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必备 | 运动疗法的介入类型

2023-09-19   文章来源:骨科康复技术   作者:何成奇,李建军 点击量:237 我要说


骨科患者的康复均涉及运动系统的功能恢复,没有一种药物或手术可以使运动功能从弱变强,手术也只能为重建运动功能打下基础,运动治疗是恢复运动功能不可或缺的康复手段。尤其对于运动损伤的康复,一定是从运动中来(损伤),再回到运动中去(康复)。为了有效地实施运动治疗,医生或治疗师必须了解运动治疗的实施原则,以及运动对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了解患者受伤的机制、损伤的类型、治疗方式和组织修复的程度,通过评估患者现阶段的功能状况,从而确定不同阶段的康复目标,制订出详细的个性化运动治疗方案;同时对运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禁忌情况都在运动处方中标明。


一、运动疗法的定义


通过徒手或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学的力学因素)称为运动疗法(kinesiotherapy),又称治疗性运动(therapeutic exercise)。运动疗法广义上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种,现代物理疗法可以用“3M”来概括:modality,物理因子疗法,即传统的理疗;manual therapy,手法治疗;movement therapy,动作或运动治疗。通过设计特定动作,使患者完成规定动作,从而得到治疗的一种疗法,即运动疗法。


二、运动治疗的作用


运动治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功能丧失,发展、恢复或维持以下各项能力:肌力、活动度与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及功能性技巧、耐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从而达到提高个人的生活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


人体及其骨骼系统皆有对施于其上的外力及压力产生反应及适应的能力。重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骨骼及循环系统恒定的外力。沃夫定律(Wolff’s law)指出,骨骼系统对于其上的外力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人体在生长阶段所承受的重力,特别是在负重的姿势下可促进骨骼系统的生长。每一次肌肉正常收缩对骨骼产生的压力也会影响其形状和密度。日常生活中任何动作也对神经肌肉及心肺系统施加压力,使其产生适应性的改变。


机体若缺乏这些正常的压力,将会导致退化、变性、功能减退,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例如,长期卧床而没有正常负重的活动,骨骼缺乏正常的肌肉拉力,会造成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特定的软组织也会产生挛缩。长期缺乏活动也会使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效率变差,甚至发生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另外,肌肉或骨骼系统受到重复不当的压力会导致其损伤,如运动损伤中的应力性骨折、末端病。


运动治疗就是给特定的患者特定的组织、器官或系统实施恰当的压力或应力,不仅可以预防运动缺乏产生的副作用,避免应力集中的损伤,更可以促进组织修复,提升器官及系统功能。


三、运动治疗的介入类型


根据运动治疗的目的,运动治疗的介入类型可以分为力量训练、活动度训练、稳定性训练、平衡性和协调性训练、有氧训练等。


1、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是为了增加靶肌肉的力量。然而,针对临床情况不同,同样是力量训练,其目的又各有不同。

①对于因制动造成的肢体肌肉萎缩,常见于下肢石膏固定后,需要通过力量训练来增加肌围度。这一类型的力量训练针对的是下肢所有的大肌群。

②对于力偶失衡,需要重建平衡。三角肌与肩袖肌群是盂肱关节稳定的重要力偶,热爱运动或健身的肩峰撞击症患者中常存在三角肌强、肩袖肌群弱的现象。针对肩袖肌群的力量训练恰是为了重建力偶之间的平衡,从而恢复关节的稳定性。

③对于韧带重建术后的力量训练,以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为例,关注点不仅仅是恢复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的肌围度或力量,还有两者的比例。最优化的股四头肌/腘绳肌比值尽可能接近1,才能降低前交叉韧带再次损伤的风险。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力量训练的原则都要遵循渐进性抗阻。阻力的选择可以是自由配重或特定自由度的机械。


2、活动度训练:

任何正常动作的发生都需要适当的关节活动度。在肌肉骨骼创伤后的机体或关节恢复过程中,由于手术方式或制动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关节囊挛缩、韧带粘连、肌肉的长度变短等,从而使关节活动度受限。临床经验证实,早期预防和干预尤为重要。常见的干预手段有自我牵伸、关节松动术、软组织松动术等。


3、稳定性训练:

稳定性是指神经肌肉系统通过肌肉协同作用,使身体近端或远端部分维持在一个静止的姿态或叠加运动下控制稳定的能力。肌肉骨骼损伤后,运动功能下降表现为肢体运动链中的某部分肌力不足,造成稳定性不足,累及其他关节必须承受过度的压力。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例,骨科手术只将其膝关节疼痛的因素解决,但不尽快加强手术侧膝关节的肌肉力量、协调能力的训练,患者可能因此稳定性不够,惧怕手术侧负重,将身体重量过多置于非手术侧,从而导致非手术侧疼痛。


4、平衡性和协调性训练:

平衡是指能够使身体各部分,在可用的支持基础上整合定位,以对抗重力来保持或移动身体(重心)而不跌倒的能力。平衡能够借由感觉和运动系统互动,而在重力平衡的情况下,移动身体。协调是指机体正确的肌肉活化时间与顺序,加上适当的肌肉收缩强度,使得动作有效地启动、引导及分级。协调是运动平稳、精准、有效的基础,并且发生于自觉意识或自动化阶段。这两种功能性均受感觉系统的影响,尤其是本体感觉系统。患者若是肌肉骨骼或神经肌肉系统受到损伤,机体活动度及肌力不足,其平衡能力和协调性都将受影响。以踝关节扭伤后的踝关节不稳为例,外科医生将踝关节解剖结构恢复稳定后,患者需要先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活动度和肌力,然后先模拟功能性活动,再进入特定的功能性活动,先设定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使得踝关节能在日常生活或运动中保持静态和动态的稳定,协调地完成动作,避免再次扭伤。


四、禁忌证


对于需要选用运动治疗的患者,要注意身体检查,有如下禁忌证存在时,不宜施行运动疗法。(1)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

(2)有明确的急性炎症存在,如体温超过38℃,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等。

(3)全身情况不佳、脏器功能失代偿期,如脉搏加快,安静时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舒张压高于120mmHg,或者出现低血压休克者;有明显的心力衰竭表现,即呼吸困难、全身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严重心律失常。

(4)安静时有心绞痛发作者。

(5)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显精神症状、不合作者。

(6)运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者。

(7)有大出血倾向者。

(8)运动器官损伤未做妥善处理者。

(9)身体衰弱,难以承受训练者。

(10)患有静脉血栓,运动有可能脱落者。

(11)癌症有明显转移倾向者。

(12)剧烈疼痛,运动后加重者。


实施原则:

1、运动治疗前先准确评估患者的各项功能状态,了解患者预期的康复目标,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对待。

2、运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安全因素,包括所设计动作的安全、运动环境的安全、是否在监督帮助下运动等。

3、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检查患者的功能状态、进展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运动治疗的方案。

4、运动治疗前将治疗内容向患者讲解清楚,对运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引起损伤的动作等进行说明,争取患者或家属的积极配合,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

5、对于进行了外科介入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地与外科医生沟通,详尽了解影响运动治疗的手术因素,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摘自:骨科康复技术.编者:何成奇,李建军,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ISBN:9787121354670.

分享到: