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享 | 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

2023-08-15    点击量:832 我要说

目前,临床判断骨折是否愈合多依靠X线或CTX线或CT示骨折线模糊,骨折周围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则判断骨折可愈合;对于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无法准确判断愈合情况。对于无骨痂形成或仅少量骨痂形成的骨折患者,选择二次手术还是继续保守治疗较困难。X线与CT对骨折的诊断也有局限性,骨骼骨矿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分辨出是否有骨痂形成;当仅有少量骨痂形成时,可能漏诊。

SPECT核素骨显像对反映骨质代谢活跃程度和血流状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图像解剖定位能力较差SPECT/CT显像是集形态影像学与功能影像学于一体的影像学,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恶性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方面应用较多。SPECT/CT融合图像显示骨折端有显像剂浓聚且通过骨折端,提示骨折端有成骨代谢活动,无论有无形态学改变,均提示骨折端正在进行愈合;当骨折端无显像剂浓聚通过时,提示骨折端没有钙盐沉着,无成骨活动,骨折愈合受阻,骨折端处于不愈合状态。

案例一

【案例摘要】患者,女,45岁,右股骨下段陈旧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9个月,临床诊断为骨折不愈合;再次手术治疗3个月后,预计第3次手术治疗。

【诊断难点】解剖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端后侧见斑片状骨性致密影,但无法判断骨性骨痂是否通过骨折端。

【影像学图片】影像学图片见图3-4-1AE

【诊断】右股骨下段陈旧骨折延迟愈合。

右股骨下段陈旧性骨折,骨折线清楚,骨折端可见钢板内固定,骨折端内后部边缘可见丘形高密度骨痂影,余骨折端清楚,边缘锐利,并可见轻度骨质硬化


SPECT/CT显示右股骨下段骨折端内后部骨皮质及丘形骨痂处可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通过骨折端

1年后复查DR片显示折端见明显骨小梁通过,骨性愈合

3-4-1 骨折延迟愈合

总结】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是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准确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DRCT等解剖影像主要反映骨质的形态结构改变,难以显示骨性骨痂形成以前的骨质修复过程;而SPECT/CT融合图像则可以根据显像剂在骨折端的浓聚程度及其是否跨过骨折端,实现对骨折愈合情况的准确诊断。

案例二

【案例摘要】男,32岁,右桡骨下段骨折术后9个月。

【诊断难点】准确判断骨折愈合状况。

【影像学图片】影像学图片见图3-4-2AF

【诊断】右桡骨下段陈旧骨折骨性愈合。

CT显示右侧桡骨下段陈旧性骨折,骨折线欠清楚,骨折端轻度骨质硬化,并可见内固定钢板影,周围软组织轻度肿胀

SPECT/CT显示右桡骨下段骨折端呈明显团状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浓聚区跨越两侧骨折端

DR显示右桡骨下段原陈旧骨折端见骨性骨痂通过

3-4-2 骨折延迟愈合

总结】只有骨折愈合达到骨性骨痂形成期时,CTDR才能显示,此期相对滞后;SPECT/CT属于功能影像,只要有成骨活动就会表现为显像剂异常浓聚,实现早期灵敏诊断。CT断面成像密度分辨率高于DR,但受金属伪影影响,图像质量较差,如图3-4-2A

案例三

【案例摘要】女,79岁,右胫骨下段陈旧骨折2年,钢板断裂。

【诊断难点】准确判断骨折愈合状况。

【影像学图片】影像学图片见图3-4-3AG

【诊断】右胫骨下段陈旧骨折延迟愈合。

右胫腓骨下段陈旧性骨折术后,骨折线不清楚,不能明确骨折端是否有连续骨痂通过,周围软组织结构紊乱

SPECT/CT显示右胫骨下段骨折端呈明显团状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浓聚区跨越骨折线两端

一月后显示骨折端见连续骨痂通过

3-4-3 骨折延迟愈合

总结】该患者是老年患者,骨折金属固定术后钢板断裂,患者不愿再次接受手术;SPECT/CT显示骨折端见显像剂通过骨折端,患者加强外固定,一月后复查见骨折端见骨痂形成。

