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京城风采,谱时代华章——第六届长城骨科交流会暨第十九届北京骨科年会(BOA)隆重召开

2023-07-30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354   我要说

2023728-29日,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的“第六届长城骨科交流会暨第十九届北京骨科年会(BOA)”于北京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以传承、创新、协作为主题,共设置1个主会场、14个分会场,邀请了来自京沪两地的专家学者,围绕骨科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广大骨科同仁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北京骨科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

开幕式

吴新宝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伊始,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与会嘉宾。

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荣国威教授、邱贵兴院士、侯树勋教授、李子荣教授、吕厚山教授、张英泽院士、田伟院士、姜保国院士、封国生会长、陈仲强教授。

特邀参加本次大会的京外嘉宾有:张长青教授、张伟滨教授、马昕教授、董健教授、蔡郑东教授、肖建如教授以及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所有参加京沪交流会的同道。

此外,参加会议的还有王满宜教授、刘忠军教授等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各位前辈以及唐佩福教授带领的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的全体委员。

滚动图片*3

副主任委员代表向骨科前辈、院士及

学会领导献花致敬

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发展。北京骨科今天的学术繁荣离不开骨科的奠基人和创业者。为感谢骨科前辈、院士及学会领导对骨科事业创新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大会精心策划并安排了献花仪式,由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表为他们献花,致以骨科人最崇高的敬意。相信后辈定将会把前辈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唐佩福教授致辞

本次大会主席、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主任唐佩福教授代表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对莅临现场的院士、前辈及上海同道们表示欢迎。他表示,如今BOA已历经21年,在众多前辈的努力下不断成长壮大,逐渐成为国内品牌学术会议。他期望骨科同道们凝心聚力,共创发展新篇章。

张长青教授致辞

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长青教授代表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为本届BOA助力。他指出,北京骨科与上海骨科历来具有互动交流的传统。北京骨科大师如云、创新引领、人才辈出,希望北京骨科与上海骨科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为中国骨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姜保国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长城骨科论坛创始人、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深圳大学医学部主任姜保国教授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中国骨科已历经百年,在骨科前辈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成为我国领先的专科。在享受前辈们打造的基业的同时,他提倡各位青年医生持续创新,不断进步,为我国骨科事业的发展争光添彩。

田伟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九、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北京积水潭医院首席科学家田伟教授对本次会议的邀请和以唐佩福主任委员为带领的筹备人员表示感谢。他指出,如今的BOA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同道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此次会议受到上海骨科同仁们的助力,期待本次年会继续为我国骨科事业做出贡献。

张英泽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教授代表相关学会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北京、上海的专家,对推动并引领京沪两地的学术交流、乃至全国的骨科创新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希望由骨科前辈开创的骨科事业持续发展,永远长青。

邱贵兴院士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BOA创始人、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在致辞中表示,BOA的成功创办离不开北京医学会的支持。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始终强调以学术为主导,团结北京骨科界的中坚力量,协作促进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衷心希望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现任领导可以带领北京骨科持续发展,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封国生会长致辞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会长封国生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北京医学会已成立100周年,回顾历史,无论是北京医学会或骨科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位前辈的不断努力。他希望年轻医生突破创新边界,立足临床科研和基础研究,通过学术交流总结新理念、开发新思路,传承前辈们的创新精神,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新贡献。同时,封国生会长为骨科学分会颁发了优秀专科分会证书。

唐佩福主任委员代表骨科学分会领取证书

院士论坛

张英泽院士作报告

创新是科研工作者的目标,我国骨科从跟跑到部分领域实现领跑,离不开骨科同道们的努力。张英泽院士以《思考是创新的源泉》为题,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多个创新转化成果的研发思路及心得体会。最后,他特别强调了思考与创新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田伟院士作报告

医疗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医生角色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田伟院士分享了人类医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AI)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医生角色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变。他认为,通过医务人员与机器人和AI的合作,将大大提高医疗行业的效率和精确性。

姜保国院士作报告

“大学非高楼大厦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姜保国院士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句引入,分析了大学医院和学科人才及大学医院各学科间建设的关系。他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学科定位不可太过分散,同时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在大学医院学科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蔡郑东、肖建如、李淳德、蒋协远四位教授

主持院士论坛

大师讲坛

王满宜教授学术发言

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在《骨折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专题报告中,以古埃及夹板固定骨折等多个骨折的历史治疗方式引入,分析了骨折治疗方法的现存争议。通过微创治疗是创伤骨科医生的目标、骨折分型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找到规律性等自身经验举例,他总结出“了解历史有助于总结经验,而明确现有条件有助于预测未来”。

陈仲强教授学术发言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始终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陈仲强表示,手术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首选办法,但面临的风险较高,单纯后壁的减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分期减压、经后路环形减压、“涵洞塌陷法”脊髓环形减压等治疗方法应运而生。他指出,如何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仍是现存的问题。

张长青教授学术发言

骨折治疗要从重视手术到提高对治疗全过程的关注。张长青教授在以《术后精准负重——骨折全过程治疗解决方案》为题的汇报中指出,目前对于骨折患者术后的负重治疗存在争议。他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分享了下肢助行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历程。他建议将负重的理念传递给相关医生,以促进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更加体系化。

董健、刘晓光、郭卫、王以朋四位教授

主持本节大师讲坛

张伟滨教授学术发言

目前,肺转移仍是骨肉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伟滨教授在《骨肉瘤肺转移综合治疗相关研究》的报告中表示,如何判断肺转移的骨肉瘤是否“可切除”需综合多方面考虑。他分析了在进行大量临床实验研究后相关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令到场学者收获颇丰。

刘忠军教授学术发言

3D打印技术能为脊柱外科带来什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回顾了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介绍目前3D打印假体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现状。他总结到,钛网加钛板螺钉对塌陷防治方面效果较好,但难以解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由此,他的团队开创性研发了自稳型人工椎体,有效解决了治疗技术的缺陷。

薛庆云教授学术发言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北京医院薛庆云教授介绍了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和相关治疗方法,并根据临床工作中的经典骨质疏松病例,分析了内固定术在骨质疏松症中应用的风险。他建议,骨科医生应重视骨质疏松症的全面评估和综合治疗。


海涌、李危石、仉建国、孙天胜四位教授

主持本节大师讲坛

分会场学术交流

开幕式后,大会设置了包括骨肿瘤、肩肘、基础、足踝、老年、护理、微创、中西医结合、创伤、关节、关节镜、感染、脊柱I、脊柱II14个分会场,通过病例分享和专题报告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现场精彩纷呈,与会学者热情高涨。

京沪交流会

目前,北京骨科历届年会已发展成为立足北京、联合上海、面向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品牌学术活动。此次会议的京沪交流会设置了创伤、关节、脊柱三个分会场,来自北京和上海的骨科专家齐聚一堂,创新性的通过学组融合的方式,针对各学组难点和痛点问题,开展主旨演讲、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将京沪交流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推动我国骨科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京沪交流会现场

凝心聚力促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至此,本次“第六届长城骨科交流会暨第十九届北京骨科年会(BOA)”圆满落幕。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志向、胸怀大格局、涵养大情怀,在创新引领发展的道路上,为健康中国贡献骨科力量,谱写踔厉奋发的时代华章!

往期回顾

风雨砥砺,引领未来——第十七届BOA在京成功召开

京沪携手,强强联合|第十六届北京骨科年会(BOA)隆重召开

第二届长城骨科论坛暨第十五届北京骨科年会召开,三大学组成立青委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