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创伤骨科肩肘关节领域新进展——肩关节

2023-08-30   作者:查晔军,花克涵,蒋协远 点击量:2189 我要说

创伤骨科所涉及的部位繁多,主要包括上肢肩、肘、腕3个关节及上臂及前臂骨干,下肢髋、膝、踝3个关节及大腿、小腿和足部损伤,以及骨盆髋臼骨折。肩肘关节是上肢创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师对手术技术、内固定器械和假体的认识及理解逐步深入,肩肘创伤的治疗理念和技术也日新月异,取得了跨越式进步。该文简要概述创伤骨科肩关节领域的研究动态。


一、肱骨近端骨折


(一)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


1、一项病例系列[1]报道了26例采用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26例患者中AVN发生率为19%,再手术率为15%。存在AVN和无AVN患者的ASE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研究指出,无论是年轻还是中年患者,都应考虑将ORIF作为肱骨近端骨折脱位的主要治疗方法。


2、Mats等人[2]在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报道了36例三或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进行ORIF治疗后12个月内肱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变化及其对骨折愈合和功能结局的影响。研究发现术后肱骨近端骨密度减低,尤其是骨干部分。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在骨密度变化、功能结局、影像学指标以及翻修手术需求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骨质疏松症不是使用ORIF治疗三或四部分骨折的禁忌症。


3、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3],医生特异性因素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决策的影响大于患者特异性因素。研究发现在患者特异性因素中,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很大程度取决于初始X线片。与运动医学科医生相比,创伤科医生进行ORIF的可能性更高,进行关节置换术的可能性更低。在肱骨近端骨折管理决策的变异性中,外科医生的特定因素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变异性,而患者的特定因素贡献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变异性。


4、Samborski等人[4]在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比较ORIF(71例)与非手术治疗(121例)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疗效。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手术治疗相比,ORIF组在术后6个月内的疼痛减轻与活动度改善程度更好,但此后两组之间的结果无显著差异。患者报告的短期结果或肩关节活动度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这表明非手术治疗和ORIF都是合理的治疗选择。


5、Filio等人[5]在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比较手术(76例)与非手术治疗(32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于发生骨折完全移位的患者,手术治疗对其总体健康状况和影像学结果更有益处。相较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不愈合、畸形愈合以及其他并发症比例较低。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肱骨近端骨折最好通过手术干预来处理。


6、Haws等人[6]在一项队列研究中报道了79例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ORIF后复位丢失的危险因素。29.1%的患者出现复位丢失,而内侧距粉碎、肱骨头高度降低、螺钉-内侧距间距增加是骨折复位丢失的危险因素。这些形态学和技术因素是维持复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7、Wang Q等人[7]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比较ORIF中使用(39例)或不使用(41例)异体腓骨髓内支撑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疗效。研究发现两组在1年和2年随访时DASH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在治疗肱骨近端内侧柱粉碎性骨折中,使用异体腓骨髓内支撑并未产生额外的好处。


8、James W.等人[8]报道了现代髓内钉系统治疗23例两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短期结果。52%的患者获得解剖复位,39%的患者复位可接受。对于移位的两部分外科颈肱骨近端骨折,IMN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在早期随访时获得了良好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


(二)肩关节置换术


1、Zhao等人[9]前瞻性分析了87例采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假体10年生存率为96.6%。平均ASES评分为79.3分,平均Constant评分为81.3分。21.8%的患者出现大结节相关并发症,预后明显较差。64.9%的患者出现关节盂磨损。术后两年功能良好且肩肱距良好的患者的临床结果通常不会恶化。因此半肩关节置换术应该在相对年轻的大结节骨质良好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应用。


2、一项回顾性研究[10]报道了33例采用新型“7线8结”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的临床结果。骨折愈合率为87.9%。平均Constant评分为66.7分,平均DASH评分为33.4分。“7线8结”技术为采用RSA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复位方法。


3、一项回顾性对照研究[11]比较了初次(322例)与内固定失效后(84例)反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患者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结果发现初次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内固定失效组。初次组取得了更好的前屈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内固定失效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6.2% vs 2.5%)和翻修率(8.3% vs 1.6%)均高于初次组。术后10年,内固定失效组的无翻修假体有效率明显低于初次组(66% vs 94%)。


4、一项病例系列研究[12]评估了半关节置换术对于不可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在平均4.8年随访中,13例患者功能良好,评分优良,84.6%的患者实现结节骨折愈合。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假体松动,4例患者出现肩胛盂轻度磨损。在38.5%的病例中观察到肱骨头上移,其与较差的Constant-Murley评分相关(P<0.05)。所有患者均恢复到术前所参与的体育运动。


5、一项回顾性病例系列[13]报道了3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非水泥反肩关节置换术后两年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76%的患者实现结节骨性愈合。未出现关节松动,无感染,无再次手术。平均OSS评分为38分。47%的患者非常满意,45%的患者比较满意。但是伤后2周到3个月进行手术的术后肩关节前屈功能明显劣于其他时间进行手术的患者。



二、锁骨骨折


1、Srinivasan等人[14]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了手术或非手术治疗Neer 2a、2b和5型锁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及长期功能预后。总不愈合率为55%,其中大多数患者接受了初始非手术治疗。在平均随访79个月时,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愈合组与不愈合组的功能结局无差异。故治疗方式和愈合情况不会影响长期随访时患者的功能结局和满意度。


2、一项研究[15]纳入了19例采用关节镜下喙锁(CC)韧带重建技术治疗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喙锁间距明显增加,15.8%的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26.3%的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26.3%的患者需要二次手术。故单独修复CC韧带并不能实现骨折稳定性,考虑到较高的二次手术率和不愈合率,不推荐这种手术技术。


3、Xue等人[16]分析了20例使用Triple Endobutton技术治疗Neer II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平均随访35个月。VAS评分从术前的6分降低到术后的1分。CS评分从术前的42分提高到术后的94分。伤侧喙锁间距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9mm,与健侧相比无显著差异。故认为Triple Endobutton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技术。



三、其他


1、Mustafa Özer等人[17]探讨肩胛骨形态与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的关系,分别测量单纯肩关节前脱位组与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组的肩关节关键角(CSA)、关节盂倾斜度(GI)、肩峰指数(AI)和大结节角(GTA)。发现CSA和GI值的增加与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有关。


2、Suphakitchanusan等人[18]探讨了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后肩胛骨运动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肩胛骨运动障碍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结果的差异。研究发现与没有肩胛骨运动障碍的患者相比,出现肩胛骨运动障碍的患者表现出较差的SICK肩胛骨评分,并且在肩外展时会伴有更多的肩胛骨前屈。


3、Lee等人[19]回顾性纳入了118例采用钩钢板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复位丢失组和复位良好组的活动范围及功能评分未见差异。但延迟手术时间>7天、术前伤侧喙锁间距过大以及女性是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复位丢失的危险因素。


2023年,国内创伤骨科同仁们在线下面对面地开展学术交流,极大地促进了诊疗理念和技术的进步。创伤骨科是骨科各大分支中规模最大的一部分,而肩肘关节更是上肢创伤的重中之重,虽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获得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失败病例和并发症,学科发展任重而道远。如何加强创伤骨科理论的基础教育,使国内创伤骨科治疗水平同质化,是大家努力的方向。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传统治疗方法,同时紧跟时代前沿,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才能进一步创新和突破,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


查晔军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助理、创二党支部书记、骨科冲击波诊疗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北京大学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参考文献略


引自:查晔军, 花克涵, 张建宇, 等. 创伤骨科肩肘关节领域研究新进展[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3, 33(15): 1-7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