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颈椎难题,共谋健康发展

2023-09-18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点击量:588   我要说

研讨颈椎难题,共谋健康发展

摘要:9月17日,由北医三院骨科主办的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学习班在北京顺利召开


2023年9月17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骨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学习班在北京顺利召开。本学习班着重总结北医三院骨科20余年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技术方面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既有经典技术的交流也有最新技术的应用,吸引了近百名脊柱外科同道参加。

与会嘉宾合影

周非非致欢迎辞

“对于颈椎人工椎间盘技术,今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自2003年这项技术正式进入到国内,至今已走过20个年头。” 北医三院骨科颈椎专业组组长周非非在致辞中概述颈椎人工椎间盘技术的发展历程,并表示,希望通过一天兼顾深度和广度的学术交流,在分享北医三院颈椎病治疗经验的同时,能与大家深入的探讨传统技术和创新产品,为大家带来新的灵感与启迪,共同提高进步,造福广大颈椎病患者。

上午场:传技授新 聚焦临床

随后,学习班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北医三院骨科的9位讲者带来18个精彩的讲题,内容涵盖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DR)的多项要领,分享热点问题,探讨前沿技术,全方位、多角度的为与会学员带来一场充实新颖、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讲者风采

目前在我国可应用的颈椎人工椎间盘假体有多种,潘胜发梳理了人工椎间盘的发展过程,详细对比了各种假体的设计理念、结构特点以及临床选择。他表示,在选择假体时要考虑髓核材料、假体运动单元和运动模式等因素。

孙宇首先讲解了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指出正确选择适应证是保证良好疗效的第一步。他基于中长期随访的研究结果,明确了目前CDR手术的最佳适应证为椎间隙狭窄≤20%、椎间活动度≥6°、钩椎关节退变0-1级、无节段性不稳定以及无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骨化。他还结合文献数据和最新研究,分析了CDR早期的研究和临床随访结果,对CDR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总结,对于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探讨,并对CDR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张凤山分享了颈椎人工椎间盘手术的技巧与术中陷阱的应对策略,细致讲解了术中患者体位摆放、标记中线、放置椎体固定器、椎间盘切除减压等关键步骤,并列举了假体选择的标准和方法以及预防异位骨化的操作技巧。

张立在《颈前路经椎经椎间隙减压技术》的报告中,通过临床病例着重对于术前影像学准备、手术器械的选择、体位切口入路的确认、术中定位、椎间盘切除、终板处理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同时针对手术中的常见误区详细讲解。在《颈椎零切迹融合技术的认识与反思》的讲题中,张立结合临床经验,介绍了颈椎零切迹技术的优势、缺陷和并发症,表明临床上要注意适应证选择,以达到患者受益的最大化。

周非非通过对比过去10余年关于CDR的研究,表明患者术后活动度降低,源于异位骨化的出现以及自发骨融合的发生。他指出异位骨化的发生是诸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严格把握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提高假体匹配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陈欣通过分析颈椎零切迹融合器的随访结果,表明零切迹融合器相对传统钢板手术时间短,邻椎病发病率更低,具有出血少、更微创、减少周围软组织损伤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同时更能明显减少术后吞咽困难。

下午场:交流探讨精彩不断

讲者风采

在下午的学术环节,刁垠泽综合以往相关meta分析文献,讲述了颈椎CDR的相关并发症及其发生率。CDR的传统前路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神经系统不良、术后异位骨化、相邻节段退变等。

张凤山对比了颈椎零切迹融合器和钉板系统加融合器的特点,表明如果适应证正确,在神经功能改善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别,且零切迹融合器术后的骨融合率良好。然而,在大于2个节段或合并椎体严重退变的患者中,应慎重选择零切迹融合器。

赵衍斌在《ACDF颈椎前路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的报告中指出,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术后相邻节段代偿性应力增加,相邻节段退变易发于上相邻节段,术中使用短钢板或零切迹融合器可以保护相邻节段。

周非非分析了颈椎零切迹融合器在颈椎创伤疾病中的应用,认为在创伤疾病中应通过判断颈椎的张力带结构是否受损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合并张力带损伤的患者,禁用零切迹融合器。

孙宇结合大量国内及国外的临床研究结果,解析了多节段零切迹固定融合术的临床疑惑。零切迹椎间融合器用于多节段颈椎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和融合率,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可以明显缓解吞咽困难。但是,其固定强度较低,在长期随访中,患者颈椎曲度丢失较重。

颈椎前路术后的良好临床疗效以及降低再手术率取决于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减少和预防手术并发症以及良好的围手术期管理几方面。随后,潘胜发、陈欣、刁垠泽和赵衍斌四位讲者,分别围绕前路术后假关节、内植物脱出、食道穿孔、术后血肿、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翻修策略展开分享与讨论。夏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例多节段颈脊髓压迫CDR术后翻修的病例报告。

现场讨论热烈,与会者纷纷总结自己的经验,分享不同观点,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孙宇以此病例为切入总结到,对于颈椎病手术应遵循5个“W”的原则,即:“Whether”,从手术执行上来看,要考虑疾病什么性质下是否可以手术;“When”,结合颈椎病病程来看,要综合考虑何时适合手术;“Which”,对于不同的病人,应选择不同的入路;“What”,要考虑术中应采取什么术式;“Where”,要考虑手术节段范围的选择。孙宇表示,临床中以此为基础原则,那么最终的治疗方案一定是最科学、最适合的。

历时一天的紧凑课程至此结束,本次学习班的成功召开,不仅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了各种颈椎手术的理念和技术,也为旨在开展颈椎非融合、零切迹融合等技术的脊柱外科同道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周非非总结发言

会议最后,周非非进行总结发言。他提到,作为一名脊柱外科医生,要从片段、点滴的学习中,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微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式,最终能够使患者可以真正的从疾病治疗的角度受到最大益处。

特别鸣谢:北医三院骨科樊笑、李昕航提供的学术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