案例四

【案例摘要】女,39岁,右胫腓骨陈旧骨折,胫骨髓内钉固定。

【诊断难点】评价骨折愈合状况,并为骨折愈合不佳寻找原因。

【影像学图片】影像学图片见图3-4-4AF

【诊断】胫骨中下段骨折远期愈合可能性较小;髓内钉下端内固定钉松动;右腓骨中下段陈旧骨折正在愈合,可远期愈合。

右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折线清楚,骨折端对位及对线良好,胫骨骨折端带锁髓内钉固定,其形态及位置未见明显异常,腓骨骨折端可见少量骨痂,胫腓骨及踝关节周围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周围软组织肿胀


右胫骨骨折端呈片状轻度放射性核素浓聚,髓内钉下端呈明显片状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腓骨骨折端可见片状明显放射性核素浓聚

3-4-4 胫骨骨折不愈合、腓骨骨折延迟愈合

总结】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佳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就是金属内固定物的螺钉松动。过早负重活动等原因使螺钉松动,造成骨折固定的不牢固而影响骨折的愈合,松动螺钉的微动刺激周围骨质,引起相邻骨质的无菌性炎症而使骨质代谢旺盛。

案例五

【案例摘要】男,46岁,右股骨陈旧骨折,髓内钉固定。

【诊断难点】判断骨折愈合状况。

【影像学图片】影像学图片见图3-4-5AE

【诊断】右股骨下段陈旧骨折不愈合

右股骨下段陈旧骨折,髓内钉固定,折端未见明显显像剂浓聚通过

SPECT/DR图像融合可满足诊断要求,减少了患者射线接受量

3-4-5 骨折不愈合

总结】骨折不愈合病理基础为折端无成骨活动,无血流代谢,SPECT/CT显示为折端无显像剂浓聚通过。同时依据显像剂浓聚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显像剂浓聚距骨折端越远,提示骨折端的骨质活性越低,二次手术时需要考虑该处骨质的活性。

案例六

【案例摘要】男,46岁,右胫腓骨陈旧骨折内固定术后1年。

【诊断难点】判断骨折愈合状况。

【影像学图片】影像学图片见图3-4-6AI

【诊断】右胫骨上段骨折端大部分已愈合;胫骨中段骨折端可远期愈合;腓骨中上段骨折端不愈合。

CT显示右胫腓骨中上段多发陈旧性骨折术后,骨折线欠清楚,骨折端位线可,内固定钢板形态及位置未见异常,胫骨上段骨折端中后部可见连续骨痂通过,胫骨中段骨折端轻度骨质硬化,其内可见一枚内固定钉,腓骨骨折端未见明显骨痂形成

SPECT/CT融合显像显示右胫骨上段骨折端前部呈轻度放射性核素浓聚,中后部骨代谢与邻近正常骨质一致,胫骨中段骨折端呈团状明显放射性核素浓聚,浓聚区跨越骨折线,右腓骨骨折端未见明显放射性核素浓聚3-4-6 胫骨延迟愈合、腓骨不愈合

总结】骨折不愈合病理基础为折端无成骨活动,无血流代谢,SPECT/CT显示为折端无显像剂浓聚通过。

小结

骨折愈合的评估依赖于包括主观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将骨痂的形成情况作为骨折愈合的关键指标和预测骨折能否愈合的关键因素,所以对骨的生物力学和骨折愈合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指导目前的临床实践。X光片、CT、超声及核医学都可作为评估骨折愈合的方式,但它们各有利弊。探究统一的评分系统和影像学体征有助于放射科医生诊断的标准化。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量和优化成像技术将更能提高这一复

杂工作的客观性,协助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骨科影像融合技术图解》.张敏、汪静、郭智萍.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2ISBN:9787117200684

[2]刘嵬,张英剑.影像学评价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8,31(24):48-51+81.

[3]过丽强,胡晓惠,黄子裕,赵永见,赵东峰,唐德志,孙悦礼,舒冰. 核因子-κB影响骨折愈合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5):53-61.

[4]翟威豪,何薇. 定量~(99m)Tc-MDP SPECT/CT在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 分子影像学杂志,2022,45(04):542-545.

[5]朱丹清. SPECT/CT骨显像诊断新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6):98-100.

[6]杨静,郭会利,张翔亚,张斌青. SPECT/CT融合显像评价下肢骨折远期愈合的初步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2,20(01):68-71.

声明:本文来源于专业期刊和书籍,由骨科在线编辑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