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贤才云聚首,博骨通脊创新峰|第十三届骨科脊柱焦点论坛圆满召开

2022-12-18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1256   我要说

2022年12月17日,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OLIF)技术为主题的第十三届骨科焦点论坛在线召开。本次会议由《医学参考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医学参考报骨科学专刊》、《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承办。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会议邀请国内脊柱外科领域著名专家,围绕OLIF技术临床应用、解剖研究、围术期的评估与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展开演讲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全方位地展示脊柱微创技术的新理念、新进展与新技术。骨科在线平台全程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8000人次。

邱贵兴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参考报骨科学专刊》主编、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致辞。他对骨科同道和读者十三年来对《医学参考报骨科学专刊》的大力支持,孙天胜教授团队和编委们的辛勤付出和报社领导的关心重视,表达了诚挚的谢意。骨科学专刊团队秉承最新、最全、最有价值的编译精神,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在第一时间报道全球骨科最新信息,为骨科医生开启了便捷学习的窗口,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未来,骨科学专刊将继续努力、勇于创新,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邱贵兴院士表示,在疫情期间,举办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尤为宝贵。本届会议聚焦脊柱外科,将给全国骨科同仁分享OLIF技术的相关技术和理念,推广相关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

周赞社长致辞

《医学参考报》报社周赞社长在致辞中对孙天胜团队十三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厚望,同时对《医学参考报骨科学专刊》的数据进行了总结:自2008年10月创刊,共刊出167期报纸,每期平均发表19篇文章,共发表了2,962篇;其中解读文章2,587篇,专家点评和专家原创文章334篇,6个月以内的文章2,057篇;影响因子在2.13-176.079之间,每期出处都不少于12处;创刊至今共发行212万余份,学术水平和发行量在报社所属专刊中名列前茅。周赞指出,2022是不平凡的一年,冬奥会、抗疫等每一大事件都少不了骨科专家、学者们的参与和付出,也借此机会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慰问,致以美好的期许与祝福。

唐佩福主任致辞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主任唐佩福教授代表解放军总院骨科医学部对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专家同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提到,《医学参考报骨科学专刊》已经走过13个年头,回顾历程,在邱贵兴院士和周赞社长的领导下,在孙天胜教授团队的努力下,年年如是地将骨科领域中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进展第一时间呈现给大家。如今,骨科焦点论坛也迎来了第十三届,作为骨科界的盛会,每届骨科焦点论坛都会关注一个骨科领域的焦点问题,此次大会将聚焦在脊柱外科领域的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技术。最后唐佩福表示,未来,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将一如既往地与各位同道携手并进,共同为推进我们中国骨科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孙天胜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主席、《医学参考报骨科学专刊》执行副主编、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副主任孙天胜教授对参会的专家同道表示欢迎,对长期以往对《医学参考报骨科学专刊》给予关注和支持的专家、读者表示感谢。他提到,骨科学专刊自2008年创刊至今,已经出版了160余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骨科学专刊从出生到走向成熟,离不开各位编委的辛勤付出,离不开专家们的鼎力相助和读者们的一路相伴。今后,骨科学专刊编委团队将继续努力、开拓进取,不负读者所期,做有责任的报人。由于疫情原因,本次会议虽然只能相聚于线上,但丝毫不减学术热情,会议内容丰富全面,相信通过此次学术交流,定能让与会的各位同仁都有所收获。

第一节:退侧专题

讲者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通过回顾大量文献和临床数据,分析了侧方融合技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的价值。近年来,侧方融合技术逐渐成为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获得显著的矫形结果、良好的融合、较少的失血量以及低并发症发生的优势。海涌教授强调临床应用中,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术中操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其昕教授带来退行性脊柱侧凸冠状面失衡的LLIF治疗策略的授课。对于退行性脊柱侧凸应充分关注冠状面失衡问题,脊柱畸形僵硬度、腰髂弯、骨盆-髋、下肢对冠状面失衡均有影响;术前应予以检查全脊柱X线片,制定合理的矫形策略。LLIF手术及CLIF分期手术为更加个性化的固定节段的优化提供了可能性。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冯世庆院长介绍了侧方融合技术的应用发展,概述了OLIF技术特点、并发症,对比了不同的融合技术的特点。结合临床经验,分享了OLIF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术前规划、融合技术选择、手术规范操作以及新技术开拓与尝试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仉建国教授通过回顾文献和临床病例,细致讲解了侧方融合技术在退行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侧方融合技术具有强大的松解作用,并且可以获得椎管间接减压,避免在后方进入椎管,减少对硬膜和神经根的刺激;同时可以矫正腰椎的后凸,特别是矫正矢状位失衡更为有利。但是其学习曲线较长,有潜在大血管损伤和cage塌陷的风险存在,临床中要注意适应证的把握。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李振宙教授汇报了一例成人退侧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病例。讨论嘉宾综合影像检查、临床分型并结合文献及自身临床经验各抒己见,细致分析了的对此病例的治疗方案、手术方式选择的见解。

