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罗卓荆、付小兵、杨惠林3位教授上榜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3-03-29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作者:骨科在线 我要说

  2023年3月28日,2022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发布。此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至2023年,已是双方合作进行的第九次发布,并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爱思唯尔为该榜单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实现。

  此次高被引学者的基础数据提取使用了进一步优化并更新后的爱思唯尔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映射(已覆盖111个学科),使得更多在细分领域有卓越表现的学者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

  据统计,2022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 5216人, 来自504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10个教育部学科领域中的84门一级学科。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罗卓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付小兵,苏州大学杨惠林成功入选。

  专家简介

  罗卓荆

  骨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军科技创新拔尖人才。

  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届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AO Spine中国区主席。

  从事脊柱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973、863、全军重点项目等10余项重大科研任务。发表SCI论文154篇,单篇最高14.593,主译专著7部。获专利67项(发明专利2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1)、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1)、吴阶平杨森医学药学奖(2015-1)。

  多次完成博鳌论坛保障等军事任务,主持组建“飞行员脊柱退变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心”,是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2015年立二等功。


  付小兵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组织再生与创面修复科名誉主任、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主任、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

  担任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执委、亚洲创伤愈合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主任委员,国家973“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材料与组织修复和再生”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2012-2020)。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年和2020年分别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2018年当选为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长期从事战创伤和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在战创伤医学,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以及生物治疗学三大领域取得系统性和创造性贡献。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终身成就奖”、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终身成就奖”和“国际创伤修复研究终身成就奖”等多项荣誉。

  


  杨惠林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

  杨惠林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学会骨科微创分会会长,亚太脊柱微创学会(PASMISS)主席(第十九届),国际脊柱创新发展学会(ISASS)理事会理事(Board of Directors,全球仅7位),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SICOT)中国部副主席等。

  获卫生部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8项(5项为第一完成人)。承担国家级项目11项,包括863项目(首席),国自然重点项目等。牵头指南、共识20部。2017,2019,2021和2022年度,连续四届被评为“全球2%顶尖科学家”;2021和2022年度,连续入选“全球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2020和2021年度,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23年,欧洲Expertscape发布的全球脊柱外科专家排名,杨惠林在OVCF微创KP治疗领域排名全球第一。

  “中国高被引学者”

  方法论

  爱思唯尔 2022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以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统计来源,采用了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的方法,该榜单基于以下条件,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

  Scopus收录的科研成果发表署名机构为中国(大陆)机构的作者,且现职工作单位在中国,包括非中国籍和非华裔学者。

  仅统计上述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科研成果

  根据Scopus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体系进行上述学者的科研成果分类。每个学科上榜的学者数量与Scopus收录该学科中国机构署名的作者数量相关。

  在榜单统计的上述学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献)需要满足:

  1.被收录文献数一篇以上(不含)

  2.被收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达到本学科阈值条件

  3.至少有一篇全球前1%高被引文献,或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整体FWCI高于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