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计献策 | 积水潭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建设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3-04-15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3023 我要说

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主持
参加研讨会的北京积水潭医院领导和专家有:党委书记李玉梅、院长蒋协远、党委副书记吴国安、副院长赵兴山、副院长刘亚军、副院长于洋、总会计师侯常敏、工会负责人冯国平、脊柱外科主任刘波、足踝外科主任武勇、创伤骨科主任公茂琪、手外科主任陈山林、矫形骨科主任周一新、运动医学科主任姜春岩、小儿骨科主任杨征、骨肿瘤科主任刘巍峰、医务部主任鱼锋、教育处处长孙宇庆、科技处处长韦祎、北京积水潭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王美霞、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军强、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执行院长冯超、积水潭医院培养的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FRCS):刘波、韩巍、郭阳、杜辉、杨明辉、边臻、李宁、顾建明、张海龙、吴静晔、阎凯、蒋继乐、刘畅。
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院长作报告
研讨主题1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
在副院长赵兴山主持的第一部分研讨环节中,医务部主任鱼锋进行主题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的发言。他就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做了背景介绍,指出中心建设的关键在于输出医院要“真输出”、地方政府要“真建设”、依托医院要“真配合”。
随后,他详细汇报了近一年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工作情况。目前医院实现了医疗服务量持续增长;开展新技术129项;在多个学科、专业实现跨越发展;通过5G远程手术技术,实现复杂病例院间常态化协作,跨区域一体化诊疗;并成功应对多次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最后,他邀请与会嘉宾围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分布如何做好可持续性、引领辐射和协同发展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专家们认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不同,存在互补关系,但都应重视人才输出和当地人才培养;优质资源的下沉和扩容;建立良好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等重要问题;依托平台、找准抓手、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推动中心建设良性发展。
研讨主题2
骨科专科医师培养
副院长刘亚军主持第二部分研讨环节,教育处处长孙宇庆介绍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骨科专科医生培养体系,及与香港骨科医学院、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联合培养骨科专科医师的情况。积水潭医院目前已培养15位FRCS,10位MRCS,作为卫生部骨科专科医生培养的试点医院,进行着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主任/威尔斯亲王医院容树恒分享了香港骨科专科医生的培养经验,他感谢多年来在双方骨科专科医师培养领域积水潭医院所做的积极推动工作,相信今后在多方面会有更多的合作契机。
研讨会采取扫码问卷调查的形式,调研了与会嘉宾们在“骨科医生大外科轮转阶段需要重点训练哪些能力”,“骨科医生住陪阶段需要参加哪些学科的轮转”,“3年住陪阶段骨科轮转多少时间”,“骨科专科医生应该掌握骨科全面还是骨科某个亚专科的知识技能”,“骨科专科医生的大骨科训练合计多长时间为宜”等诸多问题上的看法与思考。
第二部分研讨环节发言嘉宾
高忠礼、姜建元、闫景龙、杨惠林、翁习生分别进行了发言。大家分享了目前国内外骨科医师培养现状的经验,并对我国骨科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在政策、制度、经费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在国家中心层面上为培养人才做出具体贡献。
北京卫健委科教处副处长石菁菁发言
研讨主题3
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副院长于洋主持会议第三部分研讨环节,科技处处长韦袆作了《医学科技创新和转化》的汇报。他介绍了积水潭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骨科手术机器人转化历程及医院赋权改革试点的执行情况。同时他引出“建设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分配机制”;“医工交叉融合,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偶和健康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骨科常见疾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重要疾病的诊疗指南制定”;“骨科药物与器械临床实验研究及研究型病房建设”等5个问题,请现场嘉宾交流讨论。
第三部分研讨环节发言嘉宾

会场掠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