱畸形。

  每个患者不一样,每种畸形也不一样,用到的手术方法、内固定材料也完全不一样。脊柱外科的繁杂性,吸引了仉建国和团队去探讨每一种畸形的发病特点、手术方法、手术器械的选择、内固定材料的应用,最终他们在4个脊柱畸形领域提出了协和标准。

  一、早发脊柱侧弯(简称EOS)

  早发脊柱侧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如不及时治疗,患儿可能因严重的肺心疾病夭折,所以仉建国认为,EOS的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

  在EOS诊断方面,尤其是基因诊断,协和有着自己的一套流程,通过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基因筛查,从而做到基因水平或分子水平的诊断。

  在EOS的治疗方面,协和从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到双生长棒治疗先天早发的畸形,其中最为显著的正是仉建国本人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的“截骨短节段融合联合双生长棒技术”。应用该技术来治疗严重早发先天脊柱畸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关诊治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

  出门诊时的仉建国

  二、特发性脊柱侧弯

  早在2000年初期,邱贵兴院士就提出了特发性脊柱侧弯协和分型,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PUMC分型,它被公认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分型三大世界分型之一。

  “此外,协和脊柱畸形团队还对远端融合椎的选择提出了一个协和标准,也就是触及椎的概念。这是协和对世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贡献。”仉建国谈道。

  三、严重的先天性脊柱畸形

  在严重的先天性畸形治疗方面,协和脊柱外科通过严格的术前规划、精准的术中脊髓电生理监测,形成了一个Protocol流程。通过这个流程,可以对患者实施较为安全的手术治疗,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此外,在脊髓监测方面,协和也取得了很大的一个进步,基本上可以做到及时预警,根据监测信号的恢复时长判断术后患者是否有神经损伤、损伤能否恢复,在这方面团队也提出了协和标准。

  四、成年脊柱畸形或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弯

  对于成年畸形,特别是退行性的腰椎侧弯,仉建国强调,采用微创技术,包括OLIF等先进技术,既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同时也非常好的重建了老年侧弯冠状位、矢状位的平衡。

  谈到这四个协和标准,仉建国说“重视临床,从临床中来到临床当中去,看别人看不了的病,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是整个协和文化的精髓。”

  在协和,临床是绝对的中心,科研是临床的补充,真正做到了医教研一体,这是协和医院也是协和骨科的精髓所在。

  新百年,新起点,扬帆起航

  展望新百年,仉建国坦言,能成为历届骨科主任中的一届,既是荣幸,也倍感压力。前辈成就斐然,吾辈望尘莫及,唯有传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才能在新时代带领协和骨科走向更大的辉煌。

  其实协和骨科也有很多先天局限,比如病床规模不大,骨科床位只有132张,在如此小规模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协和骨科的持续发展呢?对此,仉建国有着自己的清晰思路:

  第一,重点突出,补齐短板

  重点突出,补齐其他亚专业短板是协和骨科发展的战略,仉建国强调,脊柱畸形依然是协和骨科发展的重点,当然,还要发展其他亚专业如关节、创伤、肿瘤、运动医学等。

  

图片

  工作中的仉建国

  第二,因材施教,重视人才培养

  仉建国认为,人才是一个团队的核心,没有一个好的人才梯队,团队势必会走下坡路。有的年轻医生,做科研是一把好手,但临床可能差一些;有的人手术技术非常强,但基础科研稍有逊色。所以协和骨科主张因材施教,对科研能力强的医生,重点夯实科研能力;对临床能力强的医生,重点培养临床技术能力。

  第三,科室主任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

  作为科室主任,仉建国认为,自己既是团队管理者,也是团队服务者。所谓服务者,就是用自己的影响力获取资源,将资源服务于全科各个亚专业的发展,并且为科室的年轻人制定成长规划,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才能。汇聚大家的力量,科室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谈到奋斗半生的协和骨科,仉建国始终相信,秉承前辈们留下的协和精神和协和力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可以续写它的百年辉煌。

  从上海医学院的医学生,到协和骨科的带头人,这场持续30年的热爱,初心不减。师从大师,靠近大师,再逐渐成为别人眼中的大师,仉建国用30年的耕耘,向30年前那个心怀梦想的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这却不是终点,恰恰是新的起点。

  此时的仉建国依然眼中有光、心潮澎湃,宛如刚从医学院毕业、踏入协和的那个满怀憧憬的医学生。让脊柱畸形患者挺直腰板,是他和团队不断奋斗的信念,也是他一辈子坚持做的一件事。


专家简历


图片

仉建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专业方向:脊柱外科 脊柱畸形

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科专业委员会总干事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副总干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畸形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学组副组长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会员

Growing Spine Study Group(GSSG)会员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常务编委

《脊柱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共完成脊柱畸形手术3000余例

发表SCI论文40余篇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

北京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