主持嘉宾风采:孙天胜、刘忠军、刘晓光、李淳德、吴继功

讨论嘉宾风采:藏磊、于斌、孙垂国、郑国权、刘玉增、王升儒、曾岩、丁立祥

第二节:退变专题

讲者风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张志成教授通过大量文献,对比了微创手术技术和开放手术在减压能力、矫形能力、并发症以及适应证选择等方面的不同。总结到两者都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开放手术能够获得更好地矫形和减压,能及微创所不及;微创手术并发症虽低,但要防范特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处理严重僵硬畸形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赵轶波副教授通过回顾文献及病例数据,提出椎间隙再平衡理论作为退行性腰椎侧弯融合节段选择仍需继续观察。LLIF在退变腰椎侧弯治疗中可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具有良好的冠状位和矢状位矫形能力,恢复脊柱平衡;在手术入路方面更具微创化,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方面较传统手术有优势,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鲁世保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总结了OLIF技术在脊柱退变性畸形中的应用及其优势。OLIF手术具有不损伤脊柱后方结构、不骚扰椎管的微创优势,有较好地矫形能力和稳定性,同时在分期手术中可辅助诊断。OLIF联合后路固定手术同单纯后路手术相比,矫形效果及手术时间无差异,同时具有出血少、固定节段短、截骨矫形少等优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李方财教授总结了经典ACR技术包括LLIF、切断ALL和高度融合器。ACR技术在治疗成人严重矢状面畸形中,可以改善脊柱矢状位力线,扩大ASD手术适应证;但是ACR学习曲线较长、手术技术要求高,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相比经典ACR,改良ACR技术更有效、相对更安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浩副教授汇报了一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病例,详细的讲解了病情及解决方案的选择,分享了临床诊治体会。讨论嘉宾结合病例与文献复习,围绕手术方式的选择、如何融合节段、减少固定节段等方面给出相应的建议。

主持嘉宾风采:李放、李危石、刘波、彭宝淦、李利、王华东

讨论嘉宾风采:移平、张强、罗飞、胡三保、郭继东、崔旭、孙旭、余可谊、刘耀升

第三节:解剖专题

讲者风采

随着侧前方腰椎间融合术的不断推广,并发症中腰椎节段动脉损伤也愈发见诸报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晓生教授通过回顾文献和团队相关研究,分享了腰椎节段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强调OLIF术中,腰椎节段动脉受损风险虽客观存在,但在掌握其解剖学特点的情况下发生率较低,无需过度关注。

北京积水潭医院孙宇庆教授对比了OLIF技术与ALIF和TILF的不同,并结合病例细致讲解了OLIF在L5-S1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到OLIF 51本质为侧卧位的ALIF,相比于ALIF和Mis-TILF均具有优势。OLIF 51术前需要仔细评估局部解剖,当出现间接减压可以有效时、需要恢复较大的腰椎前凸时、需要更稳定的结构时以及后路融合失败需要翻修时,可优先考虑OLIF 5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赵凤东教授通过临床病例及实验研究的回顾,提出了OLIF手术的临床应用边界以及OLIF stand-alone 的选择时机,即结合椎体骨质、骨密度、BMI、术中终板保护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Ⅱ度以上腰椎滑脱、多节段、重度骨质疏松患者不建议采用OLIF stand-alone。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赵华教授对比了Standalone和Plus Infixation的不同及临床效果。OLIF手术是相对较新的术式,微创、疗效可靠,但临床循证医学数据较少,其适应证的选择很关键,技术的使用不应盲目扩大。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刘晖教授带来一例翻修病例汇报。通过病例总结到,最尾侧节段L5/S1腰椎退变患者是假关节和松动的高发病率,假关节通常会导致L5出口根狭窄。术前要详细评估神经症状来源、血管状态,并充分准备内植物;术中恢复矢状位和节段性前凸。

主持嘉宾风采:伍骥、李中实、何勍、洪毅、刘宝戈、张雪松

讨论嘉宾风采:谭荣、周非非、刘正、王洪立、庄乾宇

第四节:并发症专题

讲者风采

PII策略可作为数字化时代脊柱微创治疗的新理念,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廖博教授带来《如何实现手术治疗PII?Synergy赋能OLIF 51新选择》的授课。OLIF 51是L5S1椎间盘疾病微创治疗的新选择,Synergy赋予该技术操作过程中单一体位的多方入路,可使手术操作流程更加安全、精准、灵活。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王林峰教授通过回顾病例,分享了有腹部手术史患者脊柱OLIF治疗体会。OLIF手术不打开椎管,避免术后神经相关并发症;并且不直接损伤腰大肌,降低了腰丛神经损伤的风险;同时保留了腰椎前、后韧带,维持腰椎稳定性,可获得更好地椎体滑脱复位与有效间接减压。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广智教授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了 OLIF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OLIF手术常见并发症表现在入路相关、植入物相关及手术相关三方面,包括腰大肌挫伤、神经血管脏器损伤、融合器移位、终板过度破坏、感染、术后临近节段退变等。术前熟悉解剖、详细规划,术中规范操作、积极处理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北京交通大学田丽霞教授细致讲解了融合器智能匹配技术研究,及目前AI辅助术前系统的构建,让与会学者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了新的理解。

北京积水潭医院吴静晔副教授分享了一例侧板固定失效的病例。综合文献总结到侧板固定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主要是螺钉松动、椎体骨折及融合器沉降。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在腰椎节段的屈伸活动上,侧板固定并没有比standalone更稳定。同时侧板固定也并没有改善standalone沉降率和融合率。

主持嘉宾风采:杨雍、孙常太、沈建雄、何达

讨论嘉宾风采:王强、费琦、崔维、宋科冉、尹鹏、肖斌、关凯、任大江、张阳

至此,一天紧凑且高水准的学术交流活动落下了帷幕。最后,孙天胜教授对此次大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对16位讲者、4位病例分享者、21位主持嘉宾以及数十位讨论嘉宾的积极参与表示诚挚感谢。本次会议从不同角度阐述了OLIF手术的适应证、临床效果、技术难点、解剖学研究以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热烈地讨论,定让与会者获益良多,也将进一步推动脊柱微创的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