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民专访 | 26年医学之路,一直在突破,始终在坚守

2022-07-12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作者:骨科在线 点击量:1262 我要说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是张忠民梦开启的地方,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十二年后,转战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这里一干又是十二年。2020年他又回重新回归到南方医院。

  最初的十二年,张忠民经历了军队的洗礼以及第一军医大学集体转制,见证了南方医院骨科的高速发展;

  第二个十二年,张忠民与金大地教授将南方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业务量提升至广东省前列;

  2020年至今,张忠民又将南方医院脊柱外科的手术量提升一倍。并在临床研究领域有重大突破,他带领团队对感染性脊柱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01 从零到名列前茅,他逆袭了

  1991年张忠民考入了山东的滨州医学院,5年本科毕业后,于1996年又成功考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成为国内著名骨科专家金大地教授的学子。并于1999年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2002年毕业。在经过6年的军校学习和生活后,正式进入到南方医院工作。

  “2008年之前,我在南方医院脊柱外科学习和工作12年,经历了军队的洗礼以及第一军医大学集体转制,见证了南方医院骨科的高速发展。”张忠民对南方医院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这里是他梦开启的地方。2008年,遵照校党委的指示,张忠民跟随金大地教授来到广东邮电医院创业,随后建立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又名广东省骨科医院),并创建了脊柱外科。

  作为第一任脊柱外科主任,背负着太多压力的张忠民从零做起,在长达十几年的探索中,在开拓病源、培养人才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绩,将脊柱外科业务量提升到了广东省前列。“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感谢这十年的磨炼让我从一个主治医生成长为一个科室主任,让我懂得一个科室如何从零起步做到全国知名。”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在张忠民看来离开不国内骨科同行,尤其是前辈们的支持和帮助,是他们将其带入高水准的学术舞台。

  02 从未止步,开启人生第二起点

  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并没有使张忠民安于现状,他反而更乐于不断的超越自我。2020年,通过严格选拔、竞聘,张忠民又再次回到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担任科室主任。

  医院的现状、同事的期望,让张忠民倍感压力。他刚回来时,南方医院的脊柱外科与全国同级别医院的脊柱外科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在过去的十几年,南方医院脊柱外科的床位一直局限于45张,这大大制约了脊柱外科的发展。”面对现状,张忠民并未灰心,他积极与院领导沟通,将医院的宿舍楼改装成病房,大大缓解了床位的紧张,目前床位增至102张,其中包含ICU床位10张。

  “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的脊柱外科的手术量就翻了一倍。”除此之外,张忠民大胆启用年轻医生,充分发挥他们独立完成脊柱手术的技能,培养了他们面对患者时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使整个团队完成了从老龄化向年轻化的过渡。目前,医院40岁以上的青年医生占比超过60%,具有博士学位的医生占比超过90%。张忠民还谈到,南方医院新外科大楼的启用,大大改善了医院的住院条件,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学术方面,张忠民谦虚坦言目前还是刚刚起步,“在第三医院工作期间,医院规模小、复杂高难度手术少,回到南方医院后,促使我在医疗技术的提升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事实上,在张忠民掌舵的这短短两年里,南方医院的脊柱外科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领域均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在临床研究领域,他们的团队对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感染性脊柱疾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显著,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在基础研究领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4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Bioactive bio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医院文40余篇;此外,在张忠民的带领下,科室成功组建了脊柱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成立了肌肉骨骼代谢实验室,引进了在国际著名大学实验室工作多年的专职科研PI,力争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大成绩。

  03 立足临床,倡导多学科协作

  作为一个脊柱外科的科室主任,张忠民满怀使命感和责任感,他要做好管理,带领科室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他又要深入到临床中去,因为他深知临床是根,根深才能叶茂。

  在很多骨科医生眼里,把手术做好、骨头接得严丝合缝就万事大吉,“手术固然重要,它是骨科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但是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的本身,而在相当大程度上与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这些围手术期的环节密切相关。”张忠民强调,做好脊柱手术的围术期管理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等。

  “比如血液管理,由于脊柱解剖位置居于躯干的中轴,不但内含脊髓等神经组织,而且毗邻大血管,因而手术难度非常高,且出血量大。即使最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往往需要打开椎管,椎管内富含静脉丛,出血量也不可小视。”因此,在张忠民看来,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在脊柱外科领域开展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关于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张忠民认为,除了脊柱外科医生要高度重视外,也需要与麻醉科、血液科深入合作,对于特殊的病例,需要多学科共同处理。

  张忠民团队曾经接诊过这样一个肿瘤脊柱转移患者,进行性瘫痪,需要尽快进行手术。但由于患者先天性凝血因子VII缺乏,且多年前曾经有过手术史,因此虽然手术不大,但术中出血非常多,差点儿丧失生命。这场生命攸关的手术,如果按照推荐的凝血因子VII用量,预计需要几十万费用。

  经过与麻醉科、血液科会诊,张忠民团队制订了一个阶梯性治疗预案,仅仅输入几万元的凝血因子VII,就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并且患者术后很快就恢复行走,康复出院。张忠民表示,对于脊柱外科手术而言,多学科协作至关重要,有一些解剖区域对于骨科医生来讲并不专业,但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就是一个简单事,所以遇到这种交界性区域的手术就要多学科协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04 标准与规范,让行业行稳致远

  临床的突破发展不能光靠经验堆积,严谨规范,方可行稳致远。张忠民指出,近年来,脊柱外科手术量不但在三甲医院迅猛增加,而且在县市级医院也广泛开展。由于手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同样的手术出血量差异巨大,有些甚至因为失血过多而危及患者生命。

  即使有充足的血液或者血液制品,如何选择正确的使用方法,如何让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更规范化,也是长期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对此,张忠民强调,制订一部具有权威性的脊柱大手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共识,对于我国脊柱外科医生而言,是非常急需和必要的。

  “通过参加《脊柱大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共识》(暂定名)的讨论,我深深感悟到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团队为此共识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这次讨论也凝聚了全国数十位脊柱外科专家的心血。”张忠民希望通过这部共识让更多的骨科医生,尤其是基层骨科医生当遇到围术期血液管理的问题时可以不迷茫,不出错。

  05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突破自己勇攀高峰

  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张忠民也认为自己的成就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才取得的。著名骨科专家金大地教授和陈建庭教授正是张忠民骨科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位引路人。

  金大地教授是张忠民在南方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时的导师。博士毕业后他也长期在金大地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金大地教授给予张忠民的是“努力成为一位名医,而名医是为了更好地解除病人病痛”的教诲,对于这份教诲,张忠民也在一直践行,努力的成就自己,因为他明白,只有成就自己,才能成就他人。

  陈建庭教授是南方医院一位德高望重的脊柱外科的老主任,在工作中给予了张忠民莫大的支持,“正是陈教授交给了我一个人才梯队合理、团结向上的团队,才让我很快融入并顺利地开展工作。”张忠民对陈建庭教授以及科室老专家的指导与提携非常感激,这份感激,也正是他不断前进的动力。“我很荣幸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张忠民强调,他也会在前辈们辉煌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如今也成为别人领路人的张忠民目光坚定、胸有成竹。他将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汲取前辈的丰厚经验的基础上砥砺前行,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业务能力,力求打造国内一流的脊柱外科品牌,真正为每一位患者做好服务,真正为国内骨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朝锦时筑梦桨,且待他日展芳华。张忠民希望他团队中的每一位骨科医生都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无论是从临床技术上,还是医德医风上。“医生必须有千金一命的仁爱之心,争取把每一台手术都当成自己的第一台手术。”相信所有努力终不被辜负。作为医学路上的追梦人,张忠民一路在突破,始终在坚守,他也坚信未来可期、永远可期!

  

  

专家简历

张忠民


  南方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白求恩基金会基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教育委员会脊柱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兼腰椎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发表SCI论文4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10余项,参与多篇专业论著编写与翻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